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知识无边无沿,而个人的知识存在边界
1、四个知识领域的一个共性特征
读书方法论中的王者速度法强调:我是主人,书是我的仆人。即以“我需要知道什么知识”为标准,而不是以“书里讲的知识”为标准。
读书笔记方法里面的未来笔记强调:笔记要让未来的自己能接收到当下记录的信息。即以“未来的自己可以高效回忆、吸收信息”为标准,而不是“以简单的记录一本笔记为标准”。
物品整理术中的断舍离强调:我是主角,物品不是主角。即以“我是否需要”为标准,而不是以“物品是否重要”为标准。
时间管理领域的核心理念是:需要管理的是自己,而不是时间。即以“我想要如何利用时间”为标准,而不是“时间该如何被管理”为标准。
2、一个可能的“知识连接点——自我
以上四个知识领域不完全一样,它们有各自的知识边界,但它们又不完全独立,而是存在一定的关联,而关联之处必然有很多,而可能的一个点就是“自我意识”。通俗讲,即任何知识产生、延伸、交互的基点都是“自我”。
看起来好像这话很玄乎或者很简单,谁都是知道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自我。但仔细想想,在真正的实际工作生活中,我们却无法做到“自我”。
比如往往将买的新书呵护成宝贝,舍不得画画划划,而忘掉了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应该让书为我们服务,而不是将书视作天神。
比如往往在收拾东西的时候,收拾了一圈,发现没有一样东西舍得扔掉,总感觉每个物品都有用,所以屋里永远处于无序、杂乱的状态,一日日的影响我们的心情。
比如做时间计划的时候,将每日细分成15分钟、30分钟、1个小时的时间块,方法有一定合理性,但可行性较低。最后我们被这个时间计划分割成无数小块,失去了自我的本体。
找到连接点,让自己破茧成蝶3、临界知识包含无数个“知识边界的连接点”
成甲在《好好学习》一书中提到过“临界知识”,认为临界知识是世间万事万物最本质的东西,是事物的底层规律。各个学科和领域的临界知识需要打通,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方可厚积薄发,从本质上将问题解决。
简单来讲,要明白知识与知识是不一样的,有些知识比其他知识的威力更大,少数的知识能够给我们带来关键的影响,这就是临界知识。
临界知识的学习必然会触碰一个临界点。在到达“临界点”之前,我们的知识积累曲线非常平缓、缓慢;而在到达“临界点”之后,知识的威力“突然”出现质的飞跃和突破。
当这种能力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对这些知识的融会贯通就能够产生惊人的威力。而这需要经历相对单调的训练之后才能到达:读书、记录、反思、输出、回顾、跨界应用和持续学习。
知识元4、人类的知识无涯,而个人的知识有涯
温伯格在《知识的边界》一书中提出一个概念“Too Big To Know”(大而不知),用它来描述传统时代知识和网络时代知识的差异。网络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更快,知识负载更广,知识更加扁平开放,知识的根基更会随时被动摇乃至瓦解。
所以,知识是无定形的、混沌的,我们所学习的知识,只不过知识网络中的一小块。即人类的知识无边无沿,而个人的知识存在边界。
我们可能对很多知识很感兴趣,也可能不感兴趣,但穷尽一生也无法获得所有的知识,哪怕只在我们最关注的领域,学习我们喜欢的东西,单指这些,这一生都未必接触尽、研究完。
所以,以某个领域为基础,尽可能多的发现、挖掘、触碰、掌握住不同知识边界的连接点,已点带面,无缝切入另一个知识领域,探寻新知,或许是一个好的方法。
就好比第一小节提到的四个知识领域的共性特征,如果在某一个领域就认识到了“自我”对该领域的作用,或许在学习其他领域知识的时候,难度就会降低, 学习效果也会提高,最终,基于这个知识边界的连接点,更好的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我是爱读书的高博士,感谢你来读我的文章往期人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