江上奇缘
江上
话说乾隆年间的一年轻儒生范潇鹏,爱好武艺,性格疏旷,同纪晓岚、钱大昕等人相熟,却又不愿入仕为异族做官。
范潇鹏师承宋朝权力帮柳五柳随风一系,经过几百年时间,到了乾隆朝,当年“袖里日月”柳随风的绝学暗器轻功都已失传,傲视天下的“五瓣兰”刀法仅剩两招。
范潇鹏惊叹祖师当年武功,遂改名为范七,谐音“齐”,立志找齐失落的绝学,重现祖师柳随风当年风采。所以他常常于山河之间流连,一方面寻找师门真传,一方面寻找高人拜师习武。
这一天范七来到钱塘江边,欲渡过钱塘江去余杭寻访武林高人。
钱塘江此时不是涨潮时期,西风吹来,船逆风行驶常有大浪打上船头。范七站在船头,因浪大乘客都进入船舱,却看到一老僧盘坐在甲板上,背靠桅杆,却是闭目不语。
范七眼神微微一扫而过,心下虽有点诧异这老僧竟不惧风浪仍盘坐在甲板,却也没太放在心上。
范七背手站在船头,脚下不丁不八,径自闭目练起了师门桩功。上身随船身微微摆动,脑中琢磨起师门“五瓣兰”刀法。想起祖师当年凭此刀法傲视江湖,不由得心向往之。
剩余的两式刀法心头流过,第三式刀法经过这些年学习酝酿,已经有了雏形。想起补全武功已然如此不易,当年祖师柳随风是如何继承唐公公衣钵后创出这套刀法?
正想着刀法,忽觉一股大风迎面吹来。范七睁开双眼,上身迎风微微摆动,双脚却用劲如磐石稳立船头。
抬头看向桅杆旁老僧,见其盘坐甲板之上,岿然不动,好似再大风浪也无法撼动丝毫。范七对老僧的好奇突然间大了许多。
盘坐在甲板上闭目不语的老僧似乎感受到范七的目光,忽地睁开双眼,范七顿时感到一道精芒闪过。
范七大吃一惊,如此眼神,这老僧必不是普通人物。
“大师有礼!”范七看到老僧眼神看过来,赶忙双手抱拳行了个江湖礼。老僧抬头,看看行礼的范七微微点点头,遂又闭上眼睛。
范七碰了个软钉子,悻悻然走回船头。摇摇头,看向钱塘江。因长期练武,视力非一般人能及。远处隐隐能看到楼阁的轮廓,知道用不了多久就能靠岸。
忽来一阵恶风,大浪迎头打来。范七两脚交错,瞬时后退几步,靠近桅杆。恶浪打在船头,船身剧烈晃了一下,遂又稳定下来。
范七见识了钱塘江的风浪,心头忽然有了作诗的欲望。沉吟一会,念出一句:
白浪簸舡头,行人怯石尤。
(石尤即石尤风,逆风行驶的意思)吟到此处,却忽然卡住,再也没了灵感。
憋了半天,忽听旁边老僧吟到:
“如何红袖女,尚倚最高楼。”
范七细品觉得茫然,抬头看向远处,雾气茫茫,远处景物以他目力只能看到隐隐的楼阁轮廓,哪有什么红袖女?
正想间,船只穿过一片水雾,离岸犹有十数丈。范七隐隐看到一处四层红楼矗立岸边,顶楼处似有人倚栏靠立。
正待细看,忽见旁边老僧站起走向船边,范七张口欲喊,老僧却微微一笑,单足一点船舷,整个人似大鸟一般飞了出去。
就见老僧脚尖如踩踏实地般在水面点了几点,达摩渡江还要一根芦苇,他却更胜达摩,转眼间到了岸上。
范七反应过来,高声呼喊大师留步,奈何自己轻功不行,眼见老僧转瞬间就剩一黑点。
范七这才知道是高人当面,想来当年柳五祖师以轻功、刀法、暗器称雄于世,不知道是否能达到老僧的水平?
