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之音千钻公会文学世界

洪泽湖大堤修筑记

2018-11-28  本文已影响1103人  江苏阿康

近年来,随着洪泽旅游的开发,来洪泽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来洪泽旅游,洪泽湖大堤自然成了洪泽一张靓丽的名片。

洪泽湖大堤修筑记

洪泽湖大堤之所以迷人,不仅在于它依傍美丽的洪泽湖,更在于它具有悠久的修筑史以及丰厚的水文化底蕴。洪泽湖大堤所在的区域是淮河流域文化重要的发源地之一,走进洪泽湖博物馆,我们便能进一步接近洪泽湖大堤和与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本地水文化。

洪泽湖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家湖泊博物馆,从这里我们可以系统地了解到洪泽地区人民与滚滚的淮河水搏斗的历史。这里有淮河流域早期的“夏草湾人”,有传说中大禹治水的足迹,还有老子和巫支祁的传说。传说大禹在洪泽湖地区治理淮河时,指挥部就设在现在老子山镇的龟山,他的夫人涂氏曾是洪泽龟山人。

洪泽湖地区地处淮河下游,历史上对本地所属行政管辖多有记载,而史料中关于洪泽湖大堤修筑史,主要体现在汉唐和明清时期。

洪泽湖大堤始建于东汉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当时洪泽湖地区归广陵郡辖制,时任广陵郡太守陈登筑高家堰三十里,以防淮水东侵,史称“汉堰”。“ 汉堰"在“武家墩南,至管家庄东……长三十里”。 “高堰居淮安之西南隅,去郡城四十里,而近堰东为山阳县之西北乡,地称膏腴。堰西为阜陵、泥墩、范家诸湖,西南为洪泽湖”。(见明朝万历年间河督潘季驯《河防一览》卷二)

到了唐时,本地处于泗州与楚州边界,东部属宝应县、山阳县,南部属盱眙县,西部属徐城县、临淮县,北部属淮阴县。唐大历三年,即公元768年,在“汉堰”以南又修筑“唐堰”蓄水,与“汉堰”相接。“唐堰”清人多称之为“唐埂”,所谓“古沟唐埂六坝”即言此。“唐堰在淮城西南九十里南店地方,乃唐人所筑也。其堰中高,旁夹以二子堰,其形为一。中有萧家闸,盖蓄水以灌堰西之田。西畴水而徐灌东田,盖因地势以行水,而为龙为破。因在山阳、盱眙、宝应三县之界,故无专论之者”(《四部丛刊》三编)。据此记载,唐堰应在现今淮安市洪泽区境内,如今洪泽区仍有"双沟"、“南甸(南店)”、“唐埂(塘埂)”、"四坝“等地名可考。

汉唐二堰为洪泽湖大堤早期雏形。汉唐时修筑的古堰,严格来说并不能称之为“洪泽湖古堰”,因为那时还没有洪泽湖,那时这一带有破釜塘、白水塘、富陵(阜陵)湖、泥墩湖、万家湖、范家湖等陂塘和小湖,现洪泽湖底下还有繁华的泗州城。修筑古堰,就是为了防备淮河和这些湖泊水塘洪水泛滥成灾的。

洪泽湖大堤修筑记

(此碑位于二河闸西侧,十三浦大塘边)

洪泽湖是公元1194年由于黄河夺淮入海才形成的,那时处于南宋和金政权并立时期,洪泽湖一带处于宋金交界区域,洪泽湖地区分属金与南宋。因连年战乱,北部的黄河在金政权管辖下疏于治理,公元1194年黄河在河南阳武故堤决口,洪水吞没了封丘县,一路南下侵夺了淮阳以下的淮河河道,使这一带的破釜塘、白水塘、富陵湖、泥墩湖、万家湖等陂塘和小湖连接成了一片,并淹沒了泗州城,形成了浩瀚的洪泽湖。这时汉唐二堰便成了阻挡洪泽湖水向东泛滥的主要圩堤,也成为后人修筑洪泽湖大堤的一部分。

大规模修筑洪泽湖大堤主要是在明清两代,洪泽湖地区在明、清两代所属府、州基本相似,当时大运河、洪泽湖和淮河是重要的水运通道。明时,全境属南京(南直隶),地处凤阳、淮安、扬州三府边界;东部属宝应县,隶扬州府高邮州;南部属盱眙县,西部属泗州,隶凤阳府;北部属桃源县、清河县,东北属山阳县,隶淮安府。清初,沿用明制;康熙时,全境处江苏布政使和安徽布政使司边界;嘉庆时,全境处江苏省、安徽省边界。

