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一幅浓墨重彩的民族画卷
“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是陈忠实先生借巴尔扎克之言在故事开篇送给读者的话。作者的创作意图可见一斑,他要把这部作品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图腾展示给世界!
透过家族兴衰史来窥伺整个时代脉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作品中似乎非常盛行,从路遥《平凡的世界》里的陕北到贾平凹《秦腔》里的秦地再到陈忠实《白鹿原》的这片关中平原。作家们都很聪明,他们知道,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对时代 “指点江山”是不会被认可的。所以他们透过“家”的概念,以家人来写国人,以家族来写国家。
白鹿原,确有其地。《后汉书 郡国志》载:“新丰县西有白鹿原,周平王时白鹿出”。《水经注》《太平寰宇记》也有“平王动迁时,有白鹿游弋于此原,以是名”。可见,关于白鹿原的由来古已有之,而且由来已久。关于白鹿,作者仅在书中做过数笔描摹却极富想象意味:“很古的时候,这原上出现过一只白色的鹿,白毛白腿白蹄,那鹿角更是晶莹剔透的白”,正是因了这美丽的传说,白鹿原也就被赋予了一层神秘和庄严的色彩。
这是一部晚清到建国初期跨越半个多世纪的长篇史诗巨著,在那个波诡云谲的年代,两个家族,一个宗族,在关中平原秦岭山脚下渭水河边,一幕幕民族悲喜剧轮番上演。这部书,我是断断续续看完的。合上书的那一刻我说不出心中是何滋味。每个读者被书中的故事情节和鲜活的人物牵动的同时,心中一定存有一个执念,那就是:这个人物最终的结局如何?是不是吻合“我”心中所想呢?都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且看这个原子上人们的结局:一生光明磊落的白嘉轩瞎了一只眼,被人打弯了腰;勇猛仗义,改过自新的黑娃死在了一个“义”字上;一生追求革命救国,拥有高度政治信仰的百灵被自己的同志活埋,鹿兆鹏为了革命东躲西藏几十年最终还是不了了之,反而是“改正归邪”后的白孝文,残害同志百姓,最终倒做了县长走在了故事的结局……
这部书最吸引我的地方莫过于其鲜明的故事结构,我虽未写过长篇小说,但读过一些作品后却也知道若想讲好一个故事,在谋篇布局的准备上所花费的精力绝不亚于创作过程。陈忠实先生深谙讲故事之道,也定深谙古典文学之道。书中整体结构与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书中以宏大的叙事结构,为读者刻画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每个故事在一开始就告诉了读者结局:“白嘉轩一生最引以为傲的是娶了七个老婆……”,强烈的代入感一下子就把读者吸引了进去,之后再和读者细说个中缘由。书中以“白鹿”两大家族跌宕起伏的命运演绎出了同时空下时代的走向。内战、抗战、三年自然灾害……诸多震动时代的大事件,作者从未刻意提起,却又都在这片原子轰轰烈烈地上演着。原子上人们真实的生存状态,社会心理远比史官笔下的历史来得更真切!
白嘉轩 朱先生
整个白鹿原骨头最硬的就是白嘉轩和朱先生了。二人一个是朴实本分的农民一个是学贯古今的硕儒,可以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层级。可是二人却又不约而同地遵循着同一个准则:一生清白做人,老实做事,绝不做亏心事也绝不攀附权贵。也因此,一个是全族人敬仰膜拜的族长,一个是权倾朝野的硕儒。他们二人把原则看作是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
