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封神演义》的感悟
2025-09-11 本文已影响0人
无为而修
重读《封神演义》的感悟
——用逻辑分析内容
因为看了电视剧《封神演义》,觉得不过瘾,就找来了《封神演义》仔细的看一遍了。
电视剧的优势在于生动和鲜活,文字读起来却更是详实和有味道,文字的咀嚼是味道,更是耐人寻味的“感悟”。
纣王,一个被放在“助纣为虐”中流传的王,一直都是昏庸的代表,是一个乱了朝纲的暴君。
看了开头,忽然有一个感觉,气数似乎是一个充分的理由,这个理由似乎是万能的,也是充分的,不需要任何的解释和理由。
文中写到:
这叁妖一个是千年狐狸精,
一个是九头雉鸡精,一个是玉石琵琶精,俯伏丹墀。
娘娘曰:“叁妖听吾密旨!成汤气运黯然,当失天下;凤鸣岐山,西周已生圣主。天意已定,气数使然。你叁妖可隐其妖形,托身宫院,惑乱君心;俟武王伐纣以助成功,不可残害众生。事成之後,使你等亦成正果。”娘娘吩咐已毕,叁妖叩头谢恩,化清风而去。正是:“狐狸听旨施妖术,断送成汤六百年。”
有诗为证:
“叁月中旬驾进香,吟诗一首起飞殃;只知把笔施才学,不晓今番社稷亡。”
文王姬昌本是殷商的诸侯,早就存在于世,为啥一直要到年事已高的时候才“凤鸣岐山,西周已生圣主”,之前他就是个一般的诸侯么。况且,他善于占卜,应该早就知道自己是个“圣主”吧。要不是,那就是纣王昏庸,才有了“叛逆”之心吧,伯邑考的死,才是激化矛盾的焦点吧。因此,天数不过是说法,血亲才是心生罅隙的根本吧。只不过这个说法是不容于“天道”的,因此,才假借气数吧。
“狐狸听旨施妖术,断送成汤六百年。”
这句说的是“气数已尽”,女娲娘娘才派遣狐狸精来魅惑纣王的,起因却是纣王的“吟诗”直接点燃的恼怒,这个起来,到底是先有恼怒,还是先有气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