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美丽的词》读后感

2019-05-20  本文已影响0人  清欢徊年

       关于词的推荐欣赏的书我看过不少,苏曼姝的这本不算出众,但是它的特色之处在于选取了一些不那么为人所知的词人的代表作,并且配以作者的画面感极强的解说,仿佛身临其境,感受那个遥远的年代里文人骚客的情感流露。下面是我较为喜欢的五首词,摘录与大家分享。

【长相思】——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

    争忍有离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

    江边潮已平。

      林逋(bu)的诗词不算多,也不算最出众,但却因为一句诗而名著后世,那就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他爱梅花,也爱迥立风尘、高风亮节的白鹤,终身未娶,孑然自惜,被人称为“梅妻鹤子”。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才子,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隐士。在所有花中,他最喜欢的就是梅花。据说,他在自己的房子周围,种下了三百六十棵梅树,看着梅花飘飞。当结梅子的时候,他将卖得梅子的钱,一一包起来,放在小罐里。每天拿出一包,供一日的开销。等到瓦罐空了,恰好一年过完,新的梅子又成熟了。他就这样过着自己的日子。

      而这一首《长相思》,是他最好的一首词,平白如话,像一个女子在真诚地述说着她的情意。

      江北吴山,和江南的越山,相对而出,中间蜿蜒着碧水如天的江水。江水之畔,流淌的是离人的眼泪,一对情人正在这江边依依惜别。罗带还未绾成同心,话儿还没有说完,归期还没有说清,但江头的潮水已经平了,离船将发,催促欲行。

       林逋这一生与婚姻无缘,却不知为何会写得如此脉脉含情的诗。据明人张岱的《西湖寻梦》中说,宋亡以后,曾经有盗墓者,觉得林逋是个名人,于是天真地认为他的墓中应该有许多陪葬的宝物,结果挖开墓一看,无限失望,里面简单无比,只留下一个端砚和一支玉簪。一支小小的玉簪,便牵动后人无数的想象。也许,这首词的女主人公,就是那支玉簪的主人吧。就这样孑然一身,他过完了他的一生。传说,他死的时候,孤山的梅花再度盛开,他养的那两只白鹤哀鸣了三天三夜,绝食而亡。谁说,他只是一个人呢?

【玉楼春】——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

且向花间留晚照。

縠(hu第二声)

       他叫宋祁,有个同样才华横溢的兄长,叫宋庠(xiang)。兄弟二人同样有才,并为之兰玉树,时号“大宋”、“小宋”。传说大宋出生时,他的母亲梦见有一个朱衣人送了一颗大珠给她,并放在她的怀中。而小宋出生时,她又梦见同一位朱衣人拿着一部《文选》给她。珠宝代表富贵,而《文选》代表才学,所以大宋的官当得比小宋高,而小宋的才名比大宋大。

      不过小宋才子最出名的,不是他的才学,而是他的风流。他在花钱上毫不顾惜,在情事上也绝不让人。据说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了几辆宫车。其中一辆宫车中的女子恰好掀起帘子看到了他,也许是仰慕已久,春心一动,呼了一声:“这不是小宋才子吗?”风流自赏的小宋才子也看到了那张秀丽如莲的面容,情根深种,难以忘怀。回到家,便写了一首《鹧鸪天》: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如龙。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写这首词,也许就是为了纪念一下那场“艳遇”,没想到不久它便传唱开了,传来传去就传到了皇上的耳朵里。宋仁宗听了便进行调查,问是哪位姑娘呼的小宋。查明了之后,宋仁宗又把小宋才子叫进了宫里,将这名宫女赐给了他,并说,谁说蓬山很远呢。

       小宋才子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实在是太有名了,因此他才会被称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王国维先生也评道:“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矣。”有了这一句,他大可名垂千古了。

【点绛唇】——朱翌

流水泠泠,断桥横路梅枝亚。雪花飞下,

浑似江南画。

白璧青钱,欲买春无价。归来也,风吹平野,

一点香随马。

       朱翌的这首词,最出彩的地方就在于化用了“踏花归去马蹄香”一句,使全篇生辉。春日融水,大地回暖,一座残破的断桥下水流婉转,泠泠作响,桥边有一株梅树斜伸出来,似乎想要挡住游人的去路。一阵风吹来,梅花旋旋飞落,仿佛雪片一般,让人觉得像一幅江南的春景画。白璧青钱,本是人间价值不菲之物,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不接受。但是用它来买这一片春光,确是无法买到的。何谓“无价”?说和氏璧、隋侯珠价值连城,连城就终是有价,“无价”,是世间一切物品无法与它等同,它也根本无需与世间凡俗之物等同。

