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每天写1000字每天写500字

你那么在意,一定得不到。

2017-08-28  本文已影响304人  96122d39e18c

 (共计 3500 字  |  阅读时间约 6 分钟)

小Y得到了一次为自己心爱游戏试音的机会,这个游戏她爱了十年。一想到,如果成功就可以昭告天下,让所有朋友都羡慕嫉妒。小Y苦做准备,研究角色,狂练功夫。结果,没试中。回到家,哭得像个二百斤的孩子。

小Z追男神追得太辛苦,熬夜为他修电脑、暴雨天骑单车接他下课、男神被欺负她撸起袖子就揍对方,并向男神放出狠话:只要你肯走出一步,剩下的九百九十九步,老娘来走!最后,男神还是以自己其实是个Gay的理由拒绝了她。

得到一位前辈的肯定;追到一个暗恋许久的人;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搞定一个特别重要的客户......很多很多我们人生中曾经那么在意的事情,偏偏最后都以失败告终。越想得到,越得不到,这是为什么?

(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知道你又要开始灌鸡汤了,道理懂得再多,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就让我堕落、让我沉沦,生活已经那么苦了,就让我干一碗毒鸡汤,求毒死。

“喜欢一个人就去表白,万一成备胎了呢”; “你不试一下,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 “有时候,你不努力一下,都不知道什么叫绝望!” ~~

其实,不管是什么鸡汤,你我都喝不到了。因为现在想宰一只吃虫子的老母鸡,实在是太难了。只能拿我这三十多年,稍稍整明白那么一点点的事儿,炖一锅关东煮了。)

不要鸡汤了

回到正题:

你有没有仔细想过,自己“在意”的究竟是什么?自己想“得到”的到底又是什么?

小Y试音失败,她在意的事情其实是:我能不能拿下这个角色。而得到这个美好结果的因素包括很多。我们暂且分成两个部分,内部的和外部的。内部的包括:我自己的充分准备,努力熟悉角色,调整心态等;外部的包括:导演是否满意,客户是否认可,甲方最后的统一意见等等。

内部因素是可控的,外部因素是不可控的。最后成不成,是个概率问题。而小Y在意的,恰恰是最后那个不确定的结局。本来就有限的精力,放在了忐忑、焦灼、担心、害怕等情绪上,一想到万一不成,这些情绪就随之而来,挡也挡不住。一想到万一成了呢,喜悦、兴奋、嘚瑟、提前冲昏头脑。内存都被这一坨坨无谓的情绪给耗得差不多了。本应该放在自己身上的精力,投入到可控的内部因素部分反而减少了,所以最后成功的可能性就更小。

我们怎么能指望一个本来就不确定的事情,结局都朝着自己期待的方向走呢?就跟买彩票似的,你每天花钱买一张彩票,是你能控制的事情,中不中那就不知道了。总不至于,每天不中奖,每天都懊恼地捶胸顿足、要死要活、动如癫痫静如瘫痪吧?!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心法,就是:努力把自己能控制的事情做好,结果怎么样,那是老天的事情,是你无法掌控的,完全没必要纠结、懊恼,浪费生命。只要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可控的事情上,就能明确目标、减少无谓的负面情绪、提高效率,让自己积极欢乐起来。以后人生途中不论遇到多大事儿,不管是喝汤撒一档,还是放屁崩出屎,都能泰然处之、宠辱不惊。

纽约城市大学的哲学教授马西莫 · 匹格里奇(Massimo Piglicci)出了一本新书:《怎样成为一名斯多葛者:古老智慧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社会我匹哥说,在生活中,有些事情是你能控制的,有些事情你是控制不了的,而你应该只专注于你能控制的东西。

美国基督教神学家尼布尔,写过一段《宁静祷文》,也是这意思:

神啊,

请赐予我宁静,好让我能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事情;

请赐予我勇气,好让我能改变,我能去改变的事情;

请赐予我睿智,好让我能区别,以上这两者的不同。

据匹格里奇考证,这段话正是源自于两千多年前,古老的斯多葛派哲学家的“斯多葛控制二分法”。如果你真的能区分你能控制的事情,和你不能控制的事情,而且能把他们区别对待,那么你在心理上,将会是不可战胜的!

匹格里奇举了一个越战时期美军战斗机飞行员的例子。这位飞行员被越南人俘虏,在战俘营被严刑拷打,受尽了折磨。但是这位飞行员修行过斯多葛派哲学,他想:肉体上的折磨是我无法控制的,那我就只能接受。但哲学并没有把他变成一个消极的人,他也关注到了自己能控制的东西。飞行员本身是个高级军官,领导其他的战俘,就是他能做到的。结果,他抓住机会,组织了一次成功地抵抗运动。

