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父亲母亲

父亲

2017-06-17  本文已影响160人  stone_thinker

要给父亲写文章,已经不止一两年了。一直迟迟没有下笔,更多的是担心自己阅历不够,害怕写出的东西不够分量,抑或是自己对父亲的理解还不深入。但我还是决定把对父亲的认识记录下来,也算是自己当前人生阶段对父亲的理解吧。

我的家庭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祖祖辈辈务农为生。父亲生于20世纪60年代,兄弟姐妹5人。我有两个姑姑,两个叔叔,父亲在三个兄弟们中排行老大。父亲在几个兄弟姐妹中学习最好,一心想要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却无奈成为落榜青年。

1、落榜青年

父亲读书的年代,正好赶上文化大革命。用父亲常说的话,当时的教育口号是“开门办学”。教育理念是“知识青年到农村中去,接收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父亲由于出身农村,就不涉及这一条。但在当时,这运动,那运动的搞得风风火火,真正专心投入学习的时间很少。父亲说,“我们当时不像现在的孩子,能一门心思学习,当时都没人认真学习,只要你稍微下点功夫,学习成绩就能名列前茅”。父亲就是那种下点功夫学习的人之一,所以成绩一直很好。

后来,文革结束,1978年恢复高考。由于父亲读书时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因此有幸参加了高考。虽然有机会参加考试,但由于这么多年一直在搞各种运动,耽误了太多功课,所以第一次考试很自然地名落孙山。于是,父亲继续补习,准备参加第二次高考,满怀很大的期望,但是又一次无疾而终。我到现在还是很佩服父亲的执着,他坚持复习,要迎接第三次挑战。这一次,他是下足了功夫,立志要拿下考试。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次考完,父亲感觉效果很好。在焦急等待考试结果过程中,家里还托人询问了父亲的考试成绩,当时不像现在网上阅卷,结果可以查询。当时只要教育部门有内部人士,就可以查到考试成绩。

好消息终于来了。家人委托的那个拐弯亲戚回话了:父亲的考试成绩已经过了提档线,在家等通知就行了。家人沉浸在一种欢乐的气氛中,父亲更是难以掩饰激动的心情,感到这几年的奋斗总算有了结果。

于是,等待,焦急地等待。但是等来的却是体检中一个检查项目不过关、不予提取档案的结果。这对父亲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当初检查结果出来时父亲还特意问了,医生说那一项检查结果不影响考试录取。这样的结果让人难以接受,后来家人又托熟人帮着打听,最后确认是有人做了手脚,故意挑毛病,把父亲的名额给顶替了。对于这样的结果,父亲真的难以接受。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地道的农民来说,委托的人没有权利,又没有钱找其他关系,对此也只能无可奈何了。

后来听大姑说,当时父亲得知消息,在县城的舅舅(也就是我的老舅)家哭的满地打滚,几次都哭晕厥过去,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三年,这三年的努力他得到的竟是这样的结果。然而哭过清醒之后,也只能认命了。继续复习再战已无可能,因为考试科目已有了改革,增加了英语还是别的什么,父亲说已经无从再考。于是,父亲怀着失落的心情回乡务农了。

2、回乡务农

由于本就出身农民家庭,所以高考落榜,回家务农自是顺理成章的事。后来父亲和母亲成亲,开始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当时国家土地下放,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们和爷爷奶奶、叔叔姑姑们都在一个大家庭生活,父亲很自然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下地干农活、赶骡子车、拉砖拉土、蒸馒头、做蜡烛……生活辛苦且充实。

随着孩子们逐渐成家,大家庭的集体生活难以维持,于是开始分家。父亲带我们搬出去到村西头建房安家,开始了自己白手起家的生活。之前在大家庭,所有的苦力、收获都交给了集体,分家也没有得到什么钱物支持,对此,父亲没有一丝怨言。从分开家开始,父亲和母亲开始全力抓农业生产。大力种植经济作物,做详细生产计划,就像我们国家的五年计划一般。我后来从他们的记事本上看到一些内容,感到当时的他们,生活虽简朴,但是很认真。父亲与中央精神保持一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力发展经济作物,农田只种植棉花、辣椒、大豆等经济作物,后来他们的努力也有了成效,种植辣椒和棉花的技术在村里是出了名的。

务农的生活就是这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夏秋冬,随季节而动。父亲带领母亲全身心投入农业生产,他们的生活简单又辛苦。虽然父亲没有通过高考改变命运,但是由于有文化知识,他在家务农有着自己的思路和计划,用父亲的话说,“不管干什么,就要想办法把他干好。你们在学校就要好好学习,我们在家种地,就把地种好”。这些简单纯朴的道理,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

3、下海经商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市场经济开始活跃,做生意在农村逐渐火热流行起来。起初,我的二舅到市里闯荡,后来在省城摆摊卖水果,逐渐站住脚跟。

父亲由于要种地,要照顾家里老小,只在秋天播种完,才有一段闲暇时间。于是,父亲就在农闲时节,到省城跟随二舅做一些小生意。当然,主要也是摆摊卖水果。父亲在省城结识了许多做小生意的朋友,他们在一起摆摊,租房子住。大家彼此关系不错,平时嘻嘻哈哈,有事了还能有个照应。由于父亲年龄较大,为人诚恳,大家都尊称他大哥。当时,他们都没什么钱,做的都是小本生意。大家每天蹬着三轮车上货、摆摊、收摊。那真是一个淳朴的年代,大家还会一起谈生活、谈理想,有说不挣到大钱不回老家的、有说要做百万富翁的,父亲当时说的也很实在,“不求什么大富大贵,只要能够平稳度过这几年,让家里的孩子能够上的起学,老人都能够平安生活就知足了”。

