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散文

背唐诗07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024-12-18  本文已影响0人  千禾随笔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晴

继续记录背唐诗,其实已经背完十多首了。这首王勃的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之前应该熟悉,所以背起来并不费劲。诗中还有我们经常用到的经典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诗原文: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少府: 官名;之:到、往;蜀州:今四川崇州;城阙辅三秦: 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风烟望五津: “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君: 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同: 一作“俱”;宦游:出外做官;海内: 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比邻:并邻,近邻;无为:无须、不必;歧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初唐诗人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王勃14岁时应举及第,当了一名朝散郎,但不久就被唐高宗贬黜了。于是王勃便漫游蜀中,一度任虢(guó)州参军,又犯了死罪,幸而遇赦,但官职还是丢掉了。其父受他牵累,被贬为交趾令。他渡海省亲,不幸溺水而死,年仅25岁。

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别,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古诗有很多送别或留别的诗,诗中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但也有明朗乐观之作,王勃的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便如此。


这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给他这首诗。

开头两句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和行人的去向;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把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写了出来;颈联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尾联两句就此再推进一层说:“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离别而悲伤,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样地别泪沾巾。全诗韵译: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
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
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土豆随拍 // 长寿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