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问题和规律

2022-01-06  本文已影响0人  Water花

静教院附校    张人利

家庭教育关键点

一、家庭教育必须回答的四个问题:

1.怎样才算教育?

很多家长认为,只有正儿八经地上课才是教育。即使不是上课,至少要面对面的讲话才是教育。

其实,教育是无孔不入,无处不在的。孩子出生后,家长每时每刻都在影响孩子。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系统性的还是非系统性的,教育从来没有停止过。

有的家长对老师,对校长说:“我不懂教育,孩子的教育都拜托你们学校了!”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最听校长,老师的话了,我们家长讲话对他来说没用。”听上去这席话把学校抬得比任何地方都高,实际上是家长推卸了自己的责任,也否定了自己在不断教育孩子的事实。

有的家长一边打麻将,一边跟孩子说:“好好读书,好好读书!”这样的家长还很“谦虚”,说他不会教育,其实他的行为就在“教育”孩子:读书无用,读书无用。家长嘴上说学习是重要的,但行为却表示了学习是无关紧要的。

我们开年级会讲安全教育,告诉孩子们要遵守交通规则。这时,一个二年级的学生站起来说:“一次爸爸晚上开车,我告诉爸爸前面是红灯,爸爸告诉我,这里没有警察。”家长这种做法就是在“教育”孩子:规章制度都是有缝隙,有条件的,有的应该遵守,有的可以不遵守。

所以,所有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都要知道,你们都是教育工作者,你们其实每时每刻都在教育你的孩子!

2.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我认为家庭教育主要是要建立孩子的品格,道德,习惯,做人等方面的一些准则。家庭教育并不是要帮助孩子解决数学题。

我曾对家长说,你们是家长,我们是老师;孩子对你们来说是儿子女儿,孙子孙女,对我们来说都是学生。我们两者对孩子有共同的但也有区分的责任与原则。

我们的共同之处都是希望孩子好。但是我们教育又是有区别的。文化知识的传授,学习方法的掌握,这些主要是学校的事情。家长关注学校教育是好事,这说明了他们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但是希望家长的关注更加专业,也要尊重学校和老师的专业做法。孩子的学业,知识学习,主要责任在学校,家庭教育则主要是负责孩子的道德,习惯,心理,个性发展等。

3.家庭教育在哪个年龄阶段起的作用更大?

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分别对孩子起到不同的作用。小学以前,家庭教育特别重要。随着年龄增长,学校教育的贡献逐渐增大,到了大学以后,社会的影响在增加,家庭教育的影响已经比较小了。

所以,孩子越小的时候,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越大。

4.家庭教育和其他教育的关系如何?

首先,家庭教育不可代替。家长再忙,也不能推卸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宁可晚些升职,少赚些钱,也不能放弃对孩子的教育。很多家长只看到了自己可以升值的显性可能,却不重视孩子发展的隐性可能。

人的成长一定是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教育的结果,而且特别是父母的教育不可或缺。说到底,学生今后发展的差一点或者是好一点,对拥有几千个学生的学校来说,不会有太大影响。但一旦孩子教育失败,家长再腰缠万贯也没用。

我做过统计,我们学校里面在学习上出问题的孩子,如果智力水平没有问题,近一半是因为家庭离异。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有多大,父母的关心,教育,爱护,亲情,是其他任何教育不可替代的。

二、家庭教育要遵循学习规律:

教育探索的规律是什么?一个是学科的发展规律,另一个是人的成长规律。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教育没有创新,其实规律应用于具体实际就是就是教育创新。

1.学习要看时机

一个学生学习同一门学科,要完成同一个目标,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花费的时间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一条教育规律。

小学一年级孩子逻辑推理能力比较差,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语言模仿能力比较强,所以我们加强的是外语学科,减少的是数学。同样的数学内容,在一年级可能要四节课,到二年级只要一节课孩子们就能掌握,你说哪个合算?这个创新就是遵循规律的。

是不是孩子越早学习越好呢?答案是:不一定。所谓“学前教育”,就是说小学一年级以前的孩子都不应该进行系统学习,真正的系统学习应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这就是规律。一年级以前可以进行情景中,生活中,游戏中学习。孩子什么时候学习什么内容,家长也是需要考虑的。

2.学习需要对话

学生怎样才算学会?这也是一个规律问题。过去的观念是,老师讲的就应该学会,没有学会就是孩子没有认真听。这句话对吗?不对。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杨振宁。杨振宁在回忆自己在西南联大的大学生活时,说了这么一段发人深省的话。他说自己物理课往往只能听懂一半,还有一半是晚上没有电灯,跟同学闲聊的时候学会的。西南联大的师资那不可谓不强,杨振宁的智力也不可谓不强。但是,他依然会出现听不懂的问题,这说明老师讲过,学生听了,仍旧不一定能学会。

那要怎样才能真正学会呢?需要对话。

老师需要想法设法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不管正确与否。所以,甚至在家庭教育中更需要对话和沟通。

其实,学生在任何学段,学习知识之前都有他们原有的知识和经历。这些原有知识和经历有的可以帮助新知识掌握,甚至会出现“闪光点”,有的则和新知识相悖。把对于同一问题的各种各样错误想法,或者是不全面的,不深刻的,或者是正确的,但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都称之为“相异构想”。

家长要尽量多和孩子沟通,引导孩子表达,才能暴露出孩子头脑中的“相异构想”。只有暴露了孩子的问题,才能真正解决这些问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