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有人黑你,你就赢了。
亲爱的读者:
这是来自何以宽的第43封信。在之前的一段时间里面,有一阵子四大名著正在热火朝天的拍摄成新版本,口碑是一个比一个糟糕,特别是红楼梦。我就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他们会选择翻拍这么经典的电视剧呢?
这不是找死吗?翻拍西游记更是找死中的找死。谁不知道老版的西游记已经深深烙印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里了。那真的是烙印的痕迹。我在每次假期回家时,永远都会陪着老一辈的人看一遍老版西游记。
相反,这些跟拍的西游记除了火一阵子,甚至收获了坏口碑,似乎就无踪无影了。那么,为什么在翻拍西游记失败以后,依旧有人继续不怕死的翻拍红楼梦呢?
他们仿佛秉承着一个矢志不渝的态度:我就是喜欢你黑我。
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有一次自己恰巧去老师家做客,电视里的新闻正说着红楼梦收视率和口碑之类的事情。
我就问老师:你说大家都说烂,它怎么还是乐此不疲呢?老师就笑着跟我说:大家说它烂的前提是什么呢?当然是大家都看过它了。它终究还是赚了。
我一知半解,还有这种成功方法?直到前不久,自己学习到一个“损失厌恶”的概念以后,更是对这个现象有进一步的理解。
损失厌恶的意思就是人们对于负面感情的重视程度总是超过正面感情,一句话概括就是:坏比好重要。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可能觉得电视剧好的人就会更倾向于选择轻轻的点赞,而觉得电视剧不好的人就会加以激烈的评论。
这样在整体看来,会有一个坏口碑多于好口碑的现象出现。尽管这部电视剧可能真的是烂,但是这不妨碍它有一个好的收视率。
因此,就商业目的来说,新版红楼梦可以说是圆满成功。因此,延伸到咱们自己身上,不妨也可以对“损失厌恶”这个概念特性进行加以利用。
我们要学习新版红楼梦秉承着一个矢志不渝的态度:我就是喜欢你黑我。
如果他黑的有道理呢?那实在是一件再好不过的提升自己的事情了。打个比方,假如我自己写了一篇文章,有一个读者言辞强烈的在下边进行一系列引经据典的批判和反驳。
也就是说,读者如果要表明自己不同意我的文章观点,就必须提出一个证据来支持他的对立论点。我们最终一定会在证据的来来回回之间达成一致。
假如没有达成一致呢?那就一定是无效讨论了,读者也就很有可能不是一个黑的有道理的人。因为在具备相同知识背景的情况下,双方都需要拿出证据来不断加强自己的论点,直到一方成功或失败。
两个理性而真诚的真理追求者争论问题,争论的结果必然是两人达成一致。如果最后没有达成一致,只能说明其中一方存在欺骗,这就是“真理追求者”理论。
这里的欺骗指的是至少有一个人放弃了正面有效讨论,转而进入回避与扯皮的状态,这样的讨论就已经失去了意义,实际上做出这个动作的人也就输了。
因此,那种只会在评论框写上一大堆辱骂作者的话却提不出任何证据的人,是无需与他浪费时间讨论文章的。
如果他就像上边所说的黑的没道理呢?那就更好了,他替你免费做了一次移动搜索营销广告。正如上文提到的新版红楼梦的口碑一样,评论口碑好坏的前提是-他一定会去看。
此外,他还留下了评论。这一定会提高百度的搜索指数,从而提高被搜索到的几率。这等于在侧面刺激了更多的新人观看这部电视剧。周而复始,移动搜索营销广告效应就这样出来了。
最后,自己大可放心。只要自己讲的真的是有理有据的,总是会有人真心支持自己的。尽管他很有可能受到“损失厌恶”的影响而只会点点赞。
但是从整体来说,正如新版红楼梦实现了其商业目的意义,自己还是赚够了社交货币的。这样多几次下来,知名度就会有了。
一旦有了知名度,更多的人就会出现“乌合之众”的社会效应,不会只是简单的点点赞了。
因此,对自己来说,只有一件事情最重要:做一件极致的事情,然后把它放到互联网上去。任凭他人留下赞赏或者辱骂。只要它在互联网上留下自己的痕迹,那么你就是赢的。
实际上,最悲惨的事情莫过于:既没有人赞赏自己,也没有人辱骂自己。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别人对自己的东西丝毫不感兴趣。
默默无闻,才是死的最快的方式。
参考书目:《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看世界》万维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