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读书阅读圈

《北大心理课》丨北大,那些你没听过的心理课

2019-06-27  本文已影响36人  而陆告诉
《北大心理课》丨北大,那些你没听过的心理课

百年北大,心理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900年,北大就开设了心理学课程,中国现代心理学先驱陈大齐先生在北大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北大心理课》这本书,汇编了很多北大学者心理分析的见解,通过心理学知识,结合大量实例,解决诸如压抑、焦虑、抱怨、沟通等一系列人们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从而帮助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北大心理课》丨北大,那些你没听过的心理课

            如果有情绪了怎么办?


在生活中谁没有一点小情绪呢?但有情绪无益于任何事情的有效解决。

书中说,“心理学家认为,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是一个能够驾驭自己情绪,学会用平和的态度去应对事物和困扰的人”。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情绪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不可能保持24小时精力旺盛,一件坏事往往会在你精力最差的时候影响你。

人在不满、愤怒、伤心的时候,不愉快的信息会形成一个神经系统的暂时性联系,这种联系会成为一个优势中心,越想越巩固。所以当我们遇到不开心的时候,应该马上转移注意力,想一些高兴的事,向大脑传送愉快的信息,这样可以有效地抵御、避免不良情绪。

另外,情绪会相互感染,尤其是坏情绪。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因为人在了解自己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来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认识的偏差。

为了避免被负面情绪影响,应该多和积极乐观的朋友在一起,当然也要防止自己将坏情绪传播给身边的人。

强者让行为控制情绪,弱者让情绪控制行为。                                                                            ~张岱年

《北大心理课》丨北大,那些你没听过的心理课

          如果觉得焦虑怎么办?


郑智化曾在他的歌曲《中产阶段》里唱道:“我的包袱很重,我的肩膀很痛,我害怕过了一夜就被世界遗忘。”这句歌词深度反馈出职场人背负的压力和焦虑情绪。

曾有媒体把当下有些人称作“最着急的地球人”,上班赶时间,做事加速度,创业最希望一夜暴富。珍惜时间是对的,但人生不能只是一场和时间的赛跑。

书中提到:“在心理学中,赶时间是人焦虑情绪的典型表现,是指一个人遭受心理冲突或挫折引起的复杂情绪变化。”英国著明时间专家格斯勒曾经说过:“我们正处在一个把健康变卖给时间和压力的时代”。

学会让生活慢下来吧,让脚步轻快起来。当你背负着太多欲望时,告诉自己“放下”的重要性。觉得烦燥时,要在心里暗示自己,“不着急,还有时间”,会从容很多。另外,每天给自己几分钟,散步也好、听音乐也好、冥想也好,让自己慢下来。

人生如作画一样,需要给自己留白,需要给自己一点空间和时间养精蓄锐,哪怕是发会儿呆呢?人生慢慢走,边走边欣赏。

当一个人悠闲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那么轻松,好像是天堂一般。                                          ~林语堂

《北大心理课》丨北大,那些你没听过的心理课

            如果很纠结怎么办?


我们常常为选择而苦恼,不知道何去何从,从而陷入纠结。

为什么做出选择这么难,很多人认为,那是因为做选择需要慎重,但更深层的原因是,选择其中一个就代表放弃其他的,人们潜意识里不允许自己放弃任何东西。

生活中,我们之所以纠结,是因为我们想抓住的太多,我们需要把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凿下来,让真实的自我走出来。

选择何种生活方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重要的是,你到底喜欢什么,适合什么,需要什么。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当你选择了,就要学会放下舍弃的。电影《卧虎藏龙》里李慕白对师妹说:“当你紧握双手时,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打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

并非每个人的每一天都要过的荡气回肠,并非每个人的每件事都会如人所愿,在经历了人生的坎坷之后,还能够平凡的生活,这也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周一良

《北大心理课》丨北大,那些你没听过的心理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