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罗里达乐园》:破碎一地的淡紫色童话
电影《佛罗里达乐园》,豆瓣评分8.0,曾荣获金像奖、金球奖的最佳男配提名,也是一部被禁的R级儿童剧情片。
“佛罗里达”,源于西班牙语,意为“鲜花盛开的地方”。夏天、海岸,棕榈沙滩和迪士尼乐园,关于它,我一时只能想到这些,但也足以构成一副美好的画面。不过看过这部电影后,我的脑海里又多了几幢淡紫色的小楼。
那个地方也被称为乐园,但和相距不到30分钟车程的迪士尼乐园比起来,相形见绌。因为那里虽被美名曰“梦幻城堡”,其实不过是个住着没钱的大人和讨厌的孩子的廉价汽车旅馆罢了。
用“讨厌”来形容孩子们,很不友善,但这确实是电影前许多分钟里我最深的感受。主人公穆妮和她的伙伴们,不乖巧,更不可爱。她们会比赛向别人车上吐恶心的口水,会说不堪入耳的脏话,会溜进电力控制室拉掉电闸,甚至还放火烧了一幢废弃的房子。对于这些行为,用书面语形容叫做“顽劣不堪”,而用中国家长最“喜欢”的既俗套又伤人的话来说,不就是“缺家教”吗?
本想看看孩子纯真可爱的笑容治愈心灵,却和一群熊孩子不期而遇,但我还是硬着头皮看了下去。因为那抹淡紫色里,似有说不出的美好。
我应该看下去,但不该相信直觉。“梦幻城堡”里的孩子们其实是可爱的,大人也常常是温暖的,唯独那抹淡紫色,是忧伤的。
不讨厌的孩子
尽管顽劣,穆妮还是让人讨厌不起来。她聪明、纯粹,永远快乐,像活在梦里。她会向过路人编造一个天真烂漫的谎言来骗钱买冰淇凌,然后和伙伴一人一口地分享;会对着彩虹幻想一段美好的精灵童话;也会带着好朋友爬上一棵“摔倒了,但从未停止生长”的老树,骑在树枝上大嚼蘸着厚厚果酱的面包。
相比在迪士尼乐园里嬉闹玩耍的孩子们,她的快乐便宜又简单。我们会因她“缺家教”的不堪行为而眉头紧锁,可又有谁知道,能成长为贫民窟里的小乐天派,或许已经很不容易了。
命运不公,但穆妮不算不幸。
妈妈哈莉,年轻、叛逆。她抽烟、纹身、戴唇钉、一头绿发、满口脏话。她曾有一份做舞女的工作,但因为不肯提供性服务被解雇。没有学历也没有能力,她找不到其他工作。可生活还要继续啊,尽管有小姐妹接济的垃圾食品和为数不多的慈善捐助,房租依然是大问题。于是她带着穆妮去卖廉价香水,连蒙带骗,勉强凑上了房租。
的确,这样的母亲给不了穆妮多好的生活和“家教”,因为哈莉自己也才是二十出头、没被教育好的叛逆少女。但她曾坚持做一个还不坏的人,更是一直倔强地守护着穆妮的梦。她会陪女儿在雨中玩儿个痛快;会在小吃货饱餐一顿后提议来一场打嗝比赛;还会在穆妮的好朋友简希过生日那天,带两个孩子在迪士尼外看免费的烟火表演。生活处处与她作难,但在穆妮面前,她不曾倾诉,更没有发泄。仅就这一点来说,恐怕她就比很多家长做得好。
无力的大人
电影通篇是线性的叙述,没有大段的离奇故事情节,只是零零碎碎拼凑起来,像一部淡紫色的童话。
童话里会有灰姑娘嫁给王子,也会有卖火柴的小女孩冻死在街头。很遗憾,导演想展现给我们的,是后一种童话。转折就出现在穆妮和伙伴烧毁房子之时。哈莉的小姐妹,也就是接济母女两人每日“必需”的垃圾食品的人,知道了这件性质极其恶劣的事。她把儿子锁在家里,再不让他和穆妮一起胡闹,也和哈莉断了交情。她是清醒的,如果不这样做,她的儿子斯考提也终将成为一个不可救药的人;更可怕的是,也许还没等到那一天,斯考提已经被DCF(儿童保护组织)带走,送去孤儿院,或是另一个家庭寄养。
但哈莉对此毫不知情。她没有怀疑和追问穆妮,更谈不上批评和惩罚。她想找小姐妹问个明白,但也没问出实情。当然,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即使她知道了真相,也不会改变什么,因为哈莉不清醒,也没能力。她能给穆妮的,不是教育,不是未来,最多只是放肆嬉闹、开怀大笑的每一个当下。
生活日益艰难,工作依然找不到,香水也被迫丢掉,房租终于没了着落。哈莉放弃挣扎了。她开始接客,就在那间脏乱差的小屋里。但“工作”前,她会让穆妮去洗澡,故意把音乐开得很大声。而在外,她遭人嫌弃、唾骂,却抵死不认、以牙还牙。她并非没有自尊心,并非愿意堕落到深渊,可对于处在最底层的她来说,这是“不得不”。她最终被举报了,举报她的,正是曾经的好姐妹。当儿童管理员来查证之时,她能做的,仅仅是把屋子打扫干净,再带着女儿去高级酒店蹭吃最后一餐。
