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与行业的博弈
似乎最近写的新内容比较少,其实并不是摄入的少,而是很多东西不是那么直观的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或者工作,无论是猩便利创始人讲的上帝视角看公司运营,还是还是抖音的产品思考,再到昨天樊登讲的赋能,看似他们都是在讲不同领域,仔细想想他们其实都在讲一个事,就是新时代的组织与个人的关系。简单说就是为了应对时代的变化,如今组织该统领人如何去做事。
退回十年前吧,那时候我还在读大学,还没有什么人敢在网上买东西,那个时候报考公务员是很热门的,原因其实只有一个,就是图稳定,公务员的职位确实也充当着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职位。那个时候的阿里远不如百度名声要大,回看十年后的今天,阿里变成了人人趋之若鹜的好公司,公务员似乎也没那么抢手了,究竟是什么左右着时代变迁?
曾经吃饭和朋友聊天他问过我一个问题,如果没有乔布斯还有没有现在iphone?我给他的回答是,有,但因为乔布斯的出现iphone早了那么几年出现在市场。
好了现在咱们进入今天的正题,公司与行业的思考,每个时代的聪明人进入的行业都是不一样的,早些年的聪明人一般进入的是金融业,原因很简单,利润丰厚,近十年这些聪明人进入的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有这样的趋势,最聪明的进入到哪个行业,哪个行业就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如今中国的阿里和腾讯也是正式借着这波移动互联网的浪潮进入了财务之巅。但故事并没有因此结束,他们生于互联网,却从未止步于互联网,就拿阿里来说吧,不仅有淘宝,天猫,支付宝,阿里云,这样的重量级互联网产品,还暖化了如河马鲜生这样的新零售企业,这不禁让人思考如今行业边界在哪里?似乎我们今天已经进入到一个没有边界世界,既然公司变得没有边界,我们其实不难进一步推理,行业变得没有像10年前那么重要了。
所谓行业其实不过是一群人扎堆并满足别人需求的地方,好公司和普通公司的本质区别并不是好公司做的事情,一般公司干不了。
为什么当初ebay没有打过如今淘宝,千团大战为什么只有美团和点评最后胜出?去年的自行车大战为什么最后只剩下小黄车和膜拜了?其实我们不难看出这一切都是人的力量,如今的好行业在我看来无非是一群聪明和有能力的人实现自我价值的载体,好的企业绝不会止步于现状,他们会不停的发现周围新机会,找到切入点,而这背后运作的往往是同一批人,所以加入一个好公司是紧跟着这个时代的前提。跟对好的行业只能保证某一个时间点上的能取得的价值,而跟对好的公司或是人取得的确是一段时间价值。
讲到这里不禁会有人疑问,如今的好公司有什么特征?
好公司的特征
我们先回归下传统的公司组织架构,他们一般属于金字塔式架构,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不同层级间信息的传递效率逐级递减,也就是所谓大公司病,不仅如此如果按照传统金字塔似的组织架构,各部门就会变得相互独立,而公司内部的资源又往往有限,造成的最终结果就是公司内部各个部门争资源,从而容易造成公司内部的资源效率使用不高,那么像阿里,google这类新时代公司又是如何避免这种金字塔式的组织架构?
传统金字塔架构的公司 去中心化的公司结构新时代公司在于赋能
其实本质特征就一个,赋能。为每一个人赋能,所谓赋能最有效的办法其实就是让每个人,甚至不同管理层之间层级沟通变得顺畅,让组织中每一个人都有全局视角来看待自己眼前所做的事情的价值。
为什么大公司里面人与人的沟通这么重要?与其给出干巴巴的答案,不如用生动真实故事来说明这个事实。
一起回顾下美国1969年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其实当初想要登月国家不只有美国还有欧洲各国,但为什么欧洲没有成功,美国却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欧洲施行登月计划时候依然沿用着老的办法,法国,德国,英国每个国各自做一部分火箭模块,只是最后拼在一起的时候他们才进行沟通,在最后交接沟通的时候他们才发现已经做的部分和别国做的部分有太多出入,最后很难整合到一起。于此同时美国吸取了欧洲经验,他们在实施登月计划时候一开始并没有花大力气在可以研发上,而是上来先做了一套全新的通讯系统,参与计划的每个人都能知道别人在干什么,而且他们的任何会议所有人都可以参加,这种做法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去中心化,没有那个发号施令的人,彼此协作的同时每个人都知道我这么做的意义所在,出问题可以和相关环节的人沟通,所以我们看出赋能一个根本方法就是首先实现信息的共享。
可能又有人有疑问,难道这样的赋能组织就不需要领导?对于赋能形的企业领导和传统金字塔结构公司的领导有着根本的差异,传统公司的领导属于英雄式领导,领导下属让怎么干就怎么干,员工缺乏自主意识,而赋能形的公司呢,领导更像是一名园丁,他所要做事情主要就是维护组织氛围,创造每一位员工可以施展才华的系统给每个人充分的自主性,完成最终目标即可,不需要机械式的指挥。
小结
十年前个人发展更倾向于行业也就是事,因为信息传递慢,信息不对称高,壁垒形成很难被打破。
如今的个人发展更倾向于公司也就是人,好的公司能招到更多聪明的人,而这些聪明的人在一起能做更多跨界的事。
赋能是新时代企业架构标配,其根本是减少信息传递的损耗,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做这件事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