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散文简友广场

我在城里,他能在农村有什么麻烦,儿子的话打脸了

2020-02-26  本文已影响0人  日常趣闻

老了有时真是贱,明知道媳妇不喜欢,可还是惦记孙子,总想去看看问问,有时看到儿媳妇拉长的脸,比欠她彩礼还难看。

说真的,儿子当初看上她我是不愿意的,可儿子喜欢,我当妈的只能祝福,现在儿子也知道了家在农村生活的儿媳一家,真是让他一言难尽。

我们不是看不起农村人,而是儿媳妇家兄弟姐妹太多,一共8个,儿媳妇是老五,上面的几个兄姐都只小学毕业,只有她和一个小弟上了大专,所以他们的事多。当时我劝儿子考虑清楚,将来找你麻烦的可不少,当时儿子不以为然:“我在城市,他们在农村,有啥麻烦可找的?”

他们结婚后,麻烦接锺而至,不是这个要借钱,就是那个来打工,要来家里住几天,反正每个人都来依靠他媳妇这个亲戚,又谁都不能得罪。

尤其他们家的下一代,放寒暑假都想来他们家度假,以此来享受一下城市生活,来我不反对,亲戚嘛,就是要互相依靠的。可这可苦了我儿子,平时来一个,他还能接受,一下子抱团来住,他难受了,本来住房就紧张,才60平方的屋子,来三、四个孩子。他和媳妇还要轮流谁有时间赶紧回家给孩子们做饭。

吃饭小事,住成问题,孩子们晚上睡沙发,大夏天空调只有他们卧室有,孩子们都想享受空调,和媳妇挤在一起住,儿子只好屈就在另一间房,吹着电扇睡觉,那个郁闷啊!晚上休息不好,白天无法正常工作,回到我这躲避几天,才知道我当初说的没错。

有时我想孙子时,就给他家打电话,孙子接到后就说:奶奶,我快饿死了,我妈还没回来做饭,家里的零食我们都吃完了。我心疼孩子,赶紧买东西去他们家给孩子们做饭,看着几个孩子狼吞虎咽的吃饭,心里真不是滋味。

我只有一个儿子,看到这些孩子我也喜欢,可这样不是长法,孩子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饭不应时,儿媳没时间做就给孩子们买零食,我一看都是虾条和方便面还有面包之类的,光垃圾都堆很多,家里乱七八糟的不像样,真想和媳妇说道几句。

儿子为人实在,性格温和,他内心是爱媳妇的,这个我知道。可我看到儿子休息不好,哈欠连天的在我面前犯困,我这当妈的就来气,自己家不能好好休息,还怎么工作?如果上班时间也这样,在领导的印象中会如何?

我建议他出面给媳妇说,偶尔来住可以但不能常住,夫妻俩都上班,照顾孩子的任务也是个问题,万一出个什么事,怎么向他们家人交待,况且他们家大人多,很难缠。

儿子和媳妇谈后,媳妇认为是我这个婆婆撺缀的,就来和我吵,我给她讲了实际情况。你们二人都要上班,孩子出事怎么办?大的十一,小的六岁,他们是来渡假还是给他们带孩子,你们有时间和精力照顾他们吗?

媳妇听我说后,沉默不语,但心里还是对我怨气十足,说我嫌弃他们家人,我耐心给她讲:谁都有亲戚朋友,但做人也要有个度,你们是上班族,是打工者,首先要保证工作不受影响。孩子们来玩短期可以,一个多月不走,这还叫什么事啊!听说现在各行各业都绩效考核,难道你们没有吗?难道打扰了我儿子的作息和生活,我当娘的不能说吗?你看他现在的状态,休息不好,工作能做好吗?你是他媳妇,你不心疼他我这当妈的心疼儿子有错吗?如果你想这样一放假都让他们来住,我不是说狠话,你们离婚,你想怎么让他们住都行,但必须离开我的房子。

因为这房子是我当初给儿子买的婚房,还好我当时留了个心眼,登记的是我的名字。

媳妇听我说完,不再和我吵,她知道她们家人也烦,可她是姑姑和姨妈,架不住孩子们对城里新鲜,说过两天就送他们走。

现在放寒假了,又遇上新型冠状肺炎,听说这病传播的很快,孙子来我家时,又说起他那些小表哥大年初二他们回姥姥家,要一起来和他玩,我直接拒绝了,非常时期难道不能好好在自己家待着吗?

昨晚是年三十,我问儿子大年初二还去丈母娘家吗?当时电视上正广播武汉封城的消息,我们这里听说各大公园和景区都不对外开放了。就连朋友圈大家都发年夜饭和初二娘家人饭店聚餐取消的内容。

现在人人自危,安全第一,我劝儿子考虑好回不回,过年女儿回娘家看老人天经地仪,但要看大家关注的点,非常时期可以不回,孝敬老人也要看天时、地理、人和,大家都关心的问题你们也要做到位,这是常识。我把网上看到的话念给儿子听:“少吃一顿饭亲情不会断,聚一起吃饭给社会添乱。”

媳妇可能也在考虑回不回的问题,正在举棋不定,她说:我们老家还没出现这种情况,村里有很多人在城里生活,过年都要回去的。

我一听她的话,有些无语了。我把话说到,听不听是他们的事,当老人的那有害孩子的道理。没事大家都好,如果有事,到时你说都说不清,还被一家人埋怨,那就事大了。

唉,孩子总认为老人的话不对,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还少吗?现在儿子已经认识到当初的幼稚,他看向媳妇时,我知道他有顾虑。算了,小两口的事让他们自己做主吧,我这当妈的心尽到,说话到即可。

任何事都要付出代价的,希望孩子们都能认清现状,好好过自己的日子,让大家都过一个好年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