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考和行动分头行动(NOV)

2020-11-21  本文已影响0人  穷人就要多旅行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就是说要想清楚,然后行动,知道目的地,才能够有所收获,如果目标不清晰,及时停下来,也是有所得的。

但现实中我们大多数人,很多时候都做不到谋定而后动,根本就“动”不了。往往止步于“谋”的过程中而已。“成功”往往是反人性的。

回望过往的路,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消耗在所谓的“思考”上,而那些成事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具备很强“行动”能力的人。“动起来”人生才会更精彩。

接下来,具体从思考和行动的陷阱进入详细的拆解分析:

“思考”的陷阱一:

产生自我感觉良好的错觉。

本质上讲,思考和行动都很重要,要成事缺一不可。但对于大多数人惯性都是:要做一件事情肯定都是先经过思考这个过程,然后再进一步决定是否要采取具体的行动。

“思考”也是一把双刃剑。特别是一些有点小聪明的人,非常善于给自己找借口,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会思考、可以慢慢来,幻想自己想清楚后能够一下子超过别人。

但是事实是:你能想到的,大多数人也能想到。你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聪明。

最要命的是,任何一项技能无论聪明与否,都是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经过大量、反复、持续的练习才能提升的。

比如,开车,游泳,滑雪,你再聪明也不能一次性熟练掌握。

其实很多“隐形”的技能、心态也是一样的。

比如,阅读习惯、专注力、观察力。。。等等的习惯和行为,也是一种技能,而且很多比那些“显性”技能需要的要求更高,养成需要的时间更长。

这些都不是依靠“思考”就能够获得的。

无论“显性”还是“隐形”技能都需要你花时间和精力去大量、持续、反复的磨练才能提升的。“行动”才是提升的核心,也是拉开差距的核心。

解决方案:

为了避免“思考”产生的陷阱可以采取一些简单有效的方式来避免。

比如,边思考边行动。这里边思考边行动,跟思考和行动要分开,不冲突。

边思考边行动,就是你要把目标拆解,然后一小部分的思考清楚就马上投入行动。而不是等每一步都清晰周全考虑后,再大干一场。

边思考边行动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船小好掉头。因为你一行动就会发现可能当初很完美的想法,其实很不靠谱,这时候你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不多,停止掉头的代价并不大。

相对你花了几周,几个月做的周密计划,然后排兵布阵倾巢而出,结果发现其实自己是错误的,代价要小得多。

另外,边思考边行动,其实更加节约时间。因为相对而言,行动才是最消耗时间的。一天的可用时间就那么一点。

思考的速度通常很快,能想到就想到,没头绪,你死磕也没意义。

边思考边行动,你可以专门花一些时间想清楚接下来一小步的目标,然后就可以直接切换成行动模式了。比如,你早上起来花10分钟足够想清楚今天要做的事情,而且大多数人每天面对的变化并不算多。每周花费半天理清楚下一周要做的事情然后就可以进入行动状态中了。这样才是真正的“谋定而后动”。

行动带来的问题会迫使你去思考解决,前提是先让程序跑起来再做优化。你会发现那些所谓成功的人,往往都是根据程序执行的“机器人”,而他们自己就是“程序员”。

“思考”的陷阱二

容易沉溺在死循环中。

“思考”过程中,大脑往往是处于非常兴奋状态的,人兴奋就很难停下来。就像玩游戏一样,容易沉迷上瘾,输了想赢,赢了想继续赢。

我们经常思考着、思考着、就忘记了自己在思考什么了。另外,思考容易让自己进入回忆模式。就是所谓的思绪万千,然后回忆过去的酸甜苦辣或者发白日梦。一旦进入回忆模式,你发现几个小时,半天转眼间就过去了,然后你什么也没有“思考”出来,还安慰自己,刚刚我“想”了那么多,也算是有所收获的。其实这样,永远思考不出“完美的计划”。

无论你多聪明,经验多丰富,也很难设计出所谓“完美的计划”。除了那些大忽悠,谁也不敢保证。就像那些所谓的“职业规划”、“人生规划”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做无用功,人生是靠行动去一步步走出来的,而不是想出来的。人生是本来就没什么意义,意义是活出来的。

“思考”到“行动”是一条巨大的鸿沟。思考不一定就有行动,行动不一定就有结果。现在自媒体的推波助澜,拼命贩卖焦虑,搞得人精神紧张。人一旦精神焦虑紧张的思考,大脑就会误以为自己已经在行动,但是事实上你还在原地没动,这也是很多人购买很多课程,天天”学习”“听课“,但是一顿操作下来,每天感觉自己很”充实“,但是没实际进步,只是被大佬收割时刺激了一下而已,爽完后更加空虚。