后来,那些一起做小生意的朋友有几个发达了,开超市,开饭店,生意越做做大。现在二舅也跟他们在一起,发展的都很不错。这真是应了那句话,“梦想一定要有,万一实现了呢”。虽然父亲没有像他那些发达的朋友一样,但是他当初的愿望也算是实现了。几个孩子都顺利完成了学业,老人也照顾的很好。既没有耽误家里的农活,还让生活平稳过度,我们的生活虽然平淡,却也有滋有味。

家里农活很多,母亲一个人又忙不过来,父亲只能农闲了做点小生意。后来,父亲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开辟了自己小生意战场,一直到最近几年都在那边忙活。生意不大,但很辛苦,父亲却做的很起劲,他是一个闲不下来的人。

4、子女教育

高考落榜是父亲内心的一个伤疤,没能通过教育改变命运是他的一大遗憾。所以,他对教育有着极大的关注,尤其对我们几个的教育特别重视。他一直秉持一个简单的价值观,“农村孩子只有通过高考,考上大学才能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还有一点,就是希望我们几个都能够考上大学,完成他没有实现的理想。

我们读书时,村里的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大多不是很关注。多数都是放养,家长们的想法大多数,”学习好就继续上,不是学习的料就及早回家帮衬家里”。父亲从来不是这样,他不断给我们灌输上学的好处,即使是下地干活,也不忘了勉励我们。“农民风吹日晒,多辛苦啊,不好好学习,你想一辈子在地里受罪吗?”可能是潜移默化的力量,我们几个从小都很爱学习。而我,从小就被周围贴上了”长大就注定是大学生“的标签。

虽然父亲对我们的学习很关注,但又不让我们做只顾学习,不问农事的孩子。平时,我们几个放学了也要做农活,尤其是农忙时节,更是跟着父母没白天没黑夜地忙活。这非但没有影响我们学习,相反更增加了我们学习的动力。父亲常说,”学习没必要总是闷在屋里学,干活时只要一直想着学习就好了“。

在父亲的不断鼓励下,我们几个都很争气,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姐姐读到初三时,感觉考高中无望,就加入了退学大军。父亲当时在外做生意,不知道此情,等他回来,事情已成定局。于是,在我考取高中后,他又托关系给姐姐找到一个上卫校的机会。我上高中,姐姐到市里上卫校。后来,我没有辜负期望一路高中、大学、研究生直到现在,妹妹也考取了省城的师范大学,现在当上了人民教师,我们成为了家人的骄傲。母亲总是说,你们考上大学是完成了你们父亲的一个心愿。

父亲的教育理念很单纯,就是希望我们能跳出农门。因为他清楚,做农民太辛苦了。他就是抱着这样的理念一路上不断地鼓励我们,给我们打气,才让我们有了今天的成绩。虽然我知道,我们的一路走来不能简单归结为实现了父亲的理想,但是父亲的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

父亲不但重视我们的教育,重视抓家里的经济建设,还是一个热心的人,热衷于家族里的红白事务,那也是老家不可忽视的传统习俗。

5、家族事物

家乡还保存着古老的传统,我们有着自己的大家族,逢年过节祭祖跪拜的仪式也还有的,最稀松平常的要算是家族中的红白喜事了。虽然国家政策一直在严禁婚丧事大操大办,但是在我们那个偏远的地方,这样的政策起不了什么作用。传统是一种文化,文化是长期形成的,这种文化根植于人们的骨髓。这就是地方习俗的威力,或者说是文化的力量吧,虽然已不是新时代的文化。

随着年长者逐渐逝去,年轻者又没有什么威望。父亲由于说话办事比较有分寸,为人踏实诚恳,逐渐成为家族中有些许威望的人。赶上谁家办理红白事什么的,都会叫父亲过去帮忙管事。你别说这管事的,还真不是随便哪个都干的了的。用母亲的话说,那得是“明白人”才能胜任的,说话间充满着对父亲的膜拜。我在《红楼梦》读到,凤姐当管家操持贾府实务,感觉到父亲所从事的大抵是这样一种角色。红白喜事,涉及到人情往来、酒席招待、迎亲送友以及事后的算账分东西……没有一定的统筹管理能力,这样的事是很难拿下来的。

父亲也热衷于做这样的事,一方面不辜负大家对他的尊重,另一方面,也算是为家族里做一点事情。在农村大家族这样的环境里,人情之间就是这样,遇上事情,大家互相帮助,彼此捧场,事情才能办得热闹红火。

6、生活态度

父亲是一个生活积极乐观的人。他一直坚信勤劳致富,也一直践行着这样的理念。他是一个不能够闲下来的人,尤其难以忍受的是每天无所事事。他每每看到村里那些每天打打牌、晒晒太阳、闲扯淡的青壮年时,总是感觉他们是在浪费生命。

他总是说,”那样的人活着有什么意义呢?不创造一点生活价值,就是在等死嘛“。他虽然总是说,既要勤劳挣钱,又要舍得花钱,钱不是省出来,是挣出来的。但是他总也不舍得花钱,生活中总是能节俭就节俭,买一件衣服考虑半天也下不了决心。

父亲就是这样一个既勤劳又简朴的人,他对生活有自己的理解和认知,虽然在与时俱进方面仍需继续学习,但依然值得我们这些做儿女的去尊重和学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