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圆桌派》,关于佛系
关于《圆桌派》。差不多一年前,当《圆桌派》已经出到第二季了。我偶然在优酷上看到它的推送,便下载了作为工作日午餐后兜圈子散步的一个消遣。记得当时看了第一季第一集,觉得隔靴搔痒,并非深得我心,甚至有些观点我极其的无法接收。但是想着既然都下载了,那就都消遣完吧。看着看着渐入佳境,当然是我个人渐入佳境,由此而发认识了一票有魅力的大叔。有修禅的道长,父亲听到天上人间倒闭大哭的马家辉,知识青年过的许子东,北京话唠马爷,真正的舌尖陈晓卿,结过6次婚的大佬李小牧。当然肯定有窦文涛。还有可爱的妹妹蒋方舟。其实十分高兴,十分偶然的机会遭遇他们,给我又打开了一个世界。
《圆桌派》是一档聊天节目。我觉得它的定位特别棒。聊天,不是讨论,不是问答,三两好友,放松的坐在一次,不用太多的逻辑思虑,没有攻防争锋,就是扯。然后扯出各种惊喜与惊吓。我作为受众,能默默旁观他们的扯淡简直不要太开心了。
关于佛系。是因为昨晚看了《圆桌派》第三季上个月关于佛系的那一集。其实当佛系这个概念出来后,我并没有去关注过,只是隐隐的大概知道是个什么意思。作为听窦马梁许四个中年大叔扯佛系,他们有人认为佛系这一热词甚至现象的产生的原因很可能是现在的年轻孩子们累了。由于阶级固化的逐渐形成,大部分年轻人发现自己再怎么努力追求也很难再上半个台阶,所以变产生了这种普遍不争的状态。然后我发现,原来我他喵的在实践佛系啊。我最近不长不短的时间里确实觉得累,用我自己组织的语言来说,觉得生活艰辛。我并不追求rich and famous, 我只是想要 happy family 而已。可是我真的好用力做不到,所以老子不管了。我羡慕我的同学朋友可以充分时间陪伴父母家人,而我哪怕周末也是自己一个人吭哧吭哧写写画画。我羡慕我的同学朋友可以工作顺利事业稳定,而我哪怕周末也要操心自己那考不完的职称考试。我羡慕我的同学朋友可以恋爱结婚生儿生女家庭幸福,而我哪怕周末还在担心我养不活自己怎么办。我现在吃的不多穿得也少,但是那些正常青年人该做的事,比如结婚生子买房,我一件都不敢或者说我一件都没有能力做。于是我想了想,那就把自己定位渣子青年不是挺好的吗,只要吃饱穿暖乐呵呵,整天犯二哈哈哈。
昨晚本来准备给这篇文章配上对应《圆桌派》的视频截图,早上想了想,太特么麻烦了,算了吧。这是不是也是一种佛系。
在佛系这一期的最后窦文涛说了一个观点:人这种动物有一种本能,就是要寻找意义。给我一个理由,就是叫心安理得,理得了你就心安。其实咱知道,照着科学有限的认识来说,那不相关,人生到目前并没有什么意义,就是一系列偶然行为的一种交叉组合关系。但是人处于其中,就是需要一个理。我觉得他说的是正确的,但是我做不到这么超脱。我必须执着的去追寻意义,然后得理心安。那意义在哪里呢?我不知道,不过我昨晚看了一篇河岸的散文,里面提到了苏轼的《黄州快哉亭记》的『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河岸给的翻译是:在人生的旅途中。如果一个人忘了自己原本的模样,那不管到什么地方,他都不会快乐;相反地,如果他始终记得自己是谁,不因为外界的宠辱毁誉而迷失,那他到哪里都满足完整。
我觉得他的翻译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