白嘉轩无疑是作者笔下的主角。某种程度上,我觉得他就是白鹿原上的那只白鹿,在他身上有着不屈不挠的民族脊梁,也代表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精魂。作者将他作为整本书的道德制高点供人们瞻仰,也许他是传统意义上的正面人物,但在他身上也不乏有着封建礼教桎梏下的愚昧,他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直到白灵以死相逼他才允许其进城读书。这一点上,白嘉轩的确不如鹿子霖,他虽生性顽劣,贪财好色,但在教育这一问题上却着实非常有远见,他早早将兆鹏、兆海两个儿子送进城里读书,为国家培养出了 “人民的好儿子”,而嘉轩的儿子孝文倒是成了县长,却暗害同胞无恶不作,最终走向堕落;孝武、孝义和他父亲一样成了本本分分的庄稼人。相比之下我们不难看出本分守己,恪守老祖宗遗训的白嘉轩一样有着他自身的局限性。
再来说朱先生。朱先生这个人物的原型据说是关中大儒牛兆谦,陈忠实先生幼时听过不少牛的传奇,“牛”“人”合一即为 “朱”。朱先生之于《白鹿原》恰如诸葛亮之于《三国演义》。他是鲁迅先生笔下“民族的脊梁”,在他的身上有着儒家的浩然正气,是一个大彻大悟的哲人。他处事通达,常常寥寥数语便点醒世人,“房是招牌地是累,攒下的钱是催命鬼;房要少,地要少,养个黄牛慢慢搞……”他不问世事,邀他做官的人都被一一婉拒,可原上饥荒,浮尸饿殍之时,县长要他做赈济灾民的总监,他义不容辞地慨然应允。兆海赴抗日前线的前夕,请他为师长写一幅字,他一气连笔写下七个遒劲飞扬的草体大字:砥柱人间是此峰!写罢,在落款下方重重按上了自己的血印,足见其志!而当兆海阵亡后,他又决定弃笔从戎,亲自走上抗日的前线!他在国家安逸时甘愿默默无闻地做个隐居士,却在民族危亡之时绝不做袖手旁观之辈。他以一个文人的气节书写了一个民族的传奇!所以,关于朱先生逝世后的那段描写令我至今记忆犹新,它让我想起了《永远的列夫 托儿斯泰》中人们为他“送行”的场景,成千上万的人们冒着滂沱大雨走上街头,在他简陋而不失庄重的坟前为他祭奠。那一瞬,世界仿佛都在为他哭泣!
“这个人一生留下了数不清的奇事轶闻,全都是与人为善的事,竟找不出一件害人利己的事来”,白嘉轩如是说;他的关门弟子黑娃为其题的挽联‘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则为朱先生的一生做了最好的注解。
朱白氏和吴仙草
为什么将这两个人写在一起呢?实在是因为,在作者为数不多的女性角色下,这两个女性角色虽不是最突出的却是读来最令人心生敬意的!朱白氏作为朱先生的贤内助,像极了朱先生的另一面。在她身上没有了朱先生的固执乖戾却平添了几分温润如玉的气质。朱先生不愿入仕途,她就陪着朱先生在白鹿书院过着闲云野鹤的日子;朱先生愿为天下者死,她就义无反顾地支持他的决定。我想,最懂朱先生的莫过于他的妻了!
吴仙草,是白嘉轩不明不白死过的六任妻子后的第七任妻子。在无数“嫁给嘉轩必死无疑”的传言下她还是选择了嫁给他。第一夜,她不顾个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和白嘉轩同房。之后,她一直辛劳地操持着整个家族,只要嘉轩遇事都会征求她的意见。患了瘟疫临死前,嘉轩抱着她的胳膊哭得像个孩子,这是仙草第一次看到他的男人如此失态。也不难看出,作为妻子、母亲、全族的族长夫人,仙草勇敢、果决的一生注定是要被人们所铭记的!
黑娃
黑娃,原名鹿兆谦。说真的,若不是刻意记忆,我很难把如此儒雅的名字与黑娃联系起来。这个人物在我看来无疑是最富变化的一个角色。不同于朱先生和白嘉轩始终如一的高风亮节,作者在这个角色上倾注了更多的别样色彩。勇敢、热血、虔诚、匪气……一路走来,他经历了贫穷挨饿的生活,也享受过衣食无忧的日子。权利、欲望、狂妄、无知、豁达……丰富的人生经历使他最终选择归于朱先生门下,归于一份喧闹过后的淡然。我很难想象,这样一个自幼就不爱读书的人会去主动拜师求学。每次看到白嘉轩,他都显得很不自在。他怕嘉轩,更怕看到嘉轩那挺直的脊背,那个脊背里承载了太多的责任与束缚,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可最终,他依然选择了拥有同样挺直的脊背。我喜欢这样极具变化的角色,他喜你可以陪着他喜、他悲你可以陪着他悲、他坏你可以陪着他坏,他好你可以陪着他好。他是一个从“恶”中体会出善的人,命运将他择为“体验官”尝尽世间冷暖。而最终,他选择以温暖回报这个对他并不太善意的世界。
多年之后, “我”也有幸去了那片原子。“我”向旁人指着远方:看哪,远处是什么在原子上奔跑着?是那只白鹿吗?
2017.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