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中华文学闲来读文

我母亲(39)行得的人情

2021-08-15  本文已影响0人  寺外小老虎

母亲有好多人情往来,今天东家娶媳妇儿喝喜酒,明天西家小孩儿过百日陪称家,还有生了小孩儿的叫看欢喜。忙着地里的活儿,干着家务活儿,还要应付人情往来。十足的大忙人。

有时我们戏虐母亲:你以为人家叫你喝酒全是你的面子?书记在后面撑着呢。

每听到这样的话,母亲总有点儿不屑:“你以为我白喝人家的酒?你爹不当干部也少不了人情事非。当家过日子还有不走动的?那不过死门子了?我知道有些人请我是看村干部的面。就象给儿子说媳妇儿的,人家来看场时,叫我去陪客,那是给他们家撑架子。就是这样的,我也从不空手去,该搭的礼一点儿都不能少。

就说西头儿金冒家的吧,那么远送两个饽饽来,以前和她家都没来往,我就猜着她有事儿。果不其然,和儿媳妇儿打仗了,婆婆媳妇儿当了妈妈会(就是互相骂),孙子也不送给她看了。她贱,离不开孙子,又不好上门儿去要,这才来找我的。我去给她们说合好了,还拿了两包果子(桃酥)呢,不比她那俩饽饽贵?”

母亲说的确是事实,她不占人家的便宜。母亲常说:“干部有不当的一天,故土不能离,在村里你就得有人情往来。人情也分轻重,人家拿来两个,你得回人家三个,不能拿一样的。那样叫还息,总得多一点才好。”

弟弟的孩子过百日的时候,全村来了好多家。负责上礼的二大爷,一家家记得很清楚,以后母亲都一一回了礼。

有一个老人我很有印象,她夫家姓李,一辈子没开怀,要了一个女儿,长大后去了新疆。两家相距一条胡同,老奶奶瘦瘦的,小脚,挽着一个小发髻。他们当天没来,改日老奶奶来家里,倚在门框上,将手心里的一个小纸包递给母亲说:“孙媳妇,俺跟孤拐差不多,不愿往人跟前凑。这个小旋子送给小孩子戴,我留着也没用了。”母亲恭敬的接过来,很诚意的谢了她。他们家没有张罗客人喝酒的事儿,母亲逢年过节时,总记得去给老两口送点吃的。一个旋子旋着母亲的心,直到老两口都走。

不可否认,有的人家请母亲喝酒,是冲父亲的面子,但母亲都带着相应的礼物去人家里。她认为这是按人情事非在来往,不亏心不欠情。人家瞧得起自己是行得的好。

这一点在父亲退休后和搬家后再回村里都得到了印证。父亲不当干部了,人情往来却不能停下,谁家有红白喜事儿照例来请。也有人有变化,母亲都认为正常。来开发区搬家时,好多人听说后都来送行,好多人都哭了。

开始的几年,母亲想家,每年都回去一趟。每次回去都事先打送好礼物,在这边儿买好,分清送给谁,大体估摸的数儿。没想到回到老家,有些原来不走动的人家听说母亲回来了也热情的请吃饭,母亲便临时在村里的小商店买东西带去。去谁家也不空手,对于很困难的,还酌情给点儿小钱。回趟老家,小三千,母亲从不心疼,钱花的很欢喜。因此他们回到老家不用开火,一天三顿排着号吃饭。

临走前不告诉日子,但人们估摸着提前把花生油,花生米,白面,苹果就送来了。每次我带着单位唯一的皮卡车回去接,都装不完,剩下的东西再打发人送回去。

每次回来的路上我都埋怨母亲贪心,拉这么多东西找麻烦。母亲总是又开心又无奈的说:“他们打听住多久我都不说,哪知道他们就送来了呢?本来打算再住几天,送的几筐苹果怕烂了,才打电话叫你来接俺的。人家送来了,争犟半天,硬是不拿走,咱也给人送不回去,都是心意。庄稼人有什么稀罕的?也就地里、树上这点东西,硬不要,你叫人家怎么想?”

母亲说的在理。我无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