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一个多月,儿童精神科爆满:为什么“抑郁”的孩子越来越多?
文 // 张涔汐
前段时间一篇《开学一个多月,儿童精神科爆满》的文章让众人震惊。
这篇文章是三联生活周刊发布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精神医生、家庭治疗师林红的采访内容,提到:
一旦到了开学季,北医六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儿科专家就要忙得不可开交了;开学一个月,儿童病房进入住院高峰期,很难住进去。
你们想想一个本应该天真烂漫的几岁娃娃,眼神里本应该干净无瑕对梦想充满了期待。
但是现在成了死灰一样的眼神住进了精神病院,这样孩子的未来在哪里?
这个报道不发出来,很多人根本都不了解我们的孩子心灵问题已经严重到这个程度了,这已经不是个别家庭问题,而成了社会问题。
我的一个学员晓晓她的女儿曾经患有重度抑郁症,后来这个妈妈跟着我学习情绪管理,女儿康复了。
有一次,她在和我连麦中分享自己女儿抗抑郁经历,提到:
我的女儿当初因为心理精神问题去住院根本就没有床位,你必须得提前半个月预约才能有病房让你孩子住院。
我带着女儿去医院看病的时候特别震惊,因为医院过道大量的儿童青少年们,他们都是心理疾病患者,医院没有床位他们就只能睡在走廊里。
每一个孩子背后都是一个家庭,那么多家庭啊,大量的青少年儿童心理精神出现问题,到一趟精神科,谁去谁震惊。
我们看看网友们看到的情况:
网友A:实不光儿童精神科爆满,你去看看儿科医院全是孩子,都在外面搭帐篷输液!我们的孩子身体和精神在遭受双重折磨!
我们得好好反省,为什么这么多孩子被送进了精神科?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啦?
吼骂打,焦虑的父母养出痛苦的孩子
当三联周刊把采访结果发出来后,我们看看网友们怎么回复?
网友B:真的,有毛病的是家长不是孩子。
网友C:孩子上学,家长焦虑症!有太多期待愿望加在孩子们身上,并传导压力和焦虑!孩子没问题!该看医生是家长们!
其实,群众们的眼睛是雪亮的。
我跟大家分享身边朋友的案例,这对夫妻整天闹离婚,两口子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结果他们家孩子厌学逃学每天打游戏,关在房间自闭了,这两口子心慌了。
我回答:
你们接着打啊,接着骂啊,再这样搞下去你们的孩子废了。
我见过不少两口子一边打架,一边吼孩子,一边带孩子去看精神科医生,就相当于一边服用鹤顶红,一边找解药一样的道理。
你一边天天服用毒药,一边找解药,治标不治本啊。
父母怨气太重,戾气太重了,每天不是打骂,就是吼,说白了父母用神经质搞教育,孩子能不疯吗?
孩子心灵的问题,只不过是折射了父母身上一堆的毛病,父母的控制欲、占有欲、暴脾气、焦躁、毒舌等都是家庭教育的大忌。
只看成绩,父母正在把孩子逼成机器人
我曾经接待过一个来访者,一个高中生,他直言:
我妈一天到晚都说成绩成绩,我太痛苦了,她还在说成绩,是不是我哪天死了,她才甘心了?
一个孩子到底绝望到何种程度,才能说出如此决绝的话来。
我们看看网友的留言:
自己都不能光宗耀祖,还指望孩子出人头地。
这不是所有家长干的事儿吗?
中国式父母的教育观念就是:只要你能拿高分,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要天上星星我都给你摘下来,但是你成绩不好,干啥都没门。
曾经有一个孩子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后自杀了,遗书写到:
我帮你们完成梦想了,我已经替你们考上北大了,求求你们不要来烦我了,也不要把我的尸体送回那里,因为我讨厌那里!
父母要的是面子,孩子要的是解脱。
很多父母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执念来自于虚荣心,觉得孩子考差了丢人,但是他们从来不用心去发现孩子独一无二的潜力。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天赋,你总不能让姚明去参加游泳比赛吧。
学校重成绩,轻德育心灵
前段时间,我们一个学员反馈:
老师啊,我真的心疼我的孩子,我孩子才上小学,背的书包啊都背不动,把背都压得直不起来,还有他们上课没有课间十分钟玩儿的时间。
学校啊这个老师拖堂几分钟,那个老师早到几分钟,不给孩子留休息时间。
下课了孩子们大声说话都不可以。孩子从早到晚都是在这种环境下学习,能不抑郁吗?
我们看看网友的回答:
您要是让我上班不能说话,关在笼子里,我也得去看精神科,学校环境的问题,不只是个体的问题。
下课的时间,学校鸦雀无声,孩子活泼的天性得不到绽放,一直处于压抑状态,心理怎么可能健康?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何为道,懂得做人之道。
如果一个孩子越学越压抑,越学越痛苦,越学眼神越呆滞,连孩子的灵气都没了,请问这样的教育算成功吗?
社会把压力传递给了孩子,一起反思
对于孩子现在心灵问题,不仅仅是家长的责任,学校的责任,当然还有社会的责任。
前段时间,我们一个学员反馈:
我的孩子上小学了,班上的同学拿着手机看少儿不宜的视频,结果班上的同学都在围观。
这么说吧,二十年前的孩子们,他们的童年真的是孩子的心性,但是现在小学的孩子的心啊,因为电子产品早就被污染的七荤八素了。
你能想象小学生满口污言秽语,你觉得他们是孩子,但是杀盗淫妄五毒心俱全,这样心性的孩子能健康成长吗?
孩子们不能反抗,结果只能生病了。
就如同一个老师所讲:
别说孩子了,我们老师也想去看看精神科?
我们深思一下,如果教育不能保证孩子们身心健康的成长,丧失了幸福感,我们是不是本末倒置了。
教育首先是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教会孩子学会做人,发现孩子的独一无二天赋,因材施教,这才是真正对孩子的爱。
最后我想用一句:
我们身体走得太快了,停下来好好等一下心灵,愿更多父母早日觉醒,远离负面情绪让自己幸福起来,才能呵护好你们孩子的心灵。
作者简介:张涔汐,青年作家,代表作《你的努力,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头发虽长见识不短,深度剖析复杂的人性,犀利的解密职场的认知大坑,欢迎关注@我是涔汐,一个让你增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