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社谈写作谈写作丨纸上电台

讲真,这正是我们最最缺的

2018-12-16  本文已影响37人  吹小号的老天鹅

刚刚,听完《谈写作》专题《纸上电台》楚桥老师《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我们该写什么样的文字》。

意犹未尽,又复盘一下,真是受益匪浅。

感受有三:

真情

一个小时的分享,言语之间,渗透着楚桥老师对文字的一片痴情,真是捧着一颗心来。

他对当下自媒体写作的种种乱象,有深深的忧虑,有温和的批判,有独到的思考。

为什么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深深爱着这片土地。

这句话用在这里,并无不当。一个有情怀的写作者,在这个功利的时代,还是比较稀少的。

楚桥老师的文,我读得不多。但听了他的经验分享,再回头读他的文,觉得处处有情,有真情。

真知

最好的文字,是看不见文字。
风格没有好坏之分,文笔才有高下之别。
写作刚开始也许是技巧,写到最后,一定写的是见识和心境。

金句连连,不胜枚举。好多观点,好多论断,不仅直戳人心,而且抵达本质。听了,绝对是获得新知的感觉,干货满满。

反观有些写作培训,大而无当,到处是正确的费话,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所获无几。

相比一番,高下立判。

真话

亦真亦假,假的多了,劣币驱逐良币,最终,也不知什么是真了。

说真话,需要勇气,有的人打死也不敢说,只能整天打哈哈。

说真话还需能力。凡事没有深度思考,缺乏判断力、鉴别力,只有人云亦云,跟着别人屁股后面,天天炒剩菜。

巴金晚年写《随想录》《真话集》,反思自己的文学之路,被誉为“知识分子的良知”。

在自媒体时代,各种虚假信息如潮水般泛滥,也需要真话。

楚桥老师,就是自媒体写作队伍中敢说真话、会说真话的人。

向楚桥老师致敬,向楚桥老师学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