       据说,这首词是朱翌十八岁的时候写的。当时的名人文士,也是著名词人的朱敦儒,曾有一次拜访朱翌的父亲,没有遇到,却在桌子上发现这首词,欣赏不已,于是便特意写在自己的扇子上,以便时时观赏。朱大词人经常携扇出入名流场所,自然起到了无形的宣传效果,使得这首词广为流传。但不幸的是,大家都以为这首词是朱敦儒的作品,并不知道是朱翌所作,以致朱翌含冤受屈多年。我相信,这首词也确实是作者年轻时代的作品,因为只有年轻的时候,才会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意气,才会有踏春归来策马逐花的心境,才会觉得天地是澄净而简单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就像泠泠的流水、雪样的落梅、拂面的春风和逐香的蛱蝶。

       就像自己,也在最美好的时刻。

【清平乐】——周晋

图书一室。香暖垂帘密。花满翠壶熏研席。

睡觉满窗晴日。 

手寒不了残棋。篝香细勘唐碑。

无酒无诗情绪,欲梅欲雪天时。

       唐德宗建中年间,有一位叫何讽的书生,在街上买了一本很古老的书。在读书的时候,他发现了一只奇怪的小虫子,长四寸,像一个小环。他便随手捏死了它,没想到被他捏断的虫身两头流出了数升液体。他觉得很奇异,便把这件事对一位道士说了。道士长嘘一口气说,你真是俗骨,遇到了它,却没能羽化成仙,这真是你的命啊。听《仙经》上说,蠹(du)鱼三次吃了“神仙”两个字,便可以化成这种叫做“脉望”的东西。晚上从它环形的身体中望星空,便会有星使下凡,可以向他求取丹药,然后用水服用,便可以脱胎换骨,白日飞升。何讽听了,起初还不信,便将书整个儿翻了一遍,发现果然有三处写有“神仙”二字的地方被虫蛀了,于是大声痛哭,后悔不已。

       “脉望”是蠹虫中的一种,“蠹虫”就是书虫,长约四寸,针头一般大小,体色略黄,与线装书的颜色相近,是一种不起眼的啃书为食的小虫子。因为它“嗜书如命”,所以人们通常用它来比喻那些终日沉醉在书卷中、爱书成痴的书生。周晋就是其中的一只。

       周晋字明叔,号啸斋,担任过富阳令、福建转运使等大大小小的官,但最令他得意的不是官越做越大,而是他家中的藏书越来越多。他不是一只汲汲功名的禄蠹,而是一只书蠹。每日他最喜欢的就是慵懒地睡上一觉,醒来看见窗外晴日当空。潇湘帘内,垂帘密掩,幽香馥郁,他坐拥书城,与书为侣,莫不惬意。几支鲜花斜插在翠瓷壶中,香气宜人,顿觉春满小斋。昨日未了的残局还摆在桌上,但他觉得天气清冷,出手如冰,便也懒得再下了。在这样冻梅欲开、霜天欲雪的日子里,他心内淡定如水,不想写一首诗,或饮一杯酒,只想焚香一线,坐在书案旁,细细地勘读唐碑。

【摸鱼儿】——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那一年,元公子和一些朋友同行。在路上,遇到一位以捕雁为生的人在卖两只大雁。这位元公子本是一时兴起,好奇地看着。但捕雁人却告诉他,本来这两只雁子,他只捕到了一只,另外一只逃脱了。他把捕到的雁子杀了,没有想到逃走的那一只见到了,哀鸣不已,久久不去,最后自己俯冲而下,撞向大地,自杀而死。元公子本就多愁善感,听了更是感动不已,于是将两只雁子都买了,埋在汾水之畔,累石为丘,并取名“雁丘”。他的朋友纷纷提笔,写了诗词,来纪念这两只大雁的爱情,元公子也写了一首《雁丘词》。多年以后,元公子偶然一次翻阅旧稿,看到了这首本来没有配韵的《雁丘词》,记起了那两只曾经令他感动的雁子。于是依照词谱,将它改成了这一首《摸鱼儿》。

       从动物的坚贞里,照见了人类感情的脆弱,面对这样的生死相许,那些轻诺寡信的人们,那些说“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的人们,是否会感到汗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