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活在历史课本里的坏人
李鸿章,晚清名臣,是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
大部分人对李鸿章的了解仅限于历史课本,我们眼里的李鸿章是历史老师嘴里面的李鸿章。那是个什么样的李鸿章呢?
他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就是我们心中的李鸿章所对应的标签,一个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千古罪人。
李鸿章在道光二十三年的时候中了举人,后拜帖到曾国藩门下。太平军起义,他们二人分别回乡团练,李鸿章以书生带兵,既有“专以浪战为能”的记录,也有“翰林变作绿林”的恶名。数年的团练生涯,使他逐步懂得了为将之道,不在一时胜败,不逞匹夫之勇。
后来李鸿章创立了淮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起义、开展洋务运动。直到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派李鸿章去日本谈判,尽管行前清廷已授予李鸿章割地赔款的全权,但他仍期望“争得一分有一分之益”,与日方代表反复辩论。在第三次谈判后,李鸿章于回住处的路上遇刺,伤稍好就进行了第四次谈判,为清政府省下了一亿两白银。
据说他在签字前的最后关头,曾经老泪纵横地对使团的美国顾问科士达说:“万一谈判不成,只有迁都陕西,和日本长期作战,日本必不能征服中国,中国可以抵抗到无尽期。日本最后必败求和。”
也正是因为马关签约的强烈刺激,李鸿章发誓“终身不履日地”。两年后他出使欧美各国回来,途经日本横滨,再也不愿登岸,当时需要换乘轮船,要用小船摆渡,他一看是日本船,就怎么也不肯上,最后没有办法,只好在两艘轮船之间架了一块木板,75岁高龄老人,在呼呼悠悠地海面上,毅然决然地蹒跚着步子,慢慢腾腾地挪过去。
马关条约导致国内民愤四起,而又不能指责清政府为慈禧倾尽国库一心筹备万寿庆典,故将矛头指向了李鸿章,李鸿章就在这样的情形下做了清朝丧权辱国的替罪羊。甲午战后,李鸿章被解除了位居25年之久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职务,投置闲散。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把烂摊子扔给李鸿章后仓皇而逃,部下及亲属也都劝其以马关为前车之鉴,不要再北上,以免又成为替罪羊。后来局面实在无法收拾,李鸿章只得北上,迫于压力一病不起,漫天要价的八国联军终于沉不住气,一个耗尽“中国财力兵力”的“议和大纲”终于出笼。1901年1月15日,李鸿章和庆亲王奕劻在“议和大纲”上签字。国人声讨又起:“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
李鸿章开始咳血了,他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想尽快结束谈判,但是八国联军看不到赔款金额,坚决不撤兵,而此时的李鸿章已经没有力气再跟八国联军谈判了,只得吩咐下级官员将损失降到最低,最后从10亿两白银降到4亿5千万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4亿5000万两,是对4亿5000万中国人所定的数字,“人均一两,以示侮辱”。李鸿章接受了这个侮辱。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李鸿章在签字回来后大口大口地吐血,被诊断为胃血管破裂。而后病逝北京,享年79岁。
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李鸿章,他做过一些损伤人民利益的事情,也曾经大量敛财,但是在国破家亡的紧要关头,并没有我们所了解的那样不堪,这样的李鸿章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