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Giao哥的年轻人:他们开始反抗被朋友圈绑架的社交生活
前天Giao哥在微博放出了拍摄花絮,预告了自己即将发布的新歌。
差不多一个月前,他发布了自己的第一支正经单曲,还配有MV,态度非常认真。
在被《中国新说唱》的海选淘汰掉之后,他对嘻哈的追求并没有停止。
但其实,他的嘻哈并不是年轻人喜欢他的真正原因。
我最初并不喜欢Giao哥。
有一阵子,我发现和朋友A在食堂一起吃饭的时候,A总是会对着手机露出奇怪的笑容。
我问他在看什么,他就把手机递给我。
屏幕上是一个露出内裤边缘的男子,男子的背后是一片荒芜的农田。
在说完几个不知所云的句子后,这个男子便高喊“一给我里giaogiao”,然后对着镜头狠狠地啵了三下。
看完后,A笑得不能自已,险些打翻盛汤的碗;我也有点想笑,但更多的却是尴尬,附和了一下,就低头吃饭了。
这是我跟Giao哥的第一次相遇。
现在想想,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他突然以一种非常隐蔽的方式渗透了我的周围,所有人心照不宣。
最初是偶尔在聊天中蹦出来的giao情包(利用他制作的表情包),再后来是采样他的音频混曲做出来giao曲。
当时的我依然对他有点抵触,觉得这不过是A自己一个人的恶趣味。
直到有另外一个同学,在朋友圈分享了下面这首歌。
评论里“一给我里giaogiao”的出现次数之多,让我非常意外。
于是我也点开了它。
听完,我就成为了一只小阿giao(粉丝名)。
我和很多人一样,慢慢发现了他的独特魅力。
看他的视频,第一遍觉得反感,第二遍觉得不错,第三遍就跟着他一起“一给我里giaogiao”。
和香港七八十年代的丑星一样,他用他有些滑稽的表演,带来了快乐,拯救了疲惫年轻人的无聊生活。
他和他身后土味文化已经拥有了数量庞大的观众,不再只是某些人的恶趣味。
受年轻人追捧的土味文化,在他们的朋友圈里却仿佛隐形。
实际上,人都会有分享快乐的欲望,社交的存在是满足这种欲望的重要途径。
Giao哥带给年轻人快乐,但很少有年轻人将他的短视频直接分享到朋友圈。
之前那个这么做的同学,没过多久就删除了分享的giao曲,之后再没有更新过和他相关的动态。
虽然他能带给年轻人快乐,但有一点毋庸置疑,他和微信朋友圈中追求精致的主流背道而驰。
Giao哥,的确是反精致的。
喜欢Giao哥的年轻人,和他一样,有反精致主义的特征。
这种反精致不是贬义的,它实际是在反抗以“精致”为核心的微信社交法则。
微信上的社交关系,更多时候是一种点头之交。朋友圈,变成了“点头之交圈”。
这就导致年轻人在朋友圈往往倾向于选择性地展现自己。
没有人会选择展现自己的丑陋,于是朋友圈里的“精致”成为了主流。
在人人都选择性地展现自己精致一面的朋友圈里,社交法则劫持着我们,逼迫我们保持精致,剔除一切“丑”和“土味”的内容。
因此,Giao哥注定会被朋友圈封杀,偶尔的出现,只是漏网之鱼。
但这种精致,并不是真实的当代年轻人。
就像A,他的朋友圈设置了“仅三天可见”,长期保持空白,偶尔的更新也是他拍的几张照片,整体风格十分性冷淡。
但他在微博上却天天都“一给我里giaogiao”,兴奋起来能发好多条动态,完全霸屏。
当代年轻人想活得real,当这种real与微信的社交法则冲突时,他们选择以“在朋友圈安静如鸡,在微博上放飞自我”的方式来平衡两者。
既然没办法抛弃微信朋友圈,那就换一种方式来反抗。
他们在朋友圈缄口不言,反而在微博上活出了真实的自己。
Giao哥,正是这种反抗的icon;“一给我里giaogiao”,则是这种反抗的口号。
不做无聊的大学生!我们痴迷成长,崇尚思考,热爱挑战。我们在大学sowhat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