看到这里,人们或许会责备哈莉,可她是太多底层的、被社会抛弃的美国人的写照。在他们身上,都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不是他们不想改变什么,而是他们无能为力。与其说他们堕落,毋宁说这是妥协。每个人都会在与世界搏斗中让步和妥协,只因为他们已经在最底层,退一步就是深渊。
这种无力感,在“梦幻城堡”的经理鲍比身上,也有深刻体现。他不在社会最底层,却每天和这些人打交道。鲍比理解他们的颓废和无奈,也想默默拯救他们,但用尽全力也只能做个很失败的好人。
不知多少次,他被穆妮们气到发抖,但仍努力守护着每个“降落凡间的天使”。影片中有一个让我印象很深的情节:鲍比看到有恋童癖的老头儿混进孩子们之中,没有选择当场揭穿,而是先将老头儿引开很远才轰走。因为他不想吓到孩子们,不想破坏孩子们心中单纯的美好。他不过是被雇来管理旅馆的,这些熊孩子和他没有丝毫关系,可他在做的,不仅是工作,更是良心事。
因为不守规矩,他曾赶走过一些租客,可对于哈莉,鲍比给予了最大程度的宽容。他一次次让哈莉“滚出去”,却从未付诸实践,甚至在哈莉将被赶走之时替她交房租。哈莉是母亲,也是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他不忍心、也不放心。但他能做的也只有这些,改变不了任何人任何事。
何处是乐园
影片最后,穆妮挣开儿童管理员的手,奔向简希家。她终于哭了。
镜头一直晃,简希拉着穆妮一直跑。跑向哪里呢?“梦幻城堡”不再是乐园,她们唯一的希望,只是近在眼前却又高在云端的迪士尼。但迪士尼就是她们的乐园吗?
其实穆妮曾有机会进入迪士尼乐园。哈莉从嫖客手中顺走了四个迪士尼的“神奇手环”,转手卖了出去,用这笔“巨款”带着穆妮疯狂购物,又付了房租。她何曾不知道迪士尼是每个孩子都梦寐以求的乐园呢?但她没把门票留给穆妮,穆妮也没提出这样的要求。或许哈莉仇视那个地方,那个高大上的梦,并不属于她的穆妮,与其让穆妮早早见识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不如尽己所能地给她最美好的现实;而对于穆妮,她所希求的快乐简单且纯粹,她满足于“梦幻城堡”,再附赠一场购物狂欢当然更好。
但毫无疑问,“梦幻城堡”也只能是穆妮和伙伴们一时的乐园。孩子们或许还不懂,但没钱的大人深知这一点,他们也想带着孩子们逃离,换一个更好的环境,受教育、学规矩,成长为不必像自己的父母一样需要在夹缝中讨生活的人。但他们做不到,能留在这个廉价的汽车旅馆,已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穆妮同样没有这样的机会,如果不被儿童管理员带走,她只能继续野蛮生长,继续我行我素。六岁的穆妮身上有妈妈的影子,而十六岁的穆妮或许就是哈莉的翻版。可如果被带走,寄养在另一个家庭,穆妮又能否快乐呢?
淡紫色的童话破碎一地
二刷时开了弹幕,在许多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谴责中看到这样一句话:“没经历过那样的苦难不会理解她们的生活”。
这让我联想到另一部电影——《小偷家族》。同样在社会最底层挣扎,同样无奈,也同样罪恶又善良。
没有哪个社会是阳光普照的,也没有哪种制度是完美无缺的。那么,我们有什么资格要求黑暗中、漏洞里谋生的人们具备许多美好品质,还怀着对世界最大的善意呢?没有感同身受,也没有资格。小偷们有海蓝色的忧郁,乐园的大人孩子们也有淡紫色忧伤,但他们都在尽力活着,尽力快乐地活着,活着就有希望,不是吗?
导演肖恩·贝克自述道:“我的目标就是给这些不人性化的隐藏人群一张人性的面孔,这样大家能受到鼓舞去建造一个更好的世界。有时将一个问题曝光出来是实现改变的第一步。”
电影中淡紫色童话破碎,或许也将是乐园里的孩子们新生活的开启吧。
很高兴与你相遇,更多精彩好文欢迎关注自媒体:无物永驻,多平台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