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产品设计者产品学

我与世界(四)我们构成了世界

2020-04-11  本文已影响0人  清水舍

通过前文对环境和个体的分析,我们能隐约地意识到人类与环境相互塑造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里,环境的选择形成了人类自私与协作意识并存的生物性;人类在文明形成以来沉淀的共识持续影响着共同体内的协作方式,同时共同体对共识的聚合,构成了个体交互时的快捷方式,也即社会同一性,如身份、爱好等。

个体对社会同一性的学习和扮演构成了其社会性,对世界的理解形成了自己构建的现实,表现为个性。

个性保证了人类集体的丰富性和可能性,社会性促进了协作的发生和知识的积累:个体对协作方式的理解和抽象形成了社会知识;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抽象形成了自然知识。集体对个体知识的认同、传播和积累形成了科学。

人类对个体微观智慧的积累构成了世界的底层逻辑,而智慧结晶形成的应用,汇聚了集体的力量形成流量,最终构建了我们的宏观世界。

个体抽象的逻辑可以称为知识,但只有这些知识被同领域的学者认同才能成为可以协作进步的科学,而只有科学技术有被大规模应用的可能,才会带来流量,为这门科学的进步铺垫出人才、资金的基础。

各谋其政的个体根据自己的认知,在一套框架(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下进行协作,进行宏观设计并引导共同体内的个体按照承载共识的协作模式汇聚成流量,最终使共同体受益,也构成了我们的世界。


流量从何处来?


上一节:我与世界(三)

下一节:社会的宏观、中观与微观视角(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