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50元的MP3
因为要学德语的缘故,需要经常听一些音频,存在手机里发现实在不方便排列,而且也对本来只够一天的电量带来了挑战。翻箱倒柜找到学生时代的MP4,当时价格不菲,还是彩色屏幕,可是发现开关键失灵,充电线也不知所踪,看来只能当个纪念品了。索性打开某宝 ,想着现在的技术与数码产品的价格,最简单的MP3应该很便宜吧,一搜果不其然,用了5分钟就买了一部小巧精致的白色MP3,正好满足学外语的要求,最关键才花了50元。完全一部裸机,因为耳机备用的不少,所以也就不用再填。这小小的MP3深得我心,一顿饭钱解决了以前的不便,走到哪都可以随时听听外语。这不禁让人回忆曾经最该好好学外语的年纪,那时特别流行像磁带盒大小的随身听,记忆中价格高昂,不是普通家庭买得起的,班里哪位同学要是有此物,简直就像土豪般的存在。那时教材配的还是磁带,自己用积蓄买了一个比磁带盒大一些的随身听,也算安慰,但翻来倒去的听实在麻烦,于是又出现了复读机。复读机实在是长着不讨好的样子,一看见它就感觉到学习的沉重,毫无娱乐性。唯一一次印象深刻的是与同学坐在回家的火车,拿着复读机放着当时流行的歌曲,边放边聊(那时也真是幼稚,现在的自己真不习惯公共场合拿手机放音乐的人),那时萨顶顶还叫周鹏,放着她唱的《咚巴拉》,不知怎么不小心碰到了“复读键”,然后无限循环“咚巴拉呀咚吧咚吧啦……咚巴拉呀咚吧咚吧啦”,因为大家一直聊着天也没在意,不知道放了多久,忽然大家有所意识,才发现即使暂停耳边也幻听着咚巴拉 ,从此我再也没听过这首歌……估计连萨顶顶本人也多年不唱此歌了吧。
再后来有了CD随身听,有的年轻人还别在腰上,很酷的样子,但似乎也没存活多久。忽然想起,那时学外语还有一个神器,叫文曲星,还记得让爸爸领自己去商场买的样子,那时家里还不富裕,那个东西也不便宜,但现在想想无非是虚荣心作祟,实用性不大,还容易养成犯懒的学习习惯,而现在想翻译个东西分分钟查到,还有同步翻译机(失败购物的又一个教训,买了就没用过)。
再后来MP3大范围流行,卡带成了复古怀旧的东西,CD也成了爱好者和发烧友的收藏物,再后来又有了MP4、P5的,也不过是技术的更新,概念的炒作,当智能手机普及的时候连这些东西似乎也都开始多余了。
按理说这些技术的进步是为了让人更有效率更方便的生活学习,可是事实呢?大部分人拿着买来作为学习之用的电脑打游戏,买来作为沟通联络的手机刷微博,买来作为工作之用的平板电脑看电视剧,然后总觉得自己时间不够,时间都去哪了?很多东西都是这样,发明的初衷是好的,但实用的时候发现终逃不过人性。自律的人是少数的,面对让人眼花缭乱的发明与新奇难免不迷失,只是有的人及时跳出来,有的人还久久不能自拔。当然也有一些人利用这些创造了新的传奇,网红、主播、博主、自媒体等等这些利用新的技术创造财富的人,也算适得其所。
但对于普遍大众来讲,回归生活本身,不让物所利用,而是让这些新发明服务于自己,才不枉成为现代人。
我的MP3里只保存了德语和英语的音频,没有存一首歌曲,因为这是我买它的初衷。现在到处都在讲初心,也许这也算一种初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