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母爱》:母亲,这份职业专业而伟大
202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9月份儿子突然开始不说话,不上学,害怕跟小朋友接触,只是想呆在家里。这场突变对我来言像是一场天灾,努力过,绝望过,一度责怪自己不是一个好妈妈,每天只想着工作。无数次从半夜梦中惊醒,仿佛顿悟到儿子的原因,躺下之后,依然是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彷徨的自己,每天除了工作和陪孩子之外,就是卷成一团,看育儿和心理学的书,希望可以找到原因,找到解决方案,解救我那彷徨的灵魂。儿子在做心理咨询,书成了我的心理咨询师:《游戏力养育》帮助我们如何跟孩子建立关系;《父母效能训练》教会了如何跟孩子好好说话的实操方法;《全脑教养法》开启一套“整合”教养方法,为孩子的处理创伤开启一扇窗;而《原生母爱》对我而言,它的作用可以说是一瞬间的顿悟,让我看清亲子关系谜团,深深的理解到:妈妈是孩子一出世最先建立关系的人,妈妈是所有关系的关键所在,是人的一切最基本心理的源头。正如佛洛伊德曾说过:“婴儿和母亲之间的关系是独一无二、无可比拟的,作为最早也是最稳固的爱的对象,以及今后所有爱的关系的模式,母婴关系一旦建立就一生不变。” 妈妈这个角色如此复杂而艰难,它没有best practice,甚至当你成为她的时候,本身还带着原生家庭未治愈的创伤,却承担着把孩子抚养成为拥有安全感幸福的成年人。
作为父母的我们,面对这如此艰巨的任务,都想取得那专业的圣经,找到可以简单可执行的操作方法,帮助自己走出原生母爱的创伤,同时承担好养育者角色,成为伟大的母亲。那专业的圣经就是《原生母爱》,它是韩国家庭咨询的最高权威者李南玉编写的书籍,写了代际创伤给孩子造成的各种心理影响,给出了解决这种心理危机的方法。借此帮助大家持续且有效地理解自己,进而改善与妈妈的关系,在照顾好自己的同时,更好承担父母的角色,尤其做好母亲养育者的角色,成就孩子的幸福人生。
书中提到4中类型的妈妈,给孩子成长带来了创伤,至今影响着孩子的生活。母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这样的“不负责”养育者,演绎着错误的行为,给孩子未来的生活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你有没有在养育中徘徊和纠结?是否现在正游走在错误的养育当中,重复着上一代原生家庭的模式,一代代的延续下去,是否觉察自己是下面四种养育行为的哪一种?
第一种类型需要学会放手的母亲。
这一角色的母亲会安排好孩子的一切,控制欲特别强,想让孩子严格遵循她的安排来生活。爱有时候抓得太紧就是一种伤害。孩子因为这份爱的枷锁寸步难行,对这类孩子来说,他的痛苦在于,无法独立。妈妈总觉得自己的孩子还小,不懂事,凡事包办,从不给孩子独立的机会,孩子即使成年了,也无法与父母分开,无法拒绝父母对自己的爱。
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妈妈承担孩子的问题,职责不清,混淆到底谁来解决这个问题,身上背了很多不属于自己的猴子。这时作为母亲,我们需要学会放手,分清问题归属,子女是单独的个体,他有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梦想,你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
第二种类型是家庭关系中错误定位“父亲”的母亲。
妈妈将子女当作夫妻关系的筹码,孩子沦为了家庭关系的牺牲品,对这类孩子来说,他的痛苦在于接受了那些属于妈妈的情感。妈妈总把自己对爸爸的不满、怨恨说给小孩子听,小孩被妈妈的情绪影响,可怜妈妈,怨恨爸爸,长期以往,以后凡事都觉得如果自己不站在妈妈这边,妈妈就会受到伤害,我不能做背叛妈妈的人。会让孩子背负太多,有时候甚至觉得自己是累赘,是因为自己的存在导致父母的关系不好。这样的孩子从小便无法与爸爸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也因为妈妈的影响,长大了也很难有自己考虑,很难拥有自己的想法。
它的根源也在于妈妈混淆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边界。虽然这两个角色都是家庭中重要的成员,但是孩子不属于任何一方,是独立的个体,妈妈需要清楚自己与丈夫的关系需要自己去维持与经营,不能捆绑自己的孩子,孩子需要母爱也需要父爱,要放开孩子的手,让孩子找回与爸爸的感情,才能让孩子拥有自尊、自信的人。
第三种类型是不管不顾、不会爱的母亲。她们不懂爱的表达,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爱。于是对孩子不管不顾,让孩子们感受不到母爱,感受不到家的温暖。她们是孩子口中的坏母亲,就如电视剧《都挺好》里苏明玉的母亲一样,她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对女儿的爱,导致最后苏明玉和家里关系的破裂。苏妈妈不是不懂爱,她只是因为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而已。因为她的母亲就是这么对她的。
它的根源在于妈妈不具备上岗的主要技能爱的能力,缺乏母亲这个专业核心岗位能力。孩子和母亲的养育问题,也是关系问题,照顾好孩子,需要关注孩子的真正需求是什么,要和孩子共情,给予他们真正需要的爱。
