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教育3
良好的班集体始终激励着学生不断进取。班集体如何健康良好地运作,班级凝聚力就成了关键。在建班之初,我尝试把集体,团队这些词汇灌输给学生,然而事实,在学生眼里这仅仅是口号,这些词是外来的,在他们的意识形态中还没有萌芽。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个孩子都会有觉醒的过程”,而班主任则必须学会等待。
教育需要教育者尊重孩子,能在与孩子的交往过程中不断调节最适合孩子的方法与最适合孩子的节奏。学校一年一度的大合唱来临了,当文娱委员告诉我,音乐课上,有几个同学因对班级选的曲目不满意而罢唱。听完这汇报,我非常生气,但静下心来,这何尝不是一个教育的机会呢。于是在下午的班会课上,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梦田》这首歌你们怎么看,它适合我们在大合唱唱吗?一节课的讨论有了初步的共识,更重要的是在讨论中,我发现学生有了参与到班集体的意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学生排练变得更加的认真。
有个小插曲很让我意外,当发现男生的绿衬衫少了一件,有个男生一声不吭地就去做了一件。更让我感动的是表演那天,学生们为了舞台效果,也可以说为了集体的荣誉,竟在寒冬脱掉了包裹身上的袜衣。一些同学说“我人生中的许多第一次都在今天”,“这一波三折的大合唱会成为我记忆中最为宝贵的一幕,三班是一个集体”,“指挥超好的汪豆豆,嗓子不好却一直跟唱的男神……三班有你们,三班不散”。
“慢”教育理念就是告诉老师“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学生德性的养成非一朝一夕,这就需要教师学会耐心的等待。在等待的过程中要善于捕捉机会,教育不是疾风暴雨般的荡涤,更不是强权高压的灌输,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渐染,是一种顺其自然地发展。“我们渴望三班成为永远屹立在实中之巅的传奇,我们就只有先让自己优秀,继而我们的三班,君临天下”,“三班遇到你们,遇到47/47,无限荣幸”。等待是对个性的发现与助长,是生命成长的催化剂,也是孕育惊喜的历程,作为班主任,学会在“慢”中等待,以“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心态在教育中反思,在反思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