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确定 “知足”一定能“常乐”?
当听见她说:“反正我又不当教练,没必要那么努力。”的时候,我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这个笑说不上是为什么,也许是一种嘲笑,也许是一种无奈的笑,也或许,只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跟着笑。
她是一起练瑜伽的姐姐,大我5岁,经常性的给自己找个合理的理由停止“进步”。
一 差不多就行,不用太努力
记得有一次,一堂流瑜伽课,姐姐练到肩倒立时说颈椎疼不练了,练到起轮时说胳膊疼不练了,练到弓式说腰疼不练了。一节课下来,除了最开始的几个简单的热身动作,她好像也没正经上课,尤其是后半段,渐渐有难度的时候,干脆躺下来进入放松休息术。
前天我去练瑜伽,正要进去铺垫子,恰巧碰见了她。
她说:“你最近表现不好哦。”
我问她:“为什么这么说?”
她说:“这段时间,你都没怎么来上课。”
我笑了。“我出门了,刚回来”
她说:“哦,那还行。可以接受。” 然后就进教室了。
本来我还有话要说,只是话到嘴边让我憋回去了。为什么呢?因为没必要非说不可。其实我想告诉她的是:“我去进修瑜伽了。”
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真的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认知障碍墙,明明很简单的道理,就是没办法让对方接受。也许我们从一开始就不在一个频率吧。
有那么几天我上了几节私教课。她很不解的问我:“你都练得那么好了,还上私教课呀?”
另一个姐更奇葩,直接白了我一眼说:“大班课不好好上,上什么私教课呀?”
我倒是不生气,反正进步的是我自己,我就是觉得这话听着有点搞笑。
她们练瑜伽也有年头了,最少的3年,更久一点的是5年。可是姐姐们的瑜伽体式好像没什么进步,看着是每天都来,但是就是看不到进展。从我认识她们到现在,小说也有两年了。她们两年前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
唯一不同的可能是,从面儿上看,横叉竖叉有进步了。为什么说面儿上看呢?因为练过瑜伽的人都知道,能下叉和瑜伽练得好不好没什么太大关系。最多只能说柔韧性好了,但是,控制不了的柔韧性,它不叫瑜伽。
也许他们对“努力”有所偏见吧。她们眼中的努力就是为了达成某种目标,拼了命的努力就是不正常。而练瑜伽只是为了锻炼身体,点到为止就好,没有必要去刻苦去深挖。
但我认为的“努力”不是这样的。
在我看来,努力并不一定是争强好胜,也不一定非得达到某一个目的。我认为的“努力”其实是一种本能的需要。比如我学瑜伽,是因为首先我了解瑜伽的好,所以我好好练习,但是我努力,我精进,不是为了当教练或者跟谁争第一,而是一种身体需要,就好像一个婴儿从出生,抬头,翻身,爬,站立,走路,跑步,都是一种本能的身体需要一样。
在一个阶段呆久了,进步是正常的,不进步才有问题呢。总不能一辈子原地踏步吧。
三年前你问我:为什么我的头倒立怎么也练不好。
三年后你还问我:为什么我的头倒立怎么也练不好?
你说咱俩谁不正常呢?
再说了,有目标的努力挺好的呀。
二 你的出勤率,不代表你的效率
从05年接触瑜伽到现在也有13年了。由于各种原因,每年练习瑜伽的时间,满打满算不超过半年,为什么呢?因为身体不好,除了经常生病,还得经常去北京复查。再加上各种工作时间的不稳定,能实实在在去瑜伽馆的时间真的不那么多。
可是我从来没有松懈过对瑜伽认真的态度。因为我知道它对我意味着什么。只要我站在了垫子上,就会全身心的投入进去,从一呼一吸,到每一个体式。
我认为我对瑜伽是真心热爱的,或者说我对练瑜伽的自己是认真负责的。所以它也真心回馈于我。
但是很多人没有。在这个瑜伽馆有很多伽龄超过10年的人,她们的出勤率都在90%以上,可是效果却都不一样。一样的老师,一样的场地,一样的课。为什么有些人的进步那么明显,有些人却永远都在原地踏步,甚至退步?
我认为只有一个原因,就是自己的问题。而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观念的问题。观念是什?观念就是一种心理暗示,是一种看起来有点虚,实际上起决定性作用的元素。
当一个人选择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好的心理暗示能够帮助你越来越好,不好的心理暗示会让你离成功越来越远。
那个经常暗示自己“知足常乐”的姐。你能保证“知足”一定能“长乐”吗?但愿明年这个时候,你不会再问我同样的问题。
知足常乐并不是原地踏步,而是珍惜着当下,努力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