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老了,你希望自己是怎么样的
董老师说,他最喜欢保尔的那段话,“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他总是说最喜欢的就是和学生在一起,如果生命有终点,他希望自己的最后一站仍是在三尺讲台。
每次和董老师见面,都会被他饱满的精神感动,虽然在他略显颤抖的动作或者重复的话语中,你能感受到这真的已是一个耄耋之年的老者,但是他的步伐、高昂有穿透力的声音和从不曾落下的大笑,会不停的提醒你,什么才是青春。
听到视频里董老师感谢关工委的话,有很多触动,记得董老师也多次说,在他这个年纪,学生其实更是他的精神动力。记得应该是上一次见面,在南京出差的周末去董老师家里,他很开心的介绍着自己所在的疗养院,骄傲的感慨着祖国的进步,不记得是聊起了什么,董老师突然特别感慨的向我道谢,说了很多自己做的事情对他的重要性,但是其实自己仅仅只是把董老师自己整理的材料电子化而已,很多材料其实他都已经整理的很细致,也很有自己的逻辑想法。你可以感受到一个从艰苦年代走来的老者,始终保持着一种谦卑、平等、尊重、学习的态度汲取着新世界的养分,并不断坚持、输出着自己的家国情怀。
还有睿智大气的郑老师(师母),曾和同学笑谈,董老师如果是豪迈不羁的将军,郑老师就是稳坐后方运筹帷幄的军师。在家里看到的郑老师,又多了一层生活气息,井井有条的作息和饮食,不同于董老师给人扑面而来的热情可爱,郑老师身上有着一种淡然克制,让人很想去靠近。
最近总是想问信仰是什么,或者说怎样才能有一以贯之的意义感,仿佛只要确定了那个目标就可以有坚持不懈的行动力。总是试图去从别人的故事里去提炼或被告知,我们是不是变得越来越功利?方法论是促进人思考、高效的有利手段,却也不可避免的让人过于看重方式手段,总想去追寻最优解,而随着无解到来的更多是因为焦虑或者怀疑而来的停滞,忽略了在问题之外,其实还有一个最朴实、无需那么有用的勤奋。每一条走弯的路或是踩过的坑,或许才是生活中那最重墨浓彩的一笔。
时间匆匆流逝,2021年的黑盒子并没有完全打开,希望2022年的自己是一个更踏实、勤奋的自己。
可以慢慢发的圣诞特辑&看着我的小红,想过春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