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下心来读书书单读书

《我们仨》:地老天荒的幸福摸样

2017-11-05  本文已影响22人  1f1e954d44a3

钱钟书、杨绛、钱瑗,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

总是在各种教材上看到写钱钟书风华绝代、淡泊名利,杨绛沉稳贤淑、才学广博,他们是伉俪情深的代表,书页上出现他们,年书的人总是“啧啧”赞许,一脸歆羡。

民国的爱情,多像徐志摩、林徽因、梁思成、金岳霖之间缠绵,像烟花般绚丽短暂。而他们,平平淡淡,细水长流,一辈子的惦念与甜蜜,世间难得。

辗转多国留学,他们想要的就是一些书,读书、行走,所谓“猎奇”就是“格物致知”,一双发现的眼睛去看世界。国外留学的日子,虽有生活拮据之忧,但更多的是对未知的好奇,因为年轻,所以感探险。钱瑗六十岁卧病在床写回忆录,

“我出生于英国牛津,一百天随父母到法国,两岁后回国。”

小姑娘的出生给他们俩带来了更多的欢乐。乖乖的小孩子,安稳的夫妻,四处漂流。

回国后他们也忧愁,“现在国家需要的是科学家,不是知识分子。”他俩在战乱中的中国四处教书,圆圆头在外公、爷爷的宠爱下一点点长大。向往无锡,不是二泉映月的吸引,最重要的是钱、杨书香世家。爷爷大惊“吾家读书种子,唯健汝(钱瑗字)一人。”书香世家,真令人向往。

书中少谈“文革”,不过有所涉及。钱钟书和杨绛被关入“牛棚”,相守互助,苦中作乐,遗憾的只有“没有书!”钱瑗下乡下厂,下放四清,这些苦难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历练,知识分子被践踏的时代,他们撑了下来,可见风骨。

书中的插画太棒了,“我们俩争读女儿自英国寄来的家信”,“我们三人各自工作、互不相扰(三张照片分别是三人在读书,背景都是大书架)”、“钟书和我互相理发,我能用电推子,他会用剪刀”······让人一看就想泪流满面的照片,一个幸福的家庭。那些照片不仅留住了他们的回忆,而且告诉我什么是幸福。

书的卷首,附着一页折起的长信,是钱钟书赠诗给杨绛,还有杨绛的回信,钱钟书的书法,笔走龙蛇、苍劲豪迈,杨绛的书写纤弱柔美、小心隽逸。附录里也是他们一家互通的书信,钱瑗六十岁时写的,信封上画着可爱的娃娃头,新年为妈妈祝福的打油诗,因卧病在床写,笔迹幼稚的像一个小孩。文人家庭果然不凡,有电话,仍通信。正如我之前摘录的一句话:“在古代,我们不短信、不网聊、不通话,如果我想你,就翻山越岭、漂洋过海,去牵你的手。”

杨绛写女儿“能不能偷点懒儿?能不能别那么认真?她总是摇头。休息一天也好,第二天她又会去拼命的。”作为北师大教授的钱瑗工作量是百分之二百,一名优秀的骨干教师。附着的她的照片有一岁的、五岁的、二十岁的、五十三岁的,沉稳内敛,从未改变的是她单纯朴质的笑。吃苦耐劳、心地善良、满腹才华的钱瑗,将是我人生道路上的榜样。

这一家,爱清静到了极致。嗯,名字就可以反映。默存,总是成熟的;季康,安稳的;健汝,大家闺秀又有学识的。钱钟书著《围城》出了名,杨绛的职责就成了为他挡客。我想,宁静致远,搞学术的只有像他们这样才能专注。

爱情,就是一对灵魂相守,不需要太多言语,一个“懂”字足够了。学术界都说钱钟书傲慢又刻薄,他常作打油诗调侃向达(他的朋友),只有懂的人才知道,这是一个天才。记得一本杂志上写,晚年,他们在夕阳下对坐读书,读到一处杨绛笑了,读给钱钟书,“在遇到一个人之前,我从来没想过恋爱、结婚。”钱钟书说:“我也是。”或许,相隔万水千山,许久不见,但一封信就填满了惦念;或许,在一起没有多少言语,静默对坐,但一个眼神就诠释了关怀。像杨绛几经波折非要考进清华大学,会有一个对的人在等。

知识分子,有属于他们的欢欣。钱钟书不谙世事,杨绛、钱瑗一心扑在学术上,他们活得很不错。这也是我所求。方文山写过:“对那些不那么现实的人,心存感激。”如果世上所有人都一样,都在奔生活,还有什么乐趣可活?他们一家,不是远离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所以哪怕离开这个世界很久了,他们的精神、才华仍然存在。

进入暮年,钱钟书病了,随后钱瑗也住进了医院,三人居于三处,杨绛来回跑作为联络员维系充满温情的小家。终抵不过命运,钱瑗、钱钟书相继去世,杨绛回首一生,写下“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钟书,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名字;杨绛,不愧最才的女最贤的妻;圆圆,最聪明可爱的孩子最能干的师长。一本书,地老天荒。

这就是幸福的样子吧

2015年7月9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