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规划会面和电话会议
不要告诉他怎么做,告诉他做些什么,然后满眼惊喜,见证他的天马行空。——乔治·巴顿
改进会议的妙计:红方框
提高会议效率的最佳方法就是,提前评估举行会议是否必要。 议程当中是否有“目标”一项呢?是否有人在会议的某个阶段清楚地阐明目标呢?
根据微软办公的一项全球调查,商业公司中最耽误时间的三件事是:低效的会议、模糊的目标和团队之间的沟通不畅。
按方框内容筹备会议:策划议程更先进的方式是构建路线图,而非罗列清单,指引团队朝着理想的目标前进。目标显然不是谈论某事,不是按照清单或者话题展开讨论。
目标应该是:
(1)决定新的商标是什么颜色;
(2)提高销量的策略。
信息分享算不上目标。
目标是会议举办的成果,我们称之为成果目标。提升效率的关键就是以最终目标为基准和起点,采取倒序策划会议流程。
因此,策划会议的第一要义是,在白板上画出理想中的结果——成果目标。沿着白板的边缘,画一个大的红色方框,白板上方留出空白,写明目标。
接下来,确定参会人员。不要邀请无关人员。
明确是否有材料要事先阅读或工作要事先完成。必要时采取这一步骤。
提高效率的第一原则就是避免不必要的会议。
最后,根据会议的既定目标,以倒序策划议程。
现在,讲完如何策划会议,还有很多方法能显著改善会议的进程。
明确权限:
明确会议小组的权限。小组要决定的是什么议题,或者能否通过会议最终敲定。小组享有何等权限,该权限和会议的目标有怎样的联系?会议是为管理层日后的决定提供方案,还是本身有权决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权限。请与会者在会前达成共识,有助于形成统一决策,能省去会后重复讨论的麻烦。
所有的决策会议——具有决策权限的会议,应该至少有一轮“集思广益”和“去粗取精”的过程。在“去粗取精”中,与会者筛选可行方案。最便捷的方式无疑是投票。
成果目标和过程目标: 人类是成果导向型动物。一旦设定目标,不论外界因素如何,都能最终实现。会议的目标不应是讨论某个话题,而是通过讨论实现目标。
目标和策略有何不同:对会议而言,目标和策略缺一不可,但两者要区分清楚,否则会影响效率。
目标坚定,策略灵活:目标应当明确,不该有商量的余地。
攀登高峰:小组成员一起头脑风暴,听取其他人的观点,取长补短,避免仓促决策的局限性。
提升效率的其他方法:
我们先简短回顾一下主要的技巧,然后探索如何应用。
会议如何开场?用故事?场景?问题?数据?要向观众抛出问题来思考吗?高效开场能吸引观众注意力,加强沟通,在其脑中勾勒出画面,引发情感共鸣。
逐个发言。肢体调查。分组配对。分配任务。结尾提问。追踪“点滴行动”和承诺履行。
提升会议效果的细节:
总结:
不管人们为什么滔滔不绝,作为主持人,你可以用如下两种“总结”技巧中的任意一种。
其一,代替演讲者总结。
其二,请演讲者总结自己的观点。
私下会谈:有时,会议演变成两三个人的谈论,而其他人被排除在外。这时,主持人或会议牵头人就应该提议,对有争议的话题请私下讨论。
准时开始:会议初始,同与会人员商定目标和议程,而非简单地告知。为会议的每项议程预设时间,但留出一定空间,以便参会者提出建议。
如何在通话中促进成员的参与呢?
分配任务。比如说,“我会用五分钟时间阐述公司战略,然后请大家谈谈如何改进。每人至少谈一点。”结果人们会听得更加认真。
破冰活动:破冰活动非常有趣,它能增添活力、祛除屏障,让人们在开心的同时思考。
潜伏者: 每个人的参与程度可以不同,但要不时提出看法。为此,可以使用观众参与的相关技巧,如开场提问等。
社交:在生意场上,社交有多重目的,可以在人们之间建立更密切的关系,祛除屏障,降低人际交往阻力。
小结
以目标为起点,倒序策划会议。
会议目标应该是成果目标,而非过程目标。
策略不同于目标,它只是实现目标的途径(之一)。
目标要确定,策略要灵活。
用总结、私下讨论等技巧,使会议保持正轨,观众精力集中。
腾出时间进行社交,建立人际关系,增强团队凝聚力。
采用公共演讲和会议筹办中的开场、结尾和观众参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