明朝大修洪泽湖大堤,因大堤边的凤阳府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家乡,并在定都南京前拟定都凤阳,后因修凤阳都城工匠造反和巫蛊事件而改定都南京,现凤阳城外留有明旧都遗址,还有明皇帝祖陵(现盱眙存有明祖陵遗址),这一带也是南北漕运重要周转和集散地,当时洪泽区南部和盱眙都归凤阳府所辖。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陈碹主持重筑洪泽湖大堤;隆庆四年(1570年),王宗沐主持重修大堤。万历三年(1575年),洪泽湖大堤又被淮河决口冲毁。万历六年(1578年),河督潘季驯又重筑洪泽湖大堤。到了明万历七年,潘季顺实行“蓄清刷黄”政策,即将高家堰加高,并向南延伸六十里,形成如今洪泽湖大堤的规模。

从明万历八年(1580)起,洪泽湖大堤开始改建为石堤,开始增筑直立的条石石工墙以护堤面。先在北段改建石砌,逐步向南砌筑,直到清朝乾隆十六年(1751)全线石工堤基本完成,形成了“堤堰有建瓴之势,城郡有釜底之形”的局面。整个工程使用千斤条石6万多块,达60万立方米以上,且规格统一,筑工精细。到清朝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洪泽湖大堤终于完工。

石工墙堪称是一件伟大的艺术品,它蕴涵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它以《千字文》为记程单位,每个字合100丈,石墙上还分段刻有图案和铭文。图案为半浮雕式,有麒麟、仙鹤、灵芝、银锭、宝葫芦、庙宇、“连升三戟”等。铭文则主要记载石工段承修人的姓名、时间、长度等,还有一些太平吉语,如:“风平浪静”、“一帆风顺”、“金堤永固”等。前些日,我高中时璩老师发现一块条石上有一行字“泗州知州郭承修工三百丈地界”,这应该是记载的清朝当时泗州知州修石工堤的地段。

洪泽湖大堤修筑记

(现存周桥大塘处石工墙堤)

清朝,为了调节洪泽湖水位,在洪泽湖大堤分段修筑了五座减水坝,分别命名为:仁、义、礼、智、信五坝。还铸有九牛二虎一只鸡用以镇水,现尚存5具铁牛,分别安放在三河闸南端、高良涧进水闸院内、高堰等当年险要工段的湖堤上。

洪泽湖大堤修筑记

(存放于三河闸南端的镇水犀牛)

清咸丰元年(1851),三河口的礼字坝被洪水冲坏,坝下冲跌出了深潭,此后淮河洪水就从此决口处下三河,穿高邮湖、宝应湖,向南汇入长江。大水年份,高邮湖、宝应湖不能容纳洪泽湖下泄洪水,尚须开放运堤归海,洪水常常泛滥于里下河地区。

清同治三年(1864年),漕运总督吴棠驻清江浦,为防捻军,奏请朝廷拆高家堰北端的一段石工墙,作建清江城之用。清江城于当年春天开工,次年秋竣工。共拆掉石工墙条石约4.5公里。民国期间,高家堰一带石工又屡次受到严重偷盗、损坏。

新中国建立后,1950年8月,政务院召开了第一次治淮会议,这也是一次有关洪泽湖大堤水利工程建设的会议。10月14日,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制定了“蓄泄兼筹” (即上游以蓄为主,中游蓄泄兼施,下游以泄为主)的治淮方针、治淮原则和治淮工程实施计划,成立了隶属于中央人民政府的治淮机构--治淮委员会,掀起了新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治理淮河的高潮。

1958年,因建淮沭河六塘河地下涵洞,经过淮阴专员公署批准,拆头堡至十堡长17.4公里石工墙,取石料为六塘河地涵之用。

1966-1968年,洪泽县高良涧至蒋坝段的大堤改建加固,又拆除24公里。20世纪80年代,洪泽湖大堤仅存迎水石工13.79公里及周桥越堤800米。洪泽湖大堤上,除少数地段外,大部分已改建为灌砌块石护坡及条石护砌防浪林台的边坡。

现今留存的洪泽湖大堤北起淮阴区码头镇桃园村七组,南至盱眙县张大庄,全长70.63公里,临湖面全部为石工,大堤高3-9米,底宽50-150米,顶宽10-30米,共108道弯。洪泽湖大堤现已成为阻拦淮河水以形成洪泽湖的大型堤堰水利工程,是苏北淮安、扬州和里下河地区防御淮河洪水的主要屏障。

