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让你脱胎换骨的5个高效学习方法!
学渣和学霸差的不单单是智商,也差科学的学习方法。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让一个学习者脱胎换骨。今天祥哥给大家带来一些高于高效学习方法的一些干货,也是最近研究学习法的一些心得体会。
1、举一反三
针对某个理论,至少要举出3个例子来进行解释。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很难对理论有个透彻的理解,也就无法驾驭知识。所以原则上用越多的例子解释这个理论,理解越透彻,记忆效果越明显。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如果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理解和分析事实和现象记熟,他就不会运用知识。
2、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出自《礼记·学记》。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通过)学习然后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通过)教然后知道(自己)有困惑不解的地方。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然后(才)能够督促自己(进一步学习);知道(自己)有困惑不解的地方,然后才能够自我奋发进取。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兑命》说:教别人也是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其实,向别人解释的时候,他们会问一些你从未想过的问题,暴露出你理解上的漏洞。同时,教别人的过程,你会将所教的知识和你长时记忆里的知识建立联系,对知识加工反而越精细、越深入了,所以学习效果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苏联莫斯科州斯维尔德洛夫村一名叫娜佳·玛赫娃的学生,常常假设自己是老师,并准备了教学笔记,在上面写上学生名单,还自己扮演学生袭回答问题,对每个回答都打分数。
刚开始的时候,娜佳的成绩忽上忽下,不太稳定。然而,经过一段时间后,娜佳的成绩有了显著的飞跃,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学生。
3、知识打包
零散的知识如同散落的珍珠,需找到一条线把它穿成串。要想跟持久地记住知识,必须将知识串在一起,也就是对知识进行打包。
知识进行打包,可以增加记忆的容量,而且知识经过相互联系,更具有逻辑性,对知识的理解又深入一步。
美国心理学家乔治·米勒花了七年的时间研究人类记忆,发现人一次最多只能记住七项左右的内容,也就是七个组块。
譬如记忆清朝十二帝,要记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十二个皇帝,也就是有12个组块,但是对这些组块进行打包,可以简化成4个组块:努皇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
4、主动复述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无复述的情况下,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只有5~20秒,最长也不超过1分钟。在有复述的情况下,保持在短时记忆中的学习材料会向长时记忆转移。短时记忆的内容通过复述,可以转化为长时记忆。
所以,很有必要做以下两个动作:1.在翻看几页书之后,用自己的话复述出主要内容。2.利用思维导图默写出要点,梳理知识使其条理化,这不单单可以训练你的记忆力,也可以训练到你的逻辑能力。
5、转化图像
长期我们用的更多的是左脑,如语言、逻辑分析、推理、抽象、计算语言记忆、书写、阅读等,容易忽视右脑的开发。倘若可以将右脑充分和左脑配合,学习起来必然事半功倍。
所以,可以采用形象记忆法,将一切需要记忆的事物,特别是那些抽象难记的事物形象化,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去记忆,我们称之为形象记忆法。
哈佛大学教学研究提出,当人们在记忆的时候,最为深刻的是形象内容,也就是直观、具体的、可感的,其记忆能力是左脑的100万倍。利用这一原理,我们可以得知,在具体的记忆过程中,更需要将抽象化为具象,更方便于我们的记忆。
《金字塔原理》第12章 提出,你在一边阅读一边构思段落。记忆图像是这一构思活动的结果,是对所提供信息的总结。作为理解过程的一部分,在大脑中画图像,能帮助你记住读过的东西。
如果你把书放下,回忆阅读过的内容,很可能会发现自己无法一字不差地复述。但如果你回忆通过看书读到的图像,复述几乎会和原来的一模一样。
最后,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一个人如果他不知道学习的重要,他永远也不会变得聪明。
公众号:读书方法论,分享教育学、心理学干货,高效学习方法。
其中包括: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干货、名人治学经验、记忆方法、思维方法等,运用这些方法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