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宝妈·奶爸

孩子参加活动没得奖,聪明父母不焦虑,首先调整自身心态和行为

2020-01-17  本文已影响0人  布丁妈妈私享会

元旦前儿子所在的幼儿园组织了迎新表演,要求每个小朋友的家长都参加。我问孩子都参加什么节目了,孩子闷闷不乐的说“什么都没参加”。

我抽空给他们班的班主任老师打了个电话,班主任老师很尴尬的说人数有限,所以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参加,我把孩子的情绪跟老师说了。

晚上回来,听孩子说安排他在话剧中演一棵树,只要穿上服装站在那里就行,就这样一个小角色,让他也很高兴。

元旦那天我去看孩子演出了,在演出的间隙,班主任老师给几乎每个孩子都颁发了各种奖状,什么最佳表演、最佳服装、最团结等等。看着节目单上的节目都快演完了,儿子跟着大部队上台演他的那棵树去了,我去找了班主任老师问问为啥没有儿子的奖状。

老师直接解释说奖项是按小朋友参加的节目事先评好的,并没有考虑到临时增加了人数。眼看节目都要结束了,老师急中生智从办公室临时找了一张空白的奖状写上“最善良”,颁给了儿子,不知情的儿子领奖时候兴高采烈的样子让我却难过了半天。

晚上到家后孩子兴冲冲地把奖状贴到了自己房间并且拍了照片发给出差在外爸爸,并且给他们打电话大声说“这是我得的第一个奖状呢”。 

晚上回家我忍不住给当教导主任的姐姐打了个电话,她听了事情的前前后后给我分析,说我还是太焦虑了,其实只要遵循科学的育儿方法,孩子成绩就差不到哪去,更何况这才是幼儿园阶段,孩子其实无所谓,家长过于焦虑导致孩子更加焦虑。

对待孩子的得奖情况,也可以说面对着孩子的成绩差强人意,家长到底是采取很激烈的行为制止还是温和的疏松孩子的未知呢?

首先,品德的培养才应该是第一位的。

最近网络上引发了大家的热议的“肩上扛着的是家庭、嘴上叼着的是自己、手上牵着的是未来”的重庆“棒棒冉师傅一家十年的变化的照片”感动了无数人。这个不善言辞的父亲以自己的言行教育了孩子,孩子现在读初一了,当上了班长和历史课代表,成绩名列前茅,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3岁的孩子,已经可以扛起七八十斤的货物,在父亲犯了腰疾的时候帮父亲干活。

我们身边多少孩子生活在蜜罐中,眼里只有自己,只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没有他人的一丁点,哪怕是爸爸妈妈,这样的孩子真的走向未来,碰壁会更多。

其次,一定要用爱孩子的心态来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以“我是为你好”,剥夺孩子快乐成长的权利,让孩子小小年纪就沦陷于各种排名并且热衷于各式各样的竞赛。让人体会到的是孩子是被绑在了“学习”这辆疯狂的马车上,只顾埋头赶路而忘记了出发的目的是什么。”

给娃打鸡血的盛行让父母的关注焦点只有孩子的学习。给孩子报的各种补习班往往是不征求孩子的想法,无视孩子的兴趣、特长、天赋等等强行安排在孩子身上。孩子往往疲于奔命,完全是应付了事,什么都会一点,又什么都不擅长。往往就是因为违背教育的初衷和孩子的成长规律,不仅仅是浪费金钱,原本的天真快乐和对学习的兴趣被消磨的一干二净。

孩子不是私人财产更不是玩物与玩偶,爸爸妈妈需要端正个人态度,真正的将孩子独立起来,符合孩子正常的身心发展。

还有,家长要管住自己的焦虑。与其做一个天天“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的家长,不如以自身的热爱学习来影响孩子,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家长所能做的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家长天天就知道刷手机、追剧,怎么能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引发的家长的各种焦虑和攀比如果一股脑的体现在孩子身上,孩子就会产生厌学、逃课、辍学、早恋等等青少年问题,而这些现象的可悲之处就是家长的“我是为了你好”,往往导致了家庭悲剧的发生,孩子问题的根源80%以上都出现在家长身上,而合格的家长,一定是不断反省的。

父母的焦虑来自于父母个人的生活成长经历,来自于对孩子未来的未知,其实大可不必,未来自有未来的生存方式,父母能做的就是从现在给孩子打好坚实基础。

孩子需要从小抓起,但抓起的重心不是成绩而是习惯,是品质,这才是大局观之下的育儿之道。

【文/布丁妈妈私享会】励志职场辣妈,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专注孕产、亲子、育儿,亲子阅读践行者,健康育儿倡导者,用爱分享育儿经验。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