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看一个理想主义者如何“拯救”他的江山
西汉末年,外戚掌权。王莽作为外戚成员,一路做官至宰相,最后把皇帝赶下了台,建立了新朝。短短十五年的新朝夹在有四百多年历史的西汉和东汉之间,怎么看都有种蛮横加塞的感觉。
也因为王莽的这王位来得名不正言不顺,后来的史官们没给过他好脸色看。
其实,在篡汉以前,王莽是标准的社会好青年一枚。王家作为权倾朝野的外戚家族,个个非富即贵,生活侈靡,而王莽却是个奇葩,从小生活简朴,刻苦学习,为人谦虚,孝顺长辈,硬生生活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王莽的模范举动大家自然都看在眼里,纷纷对他翘起大拇指,他的伯伯叔叔们临走前可都是扯着嗓子推荐他入朝做官的。
后来,王莽进入朝廷,兢兢业业,一路从黄门郎干到宰相。那时的他在朝中已经能呼风唤雨,然后摇身一变成为“假皇帝”(代理皇帝)。最后,一不小心把汉朝的小皇帝赶下了台,自己坐上了龙椅,变身为真皇帝。
王莽当上了皇帝想干啥?享受荣华富贵,过上骄奢淫逸的生活?那不是他的生活作风。那时的国家社会问题严重,阶级矛盾突出,王莽说:“来,我来当救世主,拯救整个国家!”
怎么拯救?靠一本秘籍---《周礼》。王莽从小熟读儒家经典,更是周王朝的死忠粉。《周礼》是大圣贤周公写的(后来证明不是周公所写,为假冒伪劣产品),书里有一个乌托邦般美好的世界。
他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发誓把这个美好世界带到人间。这位救世主究竟干了些啥?
1、实行"王田""私属"制。当了皇帝的王莽发现到土地和奴婢问题是主要社会问题,《周礼》有个井田制,看着挺顺眼,那就依样画葫芦,弄个"王田",将全国土地改称“王田”,土地归国家,私人不得买卖;奴婢实行"私属"制,私人所有,不得买卖。
谁要敢反对,就流放谁。那有没有人反对?当然有!地主们的土地活生生被国家收走了,一夜回到解放前,他们举双脚反对。后来事情越闹越大,朝中反对的声一浪高过一浪,王莽实在顶不住了,只好取消了“王田”、“私属”制度。
2、实行五均、赊贷和六管。五均是在几个大城市设立五均官,专门管理市场的物价和收取工商业税。赊贷是由政府办理贷款。老百姓没钱搞丧葬、祭祀,政府可以提供无息贷款。如果想搞农业、商业生产向政府贷款,那政府收一定的利息。
六管是政府管理六种经济事业。简单来说,五均赊贷+政府垄断经营的盐、铁、酒、铸钱+收山泽税=“六管”(山泽税:向从山河湖泊获益的百姓收的税)。
王莽本着为穷苦百姓着想的初心推行这些政策,没想到一些为富不仁的富商大贾们掺和其中,结果是老百姓的生活更惨了。
3、改革币制。王莽进行货币改革,一次不过瘾,还进行了多次。结果是货币版本多种类多,换算困难,流通不便,最后把大批农民成功搞破产了,社会经济秩序乱成一团麻。
4、更改官名地名。王莽依据《周礼》,对汉朝的官制和官名进行了大幅度调整更改。此外,他还乱改地名,把“长安”改成“常安”,“范阳”改成了“顺阴”,“无锡”改成“有锡”,“圆阴”改成“方阴”,跟闹着玩似的。
这么多改动,还要改来改去,有的郡名一年间改了五次,把百姓和官员都给整蒙了。后来王莽自己写诏书都要注明汉代原地名,这是没事找事的节奏?
当然,光改国内官名地名还不过瘾,王莽又把目光投向周边的小伙伴,把“匈奴”改为“降奴”,把“单于”改为“善于”,把“高句丽”改为“下句丽”,还私自把这些小伙伴降了级。小伙伴们气不打一处来,扶墙也不服你!
牛X的地方不止于此。
国内有北海郡、南海郡、东海郡,东南北却西,三缺一啊,不行,那就从隔壁邻居弄块地过来设个西海郡,这下子“东南西北”凑齐了,王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可这西海郡是块荒地,没啥人气,那就强制弄批百姓过来住,百姓被折腾得生无可恋了。
经过王莽的这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拯救”,国家成功进入到无药可救的地步----新朝来到了崩溃的边缘,王莽改制不但没有缓解当时的阶级矛盾,反而进一步激化。
接下来的节目就是百姓造反了。结果是造反成功,新朝灭亡。王莽的脑袋被砍了下来,成了历代皇帝们的国宝级收藏品。
沈公子说:王莽这个人嘛,学问肯定是有的。悲催的是他读书读傻了,把《周礼》当成了真理,一心想着在自己手中实现书里边描绘的美好世界。结果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都脱离了实际,把国家搅了个鸡犬不宁,最后埋葬了自己和他的江山。
王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者的最大毛病就是太过于理想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而忽略了现实。结果就是,挨现实一记响亮的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