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会点赞汇总理事会·推荐社区好文(活动暂停)理事会·成员推文内审通道

我的妈妈会理财

2024-03-17  本文已影响0人  静修家庭教育

今天开始读《金钱心理学》,突然想起了妈妈的小账本,想起妈妈从白手起家到生活富裕许多往事。

不由得感叹:尽管妈妈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但是竟然是一个非常会理财的人。

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家大小姐

妈妈于1938年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她有四个哥哥,两个姐姐,是家里最小的宝贝疙瘩。

她出生的时,是家里最辉煌最富有的时候,她爸爸也就是我的姥爷靠着勤劳和节俭攒了一点钱,置办一些土地,苦挠肚攒过上了地主的生活。

她七八岁的时候土地改革,因为姥爷乐善好施被评定为中农,土地分给了贫农,她经历了从富家小姐的富有到生活拮据,见证了财富的积累和失去,也看到哥哥个姐姐们被人拉去批斗,挖浮财,从小就有金钱的概念。

嫁到贫苦家庭白手起家

妈妈嫁给爸爸的时候已经25岁。那个时候的女孩子一般十八九岁就出嫁了,妈妈却很晚才找婆家。一是因为妈妈个子矮,可能是不太好找,二是妈妈胆子小,怕死人,所以想找一个没有老人的男人,省得发送老人害怕。

妈妈的老舅把自己的小姨子家孩子介绍给妈妈,虽然这家人家啥也没有,不过倒是符合妈妈的要求,小伙子光棍一个,没有父母和兄弟姐妹。

妈妈嫁过来的时候,舅舅赶着马车,拉着土豆和粮食,不知道有没有被褥,爸爸借住在舅舅家,迎娶了妈妈。

爸爸是个老实巴交没有主意的人,结婚以后一定是听了妈妈的很多建议,先是在生产队当会计,后来到公社当电工,成了农电所的正式工人,后来还当了所长。

妈妈和爸爸结婚时什么也没有,但是两个人勤劳肯干,妈妈还有头脑,一边种田,妈妈还搞点副业,养几只鸡,下了蛋拿到公社卖,有时也卖给屯里人。妈妈还在小园里种烟叶,精心伺弄,到秋天卖烟叶挣点钱。那时候生产队每年分不上几斤豆油,妈妈和爸爸都舍不得吃,尽量节省出一些卖点钱给孩子们买点奶粉或是上学的文具。

慢慢的,妈妈攒了点钱,请亲戚帮忙盖了两间土坯房,算是真正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包产到生活户以后,爸爸白天去乡里上班,妈妈带着二哥去田里劳作,家里有一个挣工资的,生活条件改善了很多,妈妈的挣钱道也更多了。

大哥盖房子的时候,妈妈托人从山里多买些木材,用不了的卖了赚钱。还托双鸭山的五姨夫爷批发一些灯芯绒背面,走村串户卖了挣钱。

1985年爸爸把工作给了二哥,在家开了米面加工厂,每天都能一毛两毛的有些收入,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

妈妈的理财方法

妈妈和爸爸并没有大钱,所有的财富都是一分一毛一块地攒起来的。之所以生活越来越好,是因为妈妈非常懂得理财。

妈妈有几个账本,有收入和支出账,有专门的现金账,还有一本往来账。到现在我们还保存着妈妈和爸爸的账本,每一分收入和支出账本上都记得清清楚楚,包括2元的学费,3毛钱的袜子。

妈妈留够日常开销需要的,其余的用来以钱生钱。

一是会拿一部分钱来储蓄。妈妈和爸爸会去银行详细研究存款利率,一部分存三年或者五年定期,以获得最高的收益。同时也会把一部分存一年定期,以防不时之需。

二是妈妈会把钱借给屯里继续用钱的的人。这是最早的民间借贷,比银行的利率会高一些,但是风险很大。不过爸爸和妈妈人缘好,屯子里来求解借的基本都是生活很困难,没钱种地,没钱说媳妇的人家,到别人家去借没人敢借,而妈妈却出于同情心不怕钱黄了要不回来,经常把钱借给穷人。看过妈妈的账本,经常会有200元、300元或是500元的借贷,有时也有50元的,这些借款到阳历年结清,没钱还的,把利息给了继续借,如果利息也给不上,就把利息算好了当做下一年的本金记在账上。

三是购买理财产品。我小时候看到家里有国库券,当时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才知道是爸爸妈妈买来用来挣钱的。国库券也分几年期的,比银行定期存款利率还要高,那时候农村人能投资买国库券的,真是寥寥无几。

今天在《金钱心理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很简单但容易忽视的第一条法则——财富积累与你的收入或投资回报率关系不大,而与你的储蓄率关系很大。

现在回想一下,妈妈之所以能够从一无所有到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和爸爸一起给三个儿子娶媳妇盖房子,爸爸去世以后又给三个儿子每人分了2万元现金,源于妈妈精打细算,也源于妈妈有礼拜的头脑,投资国库券,储蓄率比较高,还有不间断的借贷。

今天,看到书中写的美国慈善家、投资者、门卫和加油站工作人员罗纳德·詹姆斯·里德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妈妈,原来财富的积累和挣多少钱竟然关系不大,而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才是最终走向富裕的关键。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