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研发的路径、策略、误区及其应对方法

2024-05-11  本文已影响0人  宁超群

一、校本课程研发的路径

1.课程内涵

泰勒的定义:课程为“学校所采用的计划,包括组织学习活动,以实现教育目的的全过程。”

《后现代课程观》中的定义:一种文化实践,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价值观、信念和社会关系的体现。

这两种观点都为我们提供了对课程深刻的认识,指明了课程研发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2.校本课程的内涵

校本课程是在国家课程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它不仅要满足教育规律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更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文化特色。

3.校本课程的特点

逻辑性、系统性、完整性、主体性、经验性、综合性、目的性、计划性、稳定性、生长性

4.校本课程研发的路径

自上而下的路径,即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特色进行校本化

自下而上的路径,由教师出发,发挥个人特色,再汇聚提炼为学校课程;

综合路径,即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通过学校、教师、家庭、社会、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发课程。

二、校本课程研发的策略

1)明确目标与定位

首先,需要明确校本课程的目标和定位。这包括确定课程的核心价值、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以及希望达到的教育效果等。明确的目标和定位有助于指导整个课程研发过程。

2)深入调研与分析

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是研发校本课程的重要步骤。这包括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和特点的调查,对学校资源和教师能力的评估,以及对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的了解。这些调研和分析的结果将为课程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3)强化教师培训与参与

教师是校本课程研发的主体,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对课程质量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参与,提高他们的课程开发能力和教学实施能力。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研发过程,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4)注重课程内容的整合与优化

校本课程的内容应该注重整合与优化。这包括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形成跨学科的综合课程;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对课程内容进行精选和优化,确保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校本课程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6)加强课程评价与反馈

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是校本课程研发的必要环节。需要定期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同时,鼓励学生和家长参与课程评价过程,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课程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7)强化资源保障与政策支持

校本课程研发需要得到充分的资源保障和政策支持。学校需要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为课程研发提供必要的经费、场地和设施等条件。同时,政府也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学校开展校本课程研发工作。

三、校本课程研发的误区及其应对方法

1.模仿性

简单复制其他学校的课程模式,而不考虑本校的实际情况和特色。这种做法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也不能体现学校的特色。

应对方法:进行深入的校本课程需求分析,结合学校的文化、资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

2.过度理想化

在课程研发时,目标设定过高,缺乏可行性,导致课程难以落实到实际教学中。

应对方法:设定合理的目标,确保课程目标与学校的教育资源和教师的教学能力相匹配。

3.重视理论忽视实践

过分强调课程的理论设计,忽略了课程实施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效果。

应对方法:加强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实践指导,确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课程的实施效果。

4.忽视评估反馈

在课程研发过程中,忽视了对课程效果的评估和反馈,导致课程难以及时调整和优化。

应对方法: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估体系,定期对课程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反馈信息进行调整。

5.资源配置不足

没有为校本课程的研发和实施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

应对方法:进行充分的资源规划,确保课程研发和实施有足够的资源保障。

6.忽视师资培训

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研发和实施的培训不足,导致教师缺乏研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

应对方法:加强对教师的校本课程研发和实施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7.单一化的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过于单一,缺乏跨学科和综合性学习的机会,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应对方法:设计课程时,注重跨学科的整合和综合性学习的设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8.忽视学生主体性

课程研发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参与,导致课程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

应对方法:在课程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学生参与课程研发,保证课程内容贴近学生实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