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20w人热议:这3件事,永远不要对自己做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2166天
知乎上有个将近20万人关注的话题:有哪些简洁的人生建议?
底下列举了许许多多的建议、心得,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有一个很出名的行为理论,被人们称为“费斯汀格法则”:
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换言之,倘若你做错1件事,你就可能需要做9件事去弥补它,追着错误跑,你就会越错越远。
人的一生中,我们需要经历很多事情、许多阶段。但有一些事情,无论何时都需要保持自律:
生活中,这3件事,永远都不要对自己做。
1
时间碎片化
我们很经常看到这样的话:学会利用碎片时间,积累起来将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如果你每天省出5分钟,那么一年就30个小时,整整4个工作日。”
但事实却是,你每天的5分钟,并不能做什么重要的事情。
5分钟时间,做不完一个工作计划,讲不完一个重要电话,甚至看不完一章书。
精读君的终身成长词典词条《631:碎片时间》里提到了一个例子。
在一项对86位程序员的10000份编程情景记录的研究中,人们发现:
在代码编辑工作被打断后,程序员需要10到15分钟来重新开始。
在编辑方法被打断后,程序员只有10%的概率,会在一分钟内继续工作。
其实,对于任何一个脑力工作者来说,被干扰打断工作后,都需要一定的重启时间。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一天被各种事项打断多次。
无论是被自己突发的想法,或者是情不自禁地刷一下手机,或是被他人、他事所打扰,就会有很多时间浪费在重启上。
就像刷手机,回想一下,你一天内会打开多少次手机?
有社会调查显示,每人每天大约平均使用手机会有253次。
假设10次中有1次会对生活、工作产生干扰,那么一天被手机干扰的次数就会有20多次。
如果每次都需要5分钟重启思路,那么单单手机干扰导致的时间浪费,可能就接近2个小时。
然而相对而言,整块时间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更高。
很多事情的属性就是不能被分割开来做的。
就像一部2小时的电影,非要分四个晚上去看,边看边遗忘并且不连贯,失去了意义也达不到观影效果。
生活中,已经有很多避无可避的碎片化时间了,比如通勤时间等。
我们不应该再制造出更多的碎片化时间去浪费。
工作的时间专心工作,而不是做一会儿,刷一会微博、水一下群。
不要让自己每天的时间分散,时间碎片化是效率的生死大敌。
只有在一定时间里专注一件事,才能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
2
过度消耗自己
前一段时间,“90后不敢看体检报告”上了热搜。
有媒体调查发现,八成90后不敢看体检报告。
大多数年轻人承认是归结于自己生活方式不健康:
常熬夜、不运动、爱重口味。也有网友是说体检完马上立了健身flag,吓得去买大病保障……
这些不敢看体检报告的年轻人,最后还是会看。
而真正不看体检报告的年轻人,连体检都不愿意去。
15岁时,没有人把健康体检当回事,学校里进行的体检更像是一场好不容易等来的消遣娱乐;
等到25岁,毕业体检、入职体检被大多数人抱着走程序的心态,没太在意地糊弄一下就过去了;
可30岁后,身体状况遭遇了明显的断层。
人们说年轻就是资本,但其实,健康才是。
一份国民健康数据,报告显示:
70%国人有过劳死风险;
76%白领存在亚健康;
20%国人患有慢性病。
25岁的女白领工作压力大、加班熬夜、作息不规律,让本身就有脱发遗传的她,如今只剩30%的发量。
27岁小伙,连续上网接近20小时,被发现猝死在网吧。
这些年,关于中青年人猝死的报道屡见不鲜……
《我不是药神》里,那位大妈声嘶力竭道:
“我病了三年,药吃了三年,房子吃没了,家人被我吃垮了。”
人生最贵的,其实是健康。健康是1,其余是0。
没有健康,其他的一切成功,都没有意义。
我们总说人生就像一场长途马拉松,却总有人在半途因为体力不支,而草草地结束了比赛,保重身体,跑到终点,才是最大的赢家。
正如叔本华所说的:
人类所能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3
失去少年感
少年感,并不只代表着一张张青春洋溢、年轻美妙的面孔,更代表着一种为人处世的状态。
有的人即便不再年轻帅气,甚至鹤发鸡皮,也会被人感叹其身上“少年感”的可贵。
比如朴树。
在各种节目上,朴树总是流露出来的那种对世界既疏离又真诚、永远热忱又纯粹的状态。
在聒噪的世界里,活得就像个纯真少年。
舞台上的朴树,只要一开口,人们便知道,他还是当初的那个真实的少年。
在《跨界歌王》的舞台上,主持人问他为什么来,他坦言自己最近需要钱。
到了第二季他还是坦诚说靠这个赚钱,人总要吃饭。
第三季的时候,他可以平静地说,这是我的工作。
去年年初,朴树带着乐队跑到北京什刹海公园,在零下七八度的天气下,为来来往往的路人唱了一首《猎户星座》。
那天的什刹海只是个普通的周末。
有在冰场上追逐、嬉戏、玩耍的孩子;
有坐在路边穿着棉袄卖老北京小物件的奶奶;
也有骑着三轮车卖着冰糖葫芦的老爷爷…
在唱歌前朴树说:“我想唱给那些早出晚归的人们,那些生活特别艰辛的人们。”
武志红说:“成熟有两种,一种是掌握了现实世界的规则后的老练,一种是人性在自己身上的圆满。”
没有包袱,不被任何事物裹挟自己真实的内心,做任何决定、任何事都是发自内心。
知世故而不世故,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少年感”吧。
年轻与年龄无关,有些人30岁就老了,而有些人80岁依旧年轻。
保持少年感,不向生活妥协,敢为人先,心若不老,生命便永远长青。
有句话虽然烂大街,但是细细想来,的确是一句很好的祝福: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