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烟雨梦人物明式家具

王世襄:世好妍华,我耽拙朴

2018-04-23  本文已影响21人  苏木的小世界

王世襄老先生是位百年难得的妙人。

有人说他是贵族玩家,但他更像是旧式的雅痞,代表着一种逝去的文化。

用张宗子《自为墓志铭》里的那段话”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桔虐,书囊诗魔”来形容他最是合适不过。

王世襄出生于1914年,父亲王继增从南洋公学毕业后便随驻法公使孙宝琦出洋外交,后一直任职北洋政府外交部。其母亲金章的家庭,是当时的新派富贾。

出身显赫的王世襄却是什么都玩,赏鸽子、玩蟋蟀、养獾狗、放大鹰,种葫芦。

也因此,他落得“京城第一玩家”的雅号。他更是全能的才子,对诗、书、画、琴、明式家具、漆器、竹刻均有深刻的研究。

晚年,王世襄先生追忆时说:““我自幼及壮,从小学到大学,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

张中行曾说,“在北京住六十年以上,见闻中学术界的人不少,还没有一个既读《说文解字》又养鹰兼斗蛐蛐的。”当时京城世家子中,比较洋派的都是去舞场这样的地方,王世襄的”博物”却是非常接地气,不同于一般纨绔子弟的荒嬉,王世襄玩到追本溯源。他的“玩”体现了他独特的审美。“玩物”实际上也是“研物”。

自幼年起,王世襄爱养鸽子,养出来的鸽子,京城一绝,杆子指哪飞哪,听话无比。王世襄还爱葫芦,在燕京大学读书时,家里为他在周边购置了大宅,他在十几亩的院子里种上了葫芦,“在幼嫩时内壁套有阴文花纹的模子,长成后去掉模子,葫芦造型和花纹文字,悉如人意。”后来揣着蟋蟀葫芦上课,蟋蟀在堂上鸣叫,被名教授邓之诚逐出教室。

王世襄在燕大时也不只是玩,他研读的是中国画学,便有教育系学绘画的师妹袁荃猷来请教如何作画学的论文。王世襄先是辅导,后来干脆替她写了论文。后来发现这袁荃猷真是个妙人,除了写字、画画、抚琴,就什么都不会了。比如摘菜,蒜还能剥,毕竟有个白仁;剥起洋葱来,就一剥到尽,问,怎么里面什么都没有啊?王世襄只好替她做她不会的事,替她做饭,替她……就这样替了一辈子。然后两个人就这么“相看俨然”了。

后来燕京停学,王世襄去了重庆,临行,他送了袁一盆太平花。在四川,王世襄写了很多信给袁,只收到两封回信,其中一封是“你留下的太平花我天天浇水,活得很好,但愿生活也能像这太平花。”这是我见过最美的情书。

说起做饭,那也是王世襄一辈子的爱好。他被称为当代京城著名的学者型烹坛圣手。少年时,王世襄就喜欢在厨房看做饭,而家里的厨师都是各地请来的名厨,在他们的指点下,王世襄常常上灶,煎炒熘炸,样样都行。据说他爱吃蘑菇,而且喜欢亲自采野生蘑菇,甚至还去菜市场询问采摘蘑菇的地点。

汪曾祺就曾写过王世襄焖葱的绝活:

据说有时朋友请他上家里做几个菜,主料,配料,酱油,黄酒……都是自己带去。听黄永玉说,有一次有几个朋友在一家会餐,规定每人备料击表演一个菜。王世襄来了,提了一捆葱。他做了一个菜,焖葱。结果把所有的菜全压下去了……

获燕京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后,王世襄进入故宫博物院工作。1943年冬,王世襄南下求职,与梁思成在一见如故。抗日战争后,在梁思成先生的推荐下,他参加了文物清理损失工作,代表国家追还被劫文物2000余件。假如没有王世襄先生,中国的收藏界同文物界,也许要换一番模样。

1952年 “三反五反”,时局诡谲,故宫博物院将王世襄停职,此后又被打成右派,下放劳动。他虽然无从亲手摩挲那些浩如烟海的文物,却也促成他童心复萌,骑着自行车到处收集旧家具、竹刻、鸽哨。

文革风潮仆起,芳嘉园的房子被分配给更多人,王世襄便缩回一间漏雨的小屋,将数十件形态、大小各异的明清家具塞满狭小的空间。

经过王世襄之手得以正名的中国器物、传统游艺不可胜计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推动了明式家具的研究与收藏。明清家具外,还有火绘葫芦、竹刻、漆器、鸽铃,乃至驯鹰、养狗、放鸽、养蝈蝈、斗蛐蛐,这些曾被认为偏门的民俗与艺术,都借由王世襄的系统整理分析,得以升堂入室,成为风俗文化史的奇峰突出之作。

这个时间段,他完成了累累著述:《锦灰堆》、《画学汇编》、《清代匠作 则例汇编》、《雕刻集影》……还有明式家具实物、技法、文献材料的收集,清代匠作则例的访求、整理、汇编等,都是这十年中惨淡经营、点滴积累而成的……我读书最入迷的一次,就是看王世襄先生的文集《锦灰堆》。一卷读罢,不知东方之既白……

有些人,用柔顺的外表,隐藏住善感的灵心。在不平和的现世去换取暂时的宁静与和谐。 野蛮似乎总是很强大,但更坚韧的,却是不动声色安安静静的灵魂。

2009年,王世襄去世。闻听噩耗的香港作家董桥连连摇头,“这样的老人,以后没有啦,没有啦”。杨宪益曾赠诗给这位至交好友,“名士风流天下闻,方言苍泳寄情深。少年燕市称玩主,老大京华辑逸文。”

中国百年来,时代波谲,多少风流雨打风吹去,多少世象不会重现。这些人也都顽固地属于那个旧的年代。那些远去的背景,是一个民族的正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