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思考一:不同的故事说明不同的道理

2019-12-24  本文已影响0人  泠泠七

《世说新语》雅量篇有则小故事:王戎七岁,常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大意是,王戎七岁时,曾和一群小孩儿出去游玩。看到路边李树的果子缀满枝头,压得树枝都弯了下来,小孩儿们争着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他回答说:“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那一定是苦的。”拿来一尝,果然是这样的。

这个故事本来很简单,寓意是遇事多观察,多思考,不要随波逐流,要沉着冷静。

但是当我给孩子讲这个故事的时候,老公在一边却对孩子说,凡事要亲自试验一下,你尝一尝不就知道是不是苦的了?

他说的道理是对的,但是总觉得哪里别扭。因为他的道理和这个故事是相反的。

王戎做错了吗?没有

孩子们有错吗?也没有。

但是在这个故事中,大家会认为谁的做法更好呢?相信很多人都会认为王戎的做法与众不同,而且做得很好,出类拔萃。

这个故事的侧重点是遇事多观察、思考,从而的出正确的结论。

老公的道理有错吗?没有。道理没错,错在曲解故事,错在道理和故事脱节。

《小马过河》的故事大家都听到过,讲的就是要知水深浅,就要自己下河去试一下。在那个故事和场合中,就需要小马亲自去试验一下,不能盲目听从别人的经验和意见。

人世间有很多故事,也有很多道理,不同的故事说明不同的道理,不同的场合适用不同的规则,如果曲解了故事含义,不但故事的味道变了,那些道理也就没什么说服力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