懊悔半天,这时船就要靠岸,船舱里陆续有人走出来,他们根本不知道刚刚发生过什么事。
范七抬头看向红楼,只见顶楼栏杆处,可不恰恰靠着一位美娇娘。才想到刚刚老僧穿过重重水雾,在那么远的距离竟然看到此处顶楼的美女!
白浪簸舡头,行人怯石尤。如何红袖女,尚倚最高楼。
范七此时再吟此诗,竟如此应景。高人当面,自己竟然白白错过!急忙拿了行李,下船顺着老僧离去的方向追了过去。
寻僧拜师
范七上岸后寻思去哪找老僧,想来僧人会去的地方不外乎寺庙之类。本地最大的寺庙就是灵隐寺了,找了个酒楼,点了本地特色菜西湖醋鱼和东坡肉。练武后饭量大增,虽一袭书生装,饭量却能赶得上几个书生。于是又点了一只杭州酱鸭、一个莼菜汤、两个极大的馒头,又要了一壶绍兴花雕。
过了没多会,饭菜上桌,范七叫住店小二,打听灵隐寺怎么走。店小二告诉他出门一直往西,大约三十多里就到。
吃完饭,范七瞅瞅无人,运起轻功赶路。虽说师门绝学轻功已失传,但赶起路来仍快如奔马。
一个时辰多点,范七站在灵隐寺门口,这所坐落于西湖西北面的佛教寺庙。跟执客僧奉上白银十两作为香火钱,说了要在寺庙暂居几日的要求。执客僧笑眯眯接过银子,引领范七进了寺庙客房。
进了干净的客房,范七向执客僧打听老僧,听了老僧的形貌后,执客僧告诉范七那正是本寺主持谛慧禅师。范七听了大喜,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此时天近傍晚,范七洗漱一番,来到内堂求见谛慧禅师。迎面看到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语句朴实却包含人生哲理。
范七正自细细品味对联含义,却见一小沙弥走出来。跟随小沙弥进入禅堂,范七终于见到了这位名传华夏的高僧。
谛慧禅师大名范七早已知晓,这位高僧以佛法名传天下,从前代康熙帝就已是本寺主持,当时康熙皇帝给灵隐寺赐名“云林”,至当今乾隆皇帝,谛慧禅师仍任灵隐寺主持。
民间关于谛慧禅师的各种故事范七也知道不少,竟唯独不知他是武林顶尖高手。
这回谛慧禅师跟船上相比又有不同,态度温和,见了范七,笑呵呵的问:“这位范施主,找老僧何事?”
范七连忙上前一步跪下:“范七来此想拜师学武!”
“看你身法,似是蜀中唐门一脉,为何细看又似不同?”谛慧禅师看了范七一眼,并没有让他站起来。
范七见禅师并没有拒绝,内心大喜,恭恭敬敬答到:“我师承南宋时期权力帮总管柳五柳随风祖师一系,祖师武功传自唐门唐公公!”
谛慧禅师点点头,“柳五柳随风当时在江湖上武功能排前五,看你并没有得到他的真传吧!”
“师门武功大多失传,仅剩两招刀法。”范七恭敬答到。
“那日江上,见你根骨不错,有心收你为徒,就看你能不能抓住此机遇,好在你最终还是来了!”
谛慧禅师说完并没有再多问,只是让范七在寺庙住下来,先从外门弟子干起。范七大喜,磕了几个头才退出禅堂。
回去路上,范七将从江上相遇到拜入门下的遭遇细细想了一遍,忽然想起唐朝的一个故事跟这很相似。
唐朝大诗人宋之问也是在灵隐寺吟诗,前两句卡住后,在灵隐寺隐居的骆宾王忍不住接了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的千古名句,之后骆宾王飘然而去。场景跟自己今日遭遇何其相似!