你能接受“斯多葛控制二分法”,那么你所在意的、你所追寻的东西,就会慢慢地往内求。你的个人目标就会渐渐地从“外部”,转向“内部”。

比如说你现在面前有一个升职的机会,你准备好了简历,列举各项自己曾经取得过的成绩,把简历交给老板,希望能得到这个职位。如果,你的目标是“获得这个职位”,那就是一个“外部目标”。这里包括很多因素是你无法控制的,可能你的竞争对手很强,可能老板看那个谁更顺眼,可能公司的这个决定并不着急,如果你把希望寄托在一个“外部目标”上,就会有各种焦躁不安的情绪。

既然外界控制不了,我们就转向控制自己,转向“内部目标”。可以把目标设定为尽自己所能,写一份理想的简历。那么对于不能控制的最后结果,就没有什么可焦虑的了。不管怎么样,都能坦然接受。就算没拿到这个职位,任何愤怒的情绪也是完全没必要的,多余的情感只能是自我伤害。

举一个我自己的惨痛例子。刚工作那会儿,我特别在意上司对我的看法,特别希望老板能够喜欢我赏识我。个人目标不知不觉就变成了:想方设法让老板喜欢我。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不休息,随时准备出差。平日里,极尽所能取悦老板,给老板泡咖啡,帮老板定酒店,老板的私事儿也能帮忙就帮忙。只要老板有需要,我就第一个冲上前!

过了几年,公司政治斗争把老板给斗走了。换了新领导,感觉自己几年功夫白费了,回到家哭得像个二百斤的孩子。。。

我TM干嘛非去追求“让老板喜欢我”这么一个完全不可控的“外部目标”呢!?把精力放在如何提高业务能力,怎样提高自身价值,在工作中发光发热这样的“内部目标”上,才是真正地到哪儿工作都不愁啊。

人有时候很奇怪,越是自己不认可自己,就越是会向外求。需要老师的认可、父母的认可、领导的认可等等,好像只要得到他们的肯定,自己才能肯定自己。

这个时候,就应该像孙红雷那样,挥动自己有力的食指,拿掉中间那一大坨并大喊:“不要中间商赚差价!”

干嘛非得绕那么大圈子呢?为啥不能一开始就制定自己可控的目标,一步一步,认可自己呢?

越是讨好、取悦,越是放低了自己的位置,别人就越是不待见你。因为你正是在证明自己的低价值啊。员工与老板,朋友之间,情侣之间,都是这个道理。

泡妞理论里,有一招,叫做“高价值展示DHV(Demonstration of Higher Value)”。任何传达出较高的生存与繁殖价值的行为都是DHV。与“吹牛逼”的直接炫耀不同,DHV是指通过最优化的方式去让对方发现你的价值。举两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 A在第一次约会中,故意把自己宝马的钥匙放在桌面上,并在接下来的互动当中,有意无意地向女性目标,提及自己在事业上的成功。

- B和女生第一次约会中,通过幽默和轻松的对话来抓住目标的兴趣,并在接下来的互动中,通过植入DHV闪光点到他的故事中,来传达出某些高价值性格特征,比如:社交智慧、无需求感、爱人的保护者、预选(受女性欢迎)、等等......

比起第一个例子中的A,B则不会过于在乎女生对他的看法,不会像A那样“Try Hard”,过于积极地想要证明自己。对于那些漂亮的女生来说,她们不可能没有听过男人吹牛逼。很多男人都希望获得她的关注。日子久了,她们往往会对男人的话打折扣,并为那些喜欢自吹自擂,希望得到认同的男人贴上“低价值”的标签。

很简单,高价值、很受女性欢迎的男人,是不会太努力做这样的事情的。就像休 · 海夫纳(花花公子创始人)不需要证明他不缺女人一样,高价值的男人不需要像他人证明任何东西。他们只需要做自己就好了。

反过来也一样,女追男,越是放低姿态,越是没有竞争力,就越容易吓跑对方。 高价值展示在于坚实的内心与独特的个性,能够在给定的时间内创造足够的吸引力。(吸引力才是关键)


扯了这么多,总结下来一句话:“斯多葛控制二分法简直太好用!”

你在意什么,想拥有什么,可以!但是,请你要把精力集中在自己能控制的这部分上。

去试音,你需要把精力放在如何琢磨角色,试音时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上,而不是放在能不能拿下这个角色,能不能赢得导演的认可上;参加一个比赛,你要关注的重点应该是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打一场漂亮的比赛,而不是能不能赢得比赛;喜欢某个人,想获得对方的爱,那么TA怎么对你是你无法控制的,但你能控制的是你对TA的态度,呈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经济学家们统计发现:婚礼花费越高的夫妇,将来离婚的可能性反而越高。我想原因之一可能是,高预算的婚礼追求的外部目标实在是太多:什么要让双方父母高兴啦;要让亲戚朋友羡慕啦;要让发小同学另眼相看啊;要让每一位来宾满意而归啊等等。精力都放在外部目标上了,伴侣之间的真实感受和彼此协作,反而被压抑、忽略了。

有些事情,只要想通那么一丁点儿,人生就会轻松许多,觉也能睡得香点儿。

(写得有点累了,我要去吃关东煮了 ~)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