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速33的卷土重来
尼采说:没有音乐,生命就是个错误
苏格拉底说:美是上帝的微笑,音乐是他的声
黄家驹说:只要有音乐,就没有世界末日
在我看来,音乐从来不是附加品,而是必需品。
因为音乐
我们不再是孤岛
"分速33",一个诗意的名字,我喜欢把"它"作为黑胶唱片的别称。每一分钟,黑胶唱片都会稳定地在唱片机上旋转33圈,划时代地将音乐的曼妙传入千家万户。今天,让我们来了解”黑胶唱片“的故事。
黑胶唱片利用螺旋槽的运转,由外向内地记录和播放声音。在制作唱片的时候,声音引起唱针在一定的频率上震动,致使唱针在黑胶上刻画出痕迹。当唱片机上的唱针再一次地接触黑胶的螺旋槽时,它就会在相同频率的震动下重现已被记录的声音。要说黑胶唱片,就要从黑胶唱片机的爸爸开始说起。
1887年,美籍德国人爱米尔.贝利纳(Emile Berliner)设计出一种供留声机使用的薄形录音圆盘,取代爱迪生的管状录音圆筒。从此,黑胶唱片登上了历史舞台。
唱盘式留声机发明者:Emile Berliner黑胶唱片真正开始普及开来,要感谢两个唱片公司在今后几十年的厮杀。
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和RCA几番较劲,快速推动了黑胶唱片业的发展。1930年,RCA Victor出产了第一批用作商业用途的黑胶唱片。它们的直径为12英寸,能够有每分钟33转的回放。当时更常用的唱片材料是虫胶,但用乙烯基(黑胶唱片主要材料)做出来的唱片有更好的音质。黑胶唱片在那时候还不是很普及,因为能播放黑胶唱片的设备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太昂贵了,尤其是在大萧条时代。
有人可能想问虫胶是什么, 百度了一下,虫胶是紫胶虫吸取寄主树树液后分泌出的紫色天然树脂,所以是...琥珀?!
战后,哥伦比亚唱片在播放设备上进行研究和开发,在1948年,他们发行了每分钟33转的12英寸的LP(Long Play,也是黑胶唱片的别称)。
作为对哥伦比亚进军黑胶市场的回应,RCA Victor出产了一种新的短时间播放格式,7英寸的细碟(EP)。这些袖珍的唱片每分钟能放45转,它们是长单曲的最佳载体。一直到现在,音乐人在专辑之前发行的单曲还是叫做EP。
1957年,立体声录音开始应用在LP上;1968年,传统的单声道录音正式谢幕。
1970年代,唱片工业发行四声道录制的黑胶唱片,尝试与当时流行的四声道和八轨磁带竞争。尽管四声道的黑胶能提供听觉享受,但这些唱片本身没有享受到商业上的成功,因为唱片有三种不同的格式,并且只能在各自的唱片机上播放。
1982年,来自瑞典的ABBA组合发行了名为《The Vistors》的专辑,打开了CD唱片的大门。至此,数字信号代替了黑胶的模拟信号,黑胶唱片的时代结束了。
CD对干扰和噪声不敏感,在音质上带给人们近乎完美的听觉享受。在CD剧烈的冲击下,黑胶开始逐步逐渐没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黑胶生产线大量被淘汰, 黑胶唱片的价格从30元左右跌至15元左右。
1998年,最后一条黑胶生产线关闭。
然而黑胶唱片的故事并没有结束!
2015年上半年美国唱片市场的黑胶音乐销量达到了九百万张,而在2014年,全年的黑胶销量只有十四万张。英国的黑胶销量在最近5年整整翻了10倍数。去年更是达到近21年的最高点,200万张。
2015年,格莱美得主阿黛尔的新专辑《25》重新采用了黑胶唱片作为载体,第一周就卖出了22000张,同年6月,16年前被关停的美国黑胶唱片制造工厂Disc Makers也宣布将重启生产线。
“如果你买了一张黑胶唱片,你就是给自己买了闲暇。你的节奏会慢下来,你拿着一张唱片,它需要花你一点时间,看一看封面,读一读歌词,做这些可以让你的节奏慢下来。如果你在电脑上听歌,大量的信息会让你目不暇接。区别就在这里。”
——一个普通的黑胶唱片店主如是说
想要自己的配乐拥有黑胶唱片般质感?!
那就快上 MUSINESS商用音乐平台看看呀!
商用音乐,就上musiness.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