最后一种类型是区别对待孩子的母亲。这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重男轻女或者对家里某个孩子特别偏爱的母亲。前面提到的苏妈妈也是这样的类型,她对苏明玉大哥的支持,对她二哥的偏爱,唯独对苏明玉严苛。男孩子在她们家永远是被宠爱的一方,而懂事的苏明玉只能一步一步地退让,最后离家出走和家里断绝关系。不是苏妈妈想这样,也不是苏明玉太过倔强,在她们的家庭环境下,就形成了这样的状态。
它根源是妈妈要处理好重要工作的平衡,要适当地放下自己的偏爱,多给一些关注给被忽视的孩子身上,让他们感受到母爱,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和其他人一样多。
你是上述哪个母亲那 ?作为养育者的我,正重复着第一种类型和第三种类型错误行为,不具备养育孩子的核心能力,对儿子高期待和高控制,手持“原生利刃”向儿子砍去,却想着“一切都是为你好”。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育儿问题,当然这并不是此事件的主要原因,但是却让我深刻反省了自己,如何做出专业而正确的行为,走出错误的角色,能够做好“妈妈”这个职业?这里有一个心理学的通用法宝,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如果出现了问题,一定会提到约翰鲍尔比的依恋理论说起:
依恋,一般被定义为婴儿和其照顾者(一般为母亲)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它产生于婴儿与其父母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是一种感情上的联结和纽带。
1. 安全依恋关系中的孩子与母亲在一起时能舒心地玩玩具,并不总是依附母亲,当母亲离去时,明显地表现出苦恼。当母亲回来,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很快平静下来并继续玩游戏;
2. 回避型依恋关系中的孩子,得不妈妈的关怀与照顾,这种情况下长大的孩子会形成一种负面的思维模式:“世上没有值得我信任的人”、“这个世上除了我,什么也没有”因为没有建立信任关系的经验,因此他们谁也不相信,干脆不与他人建立关系。
3. 抵抗依恋人格的孩子是因为妈妈的爱与关怀毫无规律,不是在孩子需要时出现,而是妈妈愿意给予才出现,因此孩子为获得妈妈那不确定的爱而变得终日不安。
4. 混乱型依恋人格的孩子多是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非人的暴力、压迫等虐待,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
依恋关系,孩子与妈妈建立的关系是孩子一生中所有关系的基础,是孩子生命中最根本的力量。安全依恋会给孩子带来一生的幸福,而其它三种依恋会对孩子一生有所影响。也就是孩子长大成人建立自己家庭,在与下一代的关系中会反复出现一种固定模式。觉察一下你和你母亲是什么样的依恋关系,很遗憾的告诉你,这种关系遗传的,可能现在你和你儿子或女儿就是这样的依恋关系。幡然醒悟,我和妈妈的依恋关系是矛盾型依恋,与儿子的依恋依然是矛盾性依恋。现在才发现,我们分离的时候,他总是哭闹,我一直比较恼火,觉得他不懂事。原来跟我的养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好可怕呀!一份工作,如果我们犯了错了,也许可以承担所有的责任。而妈妈这份工作,我恐怕很难承受这份责任。做一个妈妈,这份职业专业和艰难,但是我们一定要做好,因为哪个母亲都无法承担那份失误的责任。希望书中的一些小的技巧能够帮助到你们:
1. 避免四种错误角色
提到四种错误的角色:职责不清(需要学会放手的母亲),权力错位(家庭关系中错误定位“父亲”的母亲),缺乏能力(不管不顾、不会爱的母亲),重要工作任务时间分配平衡(区别对待孩子的母亲)。承担养育者的角色,就要避开这四种“不负责”的决策,时刻在与孩子相处当中,不断觉察自己,觉察与儿子的关系,避免进入错误的角色。尤其原生家庭有过此类经历,一定时刻觉察,担任好自己的角色,这个是可以避免的“雷区”。
2. 逐步修复依恋关系
如果你和孩子依恋关系是安全依恋,恭喜你,你是一个出色的母亲,成为养育职业的佼佼者。如果你和孩子除了安全依恋以外,其他三种依恋关系,不要担心,逐步来修复。恭喜你,现在意识到,发生改变,你们的关系还有可能变成安全依恋。从心理咨询角度,家庭治疗是最好的方法,作者也提到很多这样的案例。对于我们现在的养育者,孩子年龄在25周岁以下,可以在生活中逐步培养我们的养育能力,成为专业的父母。平时多观察孩子,在孩子有需求的时候,多陪伴,满足孩子的需求;当与孩子有冲突的时候,主动与孩子建立链接。作为专业的父母,一定要明白一个原理,我们和孩子的关系一直是断裂-链接,再次的断裂和链接。生命不止,我们的关系一直在重复以上的真理,需要做的就是母亲要主动链接,让关系重新恢复建立,减少原生的创伤。有矛盾有冲突不可怕,生活就是一团麻,这团麻可怕的之处是长期不处理,成为创伤。专业的母亲知道怎么使用创可贴,帮助孩子让创伤被看见,被疗癒。
3. 整合左右脑
当孩子与父母发生冲突,遇到意外这样的重大的创伤,我们需要帮助孩子主动描绘发生的时间,说出情绪,认清问题的原因,共同找到解决方法。当孩子通过左脑把事件的情绪和创伤的过程描述出来,右脑就被看见,达到左右脑的整合,创伤被看到,也就不是创伤了。
作为母亲,我们承担这样一个角色,我们需要鼓起勇气,觉察自己的创伤,审视背后的故事,缓解原生的痛,同时也要成为专业的养育者,和孩子建立安全依恋,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原生母爱,成为专业而伟大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