只不过为了一首诗害死外甥的宋之问并没有自己的机遇,想到这,范七对未来的武学之路充满了信心。
灵隐习艺
范七自入灵隐寺以后,只见了谛慧禅师两面。
这天小沙弥来唤范七,不一会来到方丈室。谛慧禅师让范七演示了柳五的“五瓣兰”刀法。虽还剩两刀,范七施展完两招后又将自己领悟的第三刀砍了出来。
谛慧禅师摇摇头,接过刀,手腕微晃。范七就见空中似盛开一朵兰花,接着第二朵,当第三朵开到一半的时候,终于飘散。
“你的刀法才刚入门,从今天开始去后山砍柴吧!”谛慧禅师顿顿又说到,“啥时候你的刀法再无斧凿痕迹就可以来找我!”
谛慧禅师递过一把砍柴刀,范七恭恭敬敬接过退出。
从第二天开始,范七就按照谛慧禅师的要求负担起全寺的柴禾,而灵隐寺后山也多了一个砍柴人。
第一个月的时候,范七忘掉了“五瓣兰”刀法,只是拿着柴刀拼命地砍柴,因为谛慧禅师说过灵隐不养闲人。
第二个月的时候,范七砍柴的进度已经够全寺上下使用。
第三个月的时候,范七一刀下去已经能断小儿手臂的树枝两三枝。
第五个月结束的时候,范七握着柴刀已能举重若轻,“五瓣兰”刀法已能用柴刀施展出来。
第一个年头结束的时候,范七身上再无一丝书生气,浑身似一把刀,让人感觉随时会砍下来。
这天范七正一边砍柴一边琢磨“五瓣兰”刀法,就见谛慧禅师突然来到树下。手里拿着一把薄如蝉翼的刀,递给范七。
“这是当年出家前杀了一名采花贼得到的好刀,名若水,给你了!”谛慧禅师停了停,又问范七家庭情况,可有婚配。
范七恭敬接过若水刀,“禀师父,徒儿父母都已去世,独身一人,未有婚配。”
范七手持若水刀,忽然想到了柳随风祖师的五瓣兰刀法和客舍青青镖,握着若水刀,不禁神往。
第二天开始,范七应师父谛慧禅师的要求开始用若水刀砍柴。
一个月后,范七适应了若水刀。若水刀很锋利,范七并不想仅仅依靠它的锋利致胜。反复练习下,终于在五个月后达到了举轻若重的境界。
上山后第二个年头,这日范七打完当天的柴禾,在山腰处舞起若水刀。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嘴里吟诵着太白诗句,手上若水刀时而迅若疾风,时而慢如老牛破车,身上终再无一丝刀气,外表恰似一名真正的书生。
谛慧禅师远远看着范七演练刀法,身旁站着一个姑娘。只见范七刀光如练,如风,如雨,似雾。突然又转为极慢,一刀刀使人想到老牛拉着的破车。忽的满天风雨雾一收而尽,空中仅剩一朵五瓣兰花。
兰花渐渐消逝,而范七也站在那里,由极动化为极静。谛慧禅师身边的姑娘看着岳峙渊渟站在那儿的范七,眼里爆出异彩。
“范七徒儿,你可以出师了!”谛慧禅师走过来跟范七说。
范七过来见过师父,谛慧禅师为他引见了旁边的师妹沈梦。
第一眼看到沈梦,范七想到了那位几百年前比水还柔,比花还娇,比梦还易碎,比心疼还楚楚的女侠息红泪。长久以来读书练刀铸就的心境瞬时破开一道裂缝。
范七收起心绪,上前见礼。
谛慧禅师道:“沈梦是我俗家侄女,也得到了我的真传,这次要下山回金田沈氏,你就陪她走一趟吧!”
“见过师兄!”沈梦并没有如普通大家小姐那样,而是抱拳行了个江湖礼,范七赶忙还礼。
看着身旁窈窕佳人,范七心里火热,几年的寻找,后山的苦修,以后茫茫江湖路终于任我行了。
几度春秋苦与寒,江湖风雨任沉浮。从此只与谪仙争,不与凡人愁。一刀生,一刀亡,一刀断黑白,谁能把人间了,从此快意恩仇举刀向天歌。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疏放。作个闲人样。
(江上吟诗场景改编自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