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愈写作

如何才能放下对自己的不满意?

2020-02-19  本文已影响0人  冰千里

作者公号:冰千里(bingqianli520)

首发来源:冰千里(bingqianli520)

我给文章开始取的题目是【为何你总放不下曾经犯的错】

所以先问个问题:你认为自己犯过哪些错?

平复下来,安静一会儿,最先浮现在你脑海中的是什么?甚至一闪而过的。

每个人都不尽相同,但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让你不舒服,让你悲伤、难过、遗憾,让你害怕、羞耻、愧疚,甚至让你恐慌想逃开这个问题。

因为一旦回答,就会把你带入创伤情景,无论程度大小,你正不可避免陷入不舒适。

这些错误可能是某种选择的失败:你本该选A结果选了B。

比如,你本想和A结婚,却和B结了婚,本想去A单位,却去了B单位,本想在A 城市,却来到了B城市。

这些错误也可能是伤害,伤害只分两种:伤害他人和伤害自己。

上面选择的失败就是伤害自己的例子,你没满足自己的期待,你没活出想要的样子。

伤害他人的例子则更多,但凡没满足对方需要,都有成为伤害的可能。

最常见的是对孩子的伤害,比如曾抛弃孩子、打骂孩子、忽视孩子。

说到这我先停下,对本文描述的“犯错”下个定义:

一切你认为做的不够好的任何事,都可能被称作“犯错”。

第二个问题来了:你为何觉得这是犯错?

你或许已看到,我这俩问题本身已经限定:

第一,你必须犯过错,第二,你的感受并不好。

很可能你会说我在贴标签,但在生活中,你不正在这样做吗?

请记住,一切的“错误”和“问题”必须有个前提,那就是:“你觉得”、“你认为”、“你以为”。

这就是自己给自己贴标签的无意识行为。

这样的反应太自然、太正常、太普遍了,你都感觉不到它们的发生,对此你深信不疑,认为这天经地义。

就像你认为闯红灯是个“错误”,不走斑马线是个“错误”。

某个深夜下着雨,路灯很亮天很凉,马路四通八达却空无一人,整个城市死寂般存在,我意识到自己停在了红灯下。

站在斑马线上的我十分困惑:“我怎么了?让我停下的是什么?”

于是,我径直走向马路,站在了巨大的十字路口中央,举目四望,我感到很孤独,又很畅快。

好,假设彻底消除你全部记忆,整个世界只剩下你自己,会发生什么?

你会觉得必须走斑马线吗?看见红灯会停下来吗?会在意衣服是否得体吗?甚至你认为有必要非得穿衣服吗?

要是不冷也不热,裸体岂不更省事?你看哪辆车不爽,难道不应该拿起石头把它砸个稀巴烂吗?

你会觉得自己是在犯错吗?

若是我,一定没有“错误”和“正确”的概念,更别说区别了。

回答第二个问题:为何你觉得做的那些事是错误的?

答案是:因为你认为自己违反了某种“规则”。

那是你“内心的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就像芯片植入了你的大脑。

你也知道规则的来源:家庭养育与社会背景。它们从你还在子宫里就开始了,直到踏入坟墓。

没错,有人的地方就有关系,有关系就有规则,有规则就有突破规则,有突破规则就有极其复杂的情绪体验。

所以,一切你认为的错误都是突破了某种规则。

比如:

你的规则是爱孩子,打孩子就是违反了规则,就是犯错

规则是一夫一妻制,婚姻以外的爱就是犯错

规则是要孝顺父母,顶撞父母就是犯错

规则是要爱护公物,砸车放火就是犯错

同样:

规则是努力上进,颓废懒惰就是犯错

规则是情绪稳定,控制不住发火就是犯错

规则是勇敢坚强,脆弱和依赖就是犯错

你也会按“内心的红绿灯”来要求别人:

你的规则是优秀,看到不思进取的人就烦,看到孩子拖拖拉拉也烦,看到孩子厌学更烦。

倘若没了规则,就没了错误。

那么,为什么优秀、上进、孝顺、勇敢这些东西必须得是规则呢?为什么就不能是普通、慵懒、反抗、柔弱呢?

若这样,优秀、勇敢、努力这些东西岂不就成了“犯错”?

