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之二一一要事第一与双赢原则
接下来,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第三个习惯是:要事第一。
柯维在这里讲到了个人管理的钥匙:要事第一。急所当急,充分授权。
所谓“急所当急”,就是讲其实人生只有四件事:紧急但不重要的事、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既不重要又不紧急的事和重要又紧急的事。
很明显,重要的事对我们而言最有价值,紧急的事则可能只是对他人有价值。我们应该时刻记住把重要的事摆在第一位,而不是看它的紧急程度。看准你的目标,别被琐事牵着鼻子走,而且面对琐事,你得勇于说“不”。
柯维讲到了个人管理的4个步骤,简单易操作:
第1个是: 确定角色
我们要扮演很多不同的角色,罗列出来,比如说:做爸爸。
第2个是:选择目标
为接下来的一周制定每个角色需要达成的几个目标,比如说“爸爸”这个角色需要完成的是:陪儿子踢一次球或者给女儿梳一次头发。
第3个是:安排进度
为各个角色的各个小目标设置一些时间轴,让它们合理地散落在一周以内。
第4个是: 逐日调整
每天早上根据前一天的完成进度调整这个时间轴,给突发事件做预留。
列表行事的方法看似很刻板,但我们会发现:我们越来越接近目标——做一个好爸爸。
“充分授权”又是什么意思呢?这是柯维的高效秘诀:对事讲效率,对人讲效果。
“授权”是事必躬亲和管理之间最大的分野。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都会做一个明智的决定:“放权”。作为个人,我们在各种协作中也应该学会“放手”。
“授权”分为两种,一种是“下达指令”,一种是“充分信任”,哪个更高一筹呢?比如说:
我想让儿子把自己的房间收拾了。
“你先把玩具放到盒子里。”
“然后把地上的垃圾丢到垃圾筒里。”
“再把书桌收拾整齐。”
“最后把床给铺了。”
这是逐一“下达指令”。很可能的情况是,儿子嘟囔着嘴亦步亦趋地做了这一切,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挤牙膏”:你不吱声,他就不动弹。
那“充分信任”呢?
“你去收拾自己的房间,妈妈也去收拾房间,收拾完了我们一起吃饭好吗?”
养成了协作的习惯,再建立一定的奖惩机制,“授权”合作就能良性运转。
接下来,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第四个习惯是:双赢思维。
在强烈的竞争意识下,“双赢”思维往往被人忽视。很多企业虽然明面上在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却又暗藏着“胜利者只有一个”的潜规则。
有一家连锁店老板曾向柯维请教:“店员态度消极、对客人爱搭不理,不知道该怎么办?”一问制度才知道,老板要求主管以身作则,把2/3的时间投入到销售里去。这当然有问题,主管与店员争利、又不对店员进行及时管理的话,店员哪有劲头干活呢?有这样的准则,也就怨不得办公室政治里的损人利己了。
不懂“双赢”的问题,甚至在家庭教育中也会出现。如果父母对两个孩子经常这样明里暗里地引导:“你们谁先吃完饭,我们就奖励谁;谁考得更好,我们就更喜欢谁。”很容易就会出现不和睦的现象。所以,人们的趋利性是否要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上,和制定规则的人是否懂得“双赢”有非常大的关系。
至于个人,要建立利人利己的人际观,就得明白:并不是你死才能我活。有些人坚持二分法,觉得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实际上,人人都有生存空间,别人有所收获,不代表你就一定会失去。
不论是在商业谈判还是人际交往中,以双赢原则为核心,都能比只是坚持自己的固有立场走得更长远。
要事第一。要把握好个人的节奏,做正确的事,并一直做正确的事。一件事情重要与否,对个人来讲,看它是否能维持个人的生存节奏,对组织来讲,看它对组织的价值,对国家来讲,看它能否让国家长治久安。一件事情紧急与否,看它的时间限制。对一个主要靠内驱型的人来说(自我驱动),他往往做的都是重要的事。对一个主要靠外驱型的人来说(他人驱使),他往往做的都是紧急的事。一个积极主动,有目标感的人,一定是一个内驱型的人,他们做事往往不拖延,所以很少有紧急的情况,即便面对突发状况,由于他们总是给自己的时间留有余裕,也能从容应对。一个消极被动,没有目标感的人,一定是一个外驱型的人,他们做事往往取决于外部对他驱使的程度,由于组织上的原因,他们的时间总是很紧张,所以做事情总是火急火燎。
这里面我说一下时间安排的余裕,对一个积极主动,有目标感的人来说,余裕意味着放弃很多东西,放弃那些无法满足,不切实际的欲望,放弃那些与目标无关,但看起来很刺激的事项,放弃那些抱怨,自怜自艾,无所事事。这里我再说一下,闲暇。闲暇的时间对于文科工作者来说是很重要的,它有的时候代表着灵感与思维的深度。同时闲暇时间对于领导者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代表着深思熟虑与正确的决策。
充分授权,意味着管理者要向从单纯的指令发送者向教练转变。做教练意味着一方面你要将队员的能力培养的很出色,另一方面,意味着面对纷繁复杂的情况,要对队员充分授权并加以适当的管理与领导。这不是绝对的,在很少的一部分情况下(如激烈对抗的环境下),指令发送者也是有其作用的(但也要发挥下属的主观能动性),只不过不适用于复杂的多变的情况。
双赢或多赢原则。这涉及到了一个社会的基本架构,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指的是人心是多变的,不安的,环境变化的根源是不易察觉的,只有既有个体的一,又有整体的一,精心地应对各种变化,才是中华。
这里面就涉及到了个体的一,整体的一。实际上,劳动人民,商业系统,军事系统,文官系统,与统治者共同构成了这个社会的基础。他们之间的关系既深刻又复杂,是一种深深的生克关系一一既彼此衍生,又彼此克制。这意味着哪一个部分的过分削弱与过分膨胀都是对整体的不利事项。
回到个人来说,由于个人与社会是具有个体的一,又有整体的一的关系。这意味着我们个人要聚焦自己的生活与事业,同时在与他人的交互当中,应秉持双赢或者是多赢的态度。这既是社会现实,又是个人修养一一社会现实促进了这种修养的发展,反过来这种修养又有利于这种社会现实的实现。
个人是很难在自然界当中,或者是社会当中生存下去的,为了自身的安全与利益,必须要加入组织或者组成组织,而一个有前途的组织为了要凝聚人心,也必须要实现个人的安全与利益。双赢或多赢也同时意味着,如果一个公司是没有前途的,一味压榨的,那么作为个人也可以选择离开。这是自然而然的。
在个人生活当中,多赢与双赢就更加简单了。为了让个人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有保障,人们在交友与社交的过程当中基本遵循的都是多赢与双赢的原则。一个人的价值,一个人的能提供的安全保障,是两个考虑的基本,它们两个一个代表利益,一个代表安全,都是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这里的利益是广义的,安全也是广义的。比如彼此秉性相投,相处着舒服,这也是一种利益,比如在突发困难的时候扶危济困,帮一把,这意味着一种安全。有些人就是看着不顺眼,没有眼缘,那么就一定意味着某种伤害,这种既不利于利益,又不利于安全的事情,大抵是不会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