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教育,在爱中陪伴

2023-12-26  本文已影响0人  芥菜籽_2005

文/惊悦

1

孩子入睡后我躺在床上胡思乱想,想到儿子几次用手推人。他不熟悉的小朋友他不会去触碰,甚至会躲避。那天夜里我才真的明白,他在透过肢体接触去主动与对方互动。不是因为不喜欢,而是他觉得自己和对方有了一些关系。当然,每次都是我带着儿子去道歉,也告诉他可以轻轻地抱抱对方或者拉拉对方的手,如果对方不喜欢就不要做,他似懂非懂。

我对此也充满迷茫,虽然在引导他,但确实不明白他为何这样做。不管他动机如何,对方感到被冒犯了,似乎就是他的过错。我清楚知道,儿子性格温和,不会主动挑起争端,甚至别人拿走他手中的玩具,他也是默默去玩另一个,怎么会去推对方呢?他就是恶意的或是调皮吗?我心里也充满疑惑。终于,我明白了他的心思,我一直以为他是一个较为被动的孩子,原来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接触他人。只是他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学习如何正确地表达喜欢,和对方建立关系。

2

网络上有许多关于亲子教育的视频。有的父母在一旁咬牙切齿地教孩子学习,孩子一脸无辜地抽噎着,亲子关系仿佛变成了敌对关系。家长不理解那么简单的问题孩子为何不明白,讲了那么多遍,自己已经失去耐心了。孩子也不理解,父母为什么总是在这样的事上大发雷霆呢?也许这些难解的答案真的很重要吧。

多少时候,孩子努力去做只是为了讨好父母呢?最近跟先生在陪伴孩子的事情上有一些探讨。孩子3岁,我们24小时的陪伴他,但常常会发觉不知道该陪孩子做些什么,有时候想带着孩子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但是发现自己并不擅长,有时会陷入沮丧。有一句话说的好,我们不能把自己没有的东西给孩子,其实我们陪伴孩子应该从自己擅长的事上开始。先生喜欢带着孩子一起整理书,一起打包快递。我喜欢带着孩子一起下楼探索,带着他发现周遭事物中蕴藏的美好,并鼓励他用相机拍下来。我们做自己喜欢又擅长的事,而孩子喜欢和父母在一起。这样的陪伴让我们感到满足,孩子也享受其中。

我想那些辅导孩子作业时崩溃的家长,大概自己也是不擅长学习的,他们不知道学习是有方法的。他们忘记了自己也曾在作业面前抓耳挠腮,他们忘记了自己年幼时也渴望有一个能够理解和帮助自己的家长。也许那些不擅长学习的孩子和他的父母一样,有其他的恩赐,比如唱歌、跳舞、画画、运动……

有时候父母当久了会理所当然以为自己了解自己的孩子,却忘记了也应该理解他们,接受他们现在的样子,接纳他们的不完美。大儿子两岁前,我似乎大声跟他说话都是没有过的。记得我第一次情绪失控对他声音高八度,他看着我那吃惊的眼神让我为之一愣,不是惧怕,而是惊讶和疑惑。他不明白妈妈为什么要那么大声跟他说话,他第一次看到妈妈对他是那样的态度。是因为他在成长,而我停下了脚步。曾经我理解他的幼小,明白他对父母的需要,所以我不计较他打翻水杯,我不在意他不小心弄坏了钟表。我心甘情愿地陪伴他,因为我知道他需要。但是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的能力依然有限,在许多事上他依然需要我的理解和宽容,他依然需要我有效的陪伴,只是我开始推脱。我希望他可以自己安静地玩一会儿,却没有帮助他学会独处。我希望他可以按照我的要求去做,却没有耐心给他时间。我希望他可以不吵不闹,却忘了我应该先提供给他爱和接纳。

3

成为父母后也真的意识到,父母承担着许多无形的压力。现在带着幼小的孩子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都要担心是否因为孩子的哭闹被指责;每天忙于工作的家长还要因着孩子的作业面临老师的压力;还要面对工作上的压力。每个月的账单、自己的社交、配偶和孩子的需要,都是父母真实的苦恼。

如果不从ji du信仰的价值观养育孩子,社会的标准会让我们负重前行。如孩子学习如何,择校怎样,未来又如何就业……一些次要条件成为衡量孩子的重要标准。认识shen的父母也同样面临焦虑——孩子是否顺服,能不能安静敬拜,愿不愿合起小手安静dao告。我们似乎忘了,律法的总纲其实是爱。而教育孩子其实也应出于爱,只是我们的这份爱中夹杂着太多的罪,缺乏理解、忍耐、怜悯。

最近刚从婆婆家回来,在婆婆家我近距离观察到我的嫂子养育五个孩子的壮观景象。她用温柔娴静的爱去爱着她的孩子们——她耐心纠正孩子犯的错;她怜悯与包容孩子的有限;身体疲惫也会带着孩子一起学习神的话语;孩子生病了她担心却不焦躁,默默地护理,生活的脚步也未曾停下。我仿佛看到了贤德妇人的样子,殷勤智慧,丈夫和孩子们都称赞她,也为她祝福。孩子们性格迥异,但是都很顺服,他们也有各自的情绪和期待,但是他们被自己的父母深深地接纳。

我想这位母亲也有疲惫和哭泣的时候,但她与天父的关系,让她在育儿过程中更多地活出了基督的性情和样式。她因着深知自己的软弱,就靠着恩典养育儿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