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岗前培训第二场——“道、术”兼收
每学期都会参加教师培训,有些培训让人收获很大,有些培训却感觉毫无价值。大部分专家的培训都是从理论出发,我们学到的是一些“术”,这些“术”没有经过大脑的吸收,在长期记忆的空间里并没有它,因为我们在接受这些信息时,工作记忆的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就很容易遗忘。专家说的深层知识,我们能理解并通过不断的练习加以强化,最后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是“道”。道不是浮出水面的东西,要经过教师长时间的实践和摸索,达到真正的专业成长,才内化为自己的血液。
今天本是台风”马鞍“来袭的日子,天气晴朗的,好像并没有因为台风的来袭而改变什么,上面防台风的通知下了一道 又一道,形势十分紧张。由于前几天没有培训,今天的培训显得非常重要,我们把新教师岗前培训集中在上午完成,下午让老师们回家休息。
第一项内容是德育类专题培训,主要从低年级班级管理、如何转化学困生、如何培训班干部、如何做一名合格班主任四方面来展开培训,四位老师都是学校骨干级校内名师,在一线教学多年,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她们利用理论+案例+图片的方式,把一条条的理论融入实例中去诠释,杨组长在讲班级管理时,以自己多年教低年级为例,把一个个案例抛出来,再把自己的做法融入其中,让新老师看了觉得有可操作性。黄级长虽然只有一年多的教学经验,但她在培养班干部方法的做法值得称道,让学生自我管理,让集体的舆论来规范每一个孩子。几位老师在她们的案例中多次提到自己所接的班并不理想,甚至是差班,但经过她们精心管理,瞬间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的背后无一不是他们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第二项内容是教学类专题培训。主要从如何备好一节课,如何上好一节课,如何进行作业布置等方面来叙述。这些都是教学常规,平时并不起眼,但常规做好了就很不容易,很多时候我们的老师忽略了常规,认为那些太基础,没有含金量,一味地去研究那些又高又大又空的东西,结果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几位教研组长从常规出发,但又不局限于常规,超出常规去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他们找到知识的”交集点“。让他们带着思维去旅行。张小苗老师从作业设计讲起,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做到作业优化?如何做到减负增效?这就是每一位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在常规布置作业的同时,如何把作业变得新颖、有趣,张老师在讲座中给我们指出了具体的做法。陈教务从微观的角度全面解读了新教师要如何上好一节课,上课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环节?一节课的生长点在哪里?
廖主任在小结的时候十分感慨,今天上午的培训干货满满,承担讲座的老师准备充分,讲解生动,主题集中,效果显著。德育类体现出要做一名教育型班主任,就要有爱心、细心和耐心。要对学生无限信任和尊重,要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因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自我发展之路。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说得真好:“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谁就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而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已经爱得入迷,谁就能获得自己职业的幸福。”教学类专题培训注重实效,注重从老师们最困惑的地方入手,归结起来就是一节好课要上得有趣而有效,有趣是手段,有效是目的。在课堂上,老师始终要调动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链接,让学生的思维在知识中穿行,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质疑等方式,挖掘知识的伟大魅力,让知识彻底活起来。
谢校长全程参与了培训,他在讲话中强调,每一位老师都要记住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都认为不好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学生。谢校长总结了五个学会:1、学会换位思考。2、学会角色转换、3、学会大胆假设、4、学会沙盘推演、5、学会知人善用。要求老师们凡事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不要遇事一刀切,要多几个假设,提前把每一件事情准备好。学生发生矛盾,要冷静地想清楚,不要妄下结论。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让每一个孩子都在班集体中发光发热,让儿童站在舞台的中央。
上午11点,我们如期结束了培训,天色开始发生变化,风也跟着大了起来,也许台风快来了吧!上午的培训不亚于一场头脑风暴,主讲老师把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现场讲给别人听,这就是费曼学习法,对主讲老师来说,无疑又巩固了一遍。而观看的老师们通过眼睛和大脑接受信息,进行思考,把有用的留存在记忆中,变成了长期记忆。我想,这就是道与术的双丰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