而且,即便我们好不容易,懂得了如何思考,但要想转换为结果,中间的行动才是关键。

如何把思考转换为行动需要做的还很多,分析完思考的陷阱,我们再来看看行动的陷阱。

“行动”的陷阱一:

“与众不同”的压力。

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人与人之间是有情感纽带的,如果你的行为无法与身边亲朋好友的取得平衡,那么行动往往很难有效进行,特别是父母控制欲很强的情况下。

更要命的是,“真理”往往都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人所处的环境和需求不一样,对于事物的看法会不一样。

比如,很简单的例子,当初互联网兴起的时候,很多家长都把孩子上网理解成为”变坏“;把玩手机等同于浪费时间;把老师、医生当作最好的铁饭碗;把成绩当作人生最重要的成功;把听话当作好孩子的标准;把外国人等同于英语好的牛人;把名校生等同于高高在上的君子。。。。

如何在不同的关系和利益中,让自己朝着目标采取有效的行动是一门艺术。如果不会平衡,不懂处理,只能屈服,只能放弃,止步于“思考”层面,永远也不能真正行动,没行动就没改变。

个人一些不成熟的小建议: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你的人生只有你来把握,谁也无法替代,哪怕他是你爸。这个是前提,因为如果你已经自我放弃,觉得自己的人生就是这样,无所谓,那么这些讨论就没有意义。你就继续让人随意调配就好,反正人生怎么过都是过,没有好坏。你的人生自己不去主动选择,自然有人替你做出选择。

但是如果想在能力范围内,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那么就应该自己做出取舍。负面信息总会破坏我们的思考,所以你一旦行动就不要轻易放弃,就不要再管那些负面信息。去跟懂的人分享请教,去跟有助于行动的人来一起走。如果这个人对于你的行动没有实际作用的话,就没有必要与之讨论协商了,免得浪费彼此的时间。如果自己一个人能更好的行动,就直接开干就是了,毕竟“孤独”是每一个人都需要学会面对的功课。那些什么事情都要成群结队才能行动的人未必过得比那些看起来独来独往的人过得舒心,相反,一个能够自洽的人往往也能跟一群人愉快玩耍,反之未必。

比如看书、旅行、甚至逛街都是一样。你旅行如果身边找不到朋友一起就不出发,那么你可能会错过无数的旅途风光和真正跟你志同道合的驴友,你会错过一个人从计划安排行程到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刺激。

人生很短,走好自己的路,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比整天活在别人的嘴里更有意思。有些群不必强融,有些人不必维系,这样对大家都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怎么成鸡汤了。。。)

“行动”的陷阱二:

等我准备好了,一定好好干。

这是一个无底洞,这是大多数人缺乏行动力的核心原因。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把事情做得漂漂亮亮,整体社会环境缺乏对“失败”的宽容。最终的结果就是造成很多人畏手畏脚,思前想后,害怕失败,迟迟不踏出第一步。

人生就是如此荒诞和有趣,我们从上学第一天开始就是分为两个学期,每一个学期都有各种的大考、小考、月考、模拟考等等,一个学期最重要的就是期末考,初中最重要的考试就是那次中考,整个人生对于很多人来讲,就是最后的高考。也就是我们读书生涯殚精竭虑、夜以继日的拼命就是为了”一考定终身“的高考。而前面无数次大大小小的考试本质上来讲,都是为最后的高考服务的,也就是前面这么多的努力都是在试错,都是在不断的犯错,然后不断的纠正,通过大量、反复、持续的犯错和纠正来服务高考。但是讽刺的是,社会整个氛围却告诉你不要“犯错”不要冒险,不允许你“犯错,”不给你改过的机会。我们花费人生最宝贵的时间学到的就是要往这个方向走,但是却同时告诉你这样是错的。这不是很荒诞,很搞笑,很自相矛盾吗?