对此我并不想展开,因为你也知道,你曾无数次的被这样使用过,而不是被那样使用过。

它们慢慢变成了大脑中的芯片,只不过现在你再继续给别人、给孩子同样植入而已,同时也在自我强化。

我更想说的是:

没有对与错,只有你内心规则的“严苛程度”,也就是你对自己不满意的程度。

“犯错”只是你依据自身规则给的一个名词,一个称谓而已。

“犯错”并不能伤害你,伤害你的是对自己的“苛责”、对自己的“不满意”。

前几天我与儿子发生了点冲突,结果我发火了,吼了他一通。和大多数父母一样:我开始了反思和愧疚。

看见了吧,发火并没错,我不允许自己发火才是错。

但凡与某人有分歧、有冲突,你会有三种选择:

压抑自己满足他

满足自己让他压抑

彼此沟通,包括争吵与冷战

我对儿子做了第三条,通过争吵获胜满足了第二条,我释放了情绪打压了他,让他变得压抑,这很简单,父母总比孩子更有优势。

那一刻我爽了,稍后就不爽了,因为我受到愧疚感的折磨,我认为自己犯错了,我对自己很不满意,于是就开始解释和道歉等补偿行为,整个事件完结。

希望我的例子带给你两点启发:

第一,连我这个心理专家都忍不住和孩子发火,你还有什么不允许的?

第二,让你理解“犯错”是必然的。

生而为人,你我都有内心的规则,因此犯错就是必然的,你那些不堪回首的犯错经历都很正常。

倘若时光倒流,你依然会犯错,即便你不会那样犯错,也会转移到别的犯错途径。

你就是自身难保顾不上孩子,你就是爱上了渣男渣女,你就是入错了行业,你就是没把握住机会。

所以,你才有机会改变和成长。

这就是犯错的本质、就是不满意的本质:给了你逆转的机会。

你会一次次的补偿、拯救、挽回。

它们的意义就是逆转过去对自己的不满。

就像你怕黑,潜意识就会制造一次次的黑暗来给自己机会,让自己心存希望,逆转恐惧。因为在曾经,你没有力量来反转你的不满。

就像如今你积极学习心理学,投身亲子关系课程中,习得本领,来好好爱孩子,以此补偿曾经你对孩子的亏欠,这就是希望,这个过程就是成长与改变。

温尼科特说过,一个妈妈离开孩子太久,她再次回来就必须是心理治疗师,而不仅仅只是母亲。

你会更谨慎小心,更接纳容忍,更从自身寻找答案,更少投射,这一切都是治疗师的内容,当然,你一定会更消耗。

如果你失去了补偿机会,第二个孩子就会成为你潜意识补偿的对象。

记住,某种情结未完成是不会罢休的,这与年龄无关,为了得到拥抱、温暖与爱,你可能会执着一辈子。

所以,总结如下:

第一,你要探索内心的规则是什么,自我苛责程度如何。

第二,你要知晓改变过程中有大量的副作用。

比如

你补偿孩子会很内耗

满足自己面临被拒绝的危险

自己爽了要面对破坏关系的风险

这都很正常,因为你不是想活出自我吗,副作用是必然产物。

第三,“对自己不满意”的好处:给了你改变的希望和契机。

可以想象,一个咨询师、一个妈妈不犯错是多么可怕。

故此,犯错的真正价值在于:

面对错误你没有放弃、没有死掉,你直面恐惧、不畏惧挫败,你体验着各种愧疚与羞耻、你经历着种种焦虑,你一次次归来,你没有停止思考,你依然心存希望,你依然在泥泞不堪中抬头,去仰望星空。

而成长就发生在这些错综复杂的情感体验之中,你没被击垮,你存活下来了,改变就发生了。

第四,最后告诉你个心理机制:

你不能原谅曾经犯的错,就是处在抑郁状态。

至少你一部分活在过去那个时刻,你深感遗憾,但又深深怀念,你不让自己走出来,是为了保留一部分与那件事、与那个人的关系,就像他从未真的离开。

你不允许现在犯错,就是出于焦虑状态。

你强迫性完美,要时刻准备战斗,要尽可能让环境安全,要规避一切危险,要忙个不停,以此来回避回到上面的抑郁位置,因为那种感受更可怕,充满了淹没性的孤独与虚空。

(END)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转载需要授权。欢迎留言

冰千里:知名心理咨询师,一个温暖又孤独的老男人,研究亲密关系、自我接纳。可接受视频咨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