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于积累
经常会有人告诉你天才在于勤奋,如果你没有取得进步,那就是说明你的勤奋程度不够,你需要更加勤奋和努力才行,可是真的是这样的吗?
有一类人终日忙忙碌碌的,对未来有很强的焦虑和紧张感,于是乎他们参加各种热门的培训班,听各路大咖讲课,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知识付费上,甚至连一些零碎的时间也不浪费,用来看新闻和公众号。
他们可谓称得上是勤奋,可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并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甚至还适得其反,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
我想起来了自己之前读书所走过的一段弯路。那时候的自己,经常会泡图书馆读书,并且那时候的自己可以说是囫囵吞枣,一味求快,并且很少做笔记或温习。那是只是想着要怎样把手里书快点读完来让自己产生一种读了很多书的虚幻的满足感。
一段思考后来我发现这样做行不通,一本书读一遍带给人的印象是很浅的,我所读的书大部分在一个月甚至一周后就忘得一干二净。并且我读书的时候种类很杂,没有办法形成体系,没有办法在合适的时候把他们调用出来,也就谈不上用于实践。
后来我开始转过头来去看那些讲读书方法的书,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启发了我:漫无目的的读书和学习如同用手抓沙子,把它们抓住的同时,它们又从你的指间滑落,周而复始,徒劳无功。
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开始调整策略,不再像以前那样凭借自己的感觉找书看,而是把书的种类聚焦在某个领域,找到这个领域的入门来看,做到初窥门径,然后再找一些这个领域的一些经典书目来读,这样做不仅效率更高,并且学到的知识还是系统化的,而构建的知识体系如同一张打捞知识的网,那些碎片化的知识可以被打捞起来并用于修补和完善这张网。
这样读书与之前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这样学习所得到的知识是可积累的,所学到的知识像滚雪球那般会越滚越大。
在《精进》中采铜按照一件事情在时间维度上所能带来影响和所带来收益的大小把事情分为四类:高收益长半衰期的事,高收益短半衰期的事,低收益长半衰期的事,低收益短半衰期的事。所谓半衰期的长短就是一件事给人带来的影响所持续的时间。
那些长半衰期的事才是值得我们长期投入的事,换句话说,那些带给我们的影响能够积累起来的事才是值得去做的事。
《刻意练习》这本书的出版就是为了批判天才是源于一万小时的练习这一理论的。书中阐明这样一个观点:如果不能掌握合适的方法,不能在练习过程中做到循序渐进,一万个小时的练习是造就不出来天才的。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只是盲目训练而不知道在练习后进行评估和改进的话,只会一直在原地踏步,是得不到想要的结果的。
浓缩成一句话就是:天才在于积累而非勤奋。只有不断的积累才能够成就一个人。就像跑步机上的人脚步虽然一直没有停下,但却是一直没有离开原地的。
怎么样才能做到让所学到的知识或技能能够得到积累呢?秘诀就是做好复盘。
复盘的本意是重新温习所下过的一局棋,重新评估每步棋的优劣,思考有没有更好的下法。不断的复盘是每一位优秀的棋手所必须要经历的,也正是复盘使得他们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帮助他们更好的精进自己的棋艺。
复盘对于我们普通人同样有着重要意义。在背单词时英语老师首先要求要做的就是复习昨天所记住的单词。记忆的过程也是是不断遗忘的过程,如果做不到及时复习昨日的单词对话,只会像猴子掰玉米那般,到最后一无所获。
希望在成长这条路上我们每个人都能收获自己想要的东西。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