回到主题,我们缺乏行动力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错误的想着一开始就做得完美,不允许自己失败。只要调整心态,按照事情本来的节奏去做,自然能够解决:不要求完美,接受从一点点开始出发,允许自己犯错,然后给自己时间和改过的机会就可以了。

无论开始多么慢,做得多么糟糕,内心很清楚这些都是必经之路,只要经过持续、大量、反复的练习自己就能够慢慢提升,不要被外界的噪音和内心的焦虑淹没前进的步伐。回归到事情本质上看,行动力自然不会弱。那些拖延症,半途而废,三分钟热度基本也是这一类心态缺失造成的。

行动开始阶段的龟速前进和错漏百出,要学会用积极的心态看待,这是必经之路,而且这个阶段其实也是从0-1学习一门技能,进步最快的阶段,通常你持续改进,很快就可以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因为大多数技能也是遵循二八法则的,做到普通及格水平并不会太难,越往后要进步越是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做”死工夫“。

路都是靠走出来的,不要一开始就把方向定死了,边走边调整,探寻最适合自己的方向,随机应变跟坚持不懈不冲突而是互补促进的作用。

不盲目设置高目标,”浮夸风、大跃进“式的做法,先辈们已经验证过了,行不通,代价很大的。不要再次由于这个原因跌倒了!跟进自身实际水平,设置合理具体可执行的目标和行动计划,循序渐进,才是真正的“捷径”。

另外一点很容易被忽略就是要及时反馈,每个阶段给自己一定的奖励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哪天完成漂亮,周计划执行超出预期等可以奖励自己吃一顿大餐,奖励自己一次短途旅行。当然这些奖励是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来决定的,激励需要超出一定常规预算,平时机会比较少,不舍得,这样才有自我激励的作用。(个人不建议大保健、赌博性质,这类不能产生正向激励反而容易堕入深渊的活动)

历史上,那些功成名就的王侯将相江山都是行动力强悍的人,靠自己用行动投入时间、精力一步步打下来的江山。即便是那些思想家、文学家、也是行动派靠实战中提升阅历来获得获得思想启发和总结概括的。

经常看到有些人为了自我安慰,不肯承认自己的无能,就整天杠说什么历史上的帝王就是一个土鳖,有些老板学历不太好就骂人土老板,只是运气好而已,曾经的同学、同事过得比自己好就各种酸,什么他当初还不如自己呢之类,然后就吹嘘自己怎么怎么牛逼。他们不理解,其实所谓的“运气”也是一种实力,而且是很强的一种实力,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是很稀缺的实力。

那些“死读书”的人就是所谓的“书呆子”、“纸上谈兵”的人,跟现在很多开口闭口就是各种趋势、整天创新颠覆。。。。。说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大词,忽悠人的“老师”一样,自媒体培训圈尤为严重,那些自己账号都运营不起来,就忽悠让人缴费跟着他学,哪能学到什么真正的技能。

比如,跟一个离合和刹车都搞不清楚的新手学开车,直接上高速,那不是自寻短见吗?花这钱,还不如去买两瓶酒,洗几回脚,得到的阅历多呢!

先思考再行动,还是先行动再思考?

这个问题就跟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掉下河里先救谁是一样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个人不成熟的小建议:

对于一般影响不大的事情,先行动再说,比如去哪里吃饭,周末去哪里玩,看那本书,这些相对“代价”不大,就先干了再说,你去到饭店门前,到了周末,去到书架前,你的选择自然明确,答案自然出来。如果每件事情都要思前想后,真的黄花菜都凉了,过度思虑就跟纵欲一样有害身心健康。

对于所谓的年度计划、五年计划、职业选择、人生选择,这些就建议先捋清楚思路再行动,因为这些“代价”往往很大,直接影响你未来一年,下一个3年,甚至整个人生的大方向,如果大方向都没想过那么代价往往很大,甚至无法弥补的。经过思考后的选择,当然也会有各种问题和错误,但是至少知道自己选择的路是错的,原因是什么,以后可以避免同样的错误。当然,尘世间的事情往往都是,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

另外,对于一些很重要,但是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资讯来判断的事情,可以边走边看。比如商业上的很多抉择,学习某些技能比如学习英语、编程、转行等等,这些都是很重要,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的。但是通常你很难事先就摸清整个流程,无法判断方向。这个时候只能根据大方向去探索,首先往自己认为最大可能做成的方向先走,去试探,然后边走边思考,不断的行动不断的分析总结选择进退,慢慢明确方向,加大投入。整个过程至少是阶段性可控的。失控容易导致焦虑和迷失。

实际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往往比想象中的更加复杂多变,思考和行动又是非常个性化的事情,很难用统一模块去走,况且每个人自己的状态和阶段不一样,思考和行动的差异也很大。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有价值的建议往往像“废话”,而真正的废话往往都装饰得很精致很“有用”,醉酒的人都说自己清醒,难得糊涂,不是真的糊涂!

思考让行动更有力,行动让思考更深刻,动起来,为生命的明天喝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