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不忘初心
脚踏实地,不忘初心
——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求真的态度作蹋实的功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
——李大钊
1969年,是新一届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同志人生中重要的一年,也是他人生路途中转折的一年。习近平同志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前往陕北延川县当一名插队知青。在这个黄土高原上的贫困小县,习近平同志摆脱了学生的稚嫩,逐渐适应农民的生活,甚至当上了村支书。而这段生活的历练,使他深切感受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也培养出了中国劳动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而这段经历也是他前进的动力,最终成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完成了从治理一个村到治理一个国家的转变。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一本由29名采访对象的口述汇集起来的采访实录,受访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经历。
身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也有幸听到这本书的消息,并怀着对习近平同志的敬意阅读了这本书。
读完这本书后,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震撼,在我心目中那些领导人应该从小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却没想过他们竟受过如此苦难,不论是吃的只能吃玉米糊糊或者是小米,蔬菜也只是老乡们的酸菜,还是住的地方跳蚤横生,往往一个人带全宿舍人都跟着受难。环境的恶劣不是从小就是家中‘小皇帝’的我所能感受到的。这也让我明白了青春年华对我们当代青年的重要性。
青春应以学习为基础。习近平同志一直以学习作为自己的人生要求,有很强的学习欲望。去梁家河的时候,他带了两箱书,接他的村民看着两个箱子小,拎上就走,结果很沉,后来一问才知道装的是书。习近平同志在他当知青的时候一直都在争分夺秒的学习,白天劳动,晚上学习,即使在那么学习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也依旧战胜自身的惰性,坚持学习。除了学习课本中的知识,习近平同志还努力学习劳动生活技能。
因为习近平同志在他当知青时实际上是比其他人要小两岁的,但他没有因为小而落后于别人。刚刚当知青时,他们的工分还不如一个婆姨,挑水不会挑锄草不会锄,甚至连草和苗业分不清。但随着他勤奋地学习,后来工分也和一个强壮劳力一样了。而反观我们如今的大学生,因为经历过残酷的高考,一进入大学便彻底放松下来,甚至以为自己的学生生涯已经结束了,开始学会旷课,熬夜打游戏等,堕落的速度令人害怕。因此我认为我们一定要把学习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积极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广泛涉猎,深入思考,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青春应用苦难来润色。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现在的学生已经很少有曾经我们父辈经过的困难,寒门也变得难出贵子。但这却恰恰是我们大学生所缺少的,没有苦难所磨练的人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上会步步艰辛。而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一点上却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在他当梁家村知青的时候,年龄最小,精神压力也最大,但他却坚持下来,没有被苦难打倒。但这七年的农村生活,却让他对农村、农民和脚下的热土有了切身的了解和感受,对改变国家、人民、民族的命运增添了毅然决然的抱负和担当。因此我认为,作为共青团员,应把苦难当作当作一种历练和磨练,在勇于吃苦、敢于吃苦、善于吃苦中锤炼意志,增长才干,努力使自己成长得更快、更好。
青春应用思考来升华。习近平总书记在当村支书时,因为陕北地方寒冷,冬天砍柴冷,因此他到四川学习,建立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并点火成功,不仅如此他还将沼液当肥料,使得庄稼长得更好,产量更高。而身为大学生的我们更是要把思考融入我们自身当中,不能死读书、读死书,最后甚至变成‘读书死’,思考是人生的动力;思考是力量的源泉;思考是一种认真的态度。只有勤于思考,我们的人生之路才不会变得迷茫。
脚踏实地,不忘初心。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一直强调的,我们也应脚踏实地的学习,不忘我们学习的初心,成为新时期大学生中的楷模。
17临床陈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