为了调解淮河和洪泽湖水,在洪泽湖大堤南端蒋坝镇三河源头建有三河闸,下接高邮湖、宝应湖,再入长江;在洪泽区西顺河镇十三浦大塘处建有二河闸,二河闸北侧建有越闸和淮河人海水道,用以排泄淮河洪水进入黄海;还建了高良涧进水闸和复线船闸,开凿了苏北灌溉总渠,使洪泽湖大堤以东地区真正成为早涝保收的鱼米之乡。

洪泽湖大堤修筑记

(刚维修过的三河闸)

洪泽湖大堤修筑记

(正在修茸的由破釜涧边连接苏北灌溉总渠的高良涧进水闸)

洪泽湖大堤修筑记

(近年在钱码新建的连接苏北灌溉总渠行船的高良涧复线船闸)

在洪泽湖大堤修筑过程中,除现存大堤本身外,亦有数处大堤修筑的文物遗存。如:

1、周桥大塘遗址

周桥大塘位于洪泽湖大堤45公里处,是清道光四年(1824年)洪泽湖决堤冲击而成,朝廷令林则徐前来现场指挥。道光十年筑成高8米、顶宽33米、长737米的内堤,并用条石砌成护墙,是洪泽湖大堤保存最为完整的石工墙。由于形状如月,又称“月潭”。

洪泽湖大堤修筑记

2、九龙湾遗址

九龙湾位于洪泽湖大堤54公里处。传说常有九条龙在此戏水,从而导致大堤频繁溃决殃民。为祈求永保安澜,此处曾建九龙庙,用于人们膜拜敬香,后因年久失修而毁。砌筑于此的直立石工墙,是洪泽湖大堤的最初模样。

洪泽湖大堤修筑记

3、治淮牌遗址

治淮碑位于洪泽湖大堤45公里处,碑上刻有乾隆题写的五言治水碑文,原立于五里牌。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期间,乾隆碑文被人为磨去,刻上毛泽东主席的亲笔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洪泽湖大堤修筑记

4、信坝遗址

信坝遗址位于洪泽湖大堤50.6公里处,建成于道光十二(1832)年,坝宽200米,两侧的金刚墙贯穿堤身。洪泽湖大堤1800多年历史上至少有37座减水坝,清朝时,洪泽湖大堤上设有5座减水坝,分别以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来命名,故又称“上五坝”。目前,仅信坝保存完好。

洪泽湖大堤修筑记

除大堤上这些文物遗址外,当年明清和解放后修筑大堤的一些文物古迹还分别收藏在洪泽湖博物馆、洪泽渔人湾处的廉政教育馆和三河闸南端的三河闸管理处院内,尤以三河闸院内乾隆南巡题字御碑为胜,院内还有刘少奇主席和王光美来洪视察治淮工程的下榻和办公处。

综观洪泽湖大堤修筑史,古堰的筑堤成库规划和直立条式防浪墙坝工程技术代表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结构规格统一,筑工精细。大堤作为明清两代“蓄清刷黄——治河保运”的治水产物,与古代防洪、供水、航运及军事、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有密切的联系 ,展示了中国古代水利建设的高超技艺,有着“水上长城”的美誉。

近年来,洪泽区配合洪泽旅游开发,对洪泽湖大堤高良涧至三河段实行机动车限行封闭管理,并对这一路段进行了亮化等一系列旅游建设。在大堤路面上建设了塑胶跑道;在破釜涧边兴建了欢乐园大型游乐场和湖滨浴场;在湖滨浴场向南建了绵延数里的梅园,大堤两侧岸边建设了砖铺的休闲人行道及亭榭栈桥等景观;在大堤东岸杨码至双沟徐大湾段,除了扩建了古老的大吉祥,还正在兴建一个大型的方特游乐园。

洪泽湖大堤修筑记

在三河镇到蒋坝三河闸段,改扩建了南水北调工程洪金洞,新建了湖滨阳光浴场,新建了抗战时坚守蒋坝的著名石工堤连群雕公园和向日葵花海公园,改造建成了云沧海古民居群等。

近年来,这些对洪泽湖大堤的维修、保养和美化,使古老的洪泽湖大堤焕发出了新的生命活力,也变地更加靚丽了。

2006年,洪泽湖大堤与周桥大塘、信坝遗址一起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洪泽湖大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现如今洪泽湖大堤与周边新建的水釜城、欢乐园、渔人湾等景点已经成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

洪泽湖大堤修筑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