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双减政策的一些思考
最近看到一篇对教育双减分析的视频,引发了我对双减的思考。
我在教育行业从业有10年以上时间,前两年还在西南一家较大的教培机构工作过4年左右时间。那些年教培行业确实发展非常好,我们公司也正处在黄金发展期,2年时间从30多个校区扩张到将近200个校区,然而国家“双减”政策一出台,行业哀嚎片野,瞬间从朝阳行业,变成夕阳行业。
这两年虽然离开了教培行业,但对教培行业的关注,以及双减后时代的教育思考却没有停止。毕竟为人父母,孩子以后也会上学,做父母的需要去思考,在此背景下如何培养孩子,以及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
“双减”政策出台,已经有两年时间,并且前不久教育部出台《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也将在10月15日正式落地,标志着国家会坚定这一政策不会动摇。
“双减”政策从诞生之日起就被议论纷纷,是好是坏至今仍然存在相当大的争议。
我认为要评价此政策不能仅从自身角度出发,需要从不同主体或不同角度出发,才能更全面理解该政策带来的影响,以及作为家长的我们在此背景下应该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教育。
首先从国家层面,为什么会出台“双减”政策?
- 1)鼓励生育,减少养育成本。
这点很好理解,最近10多年的发展,国民收入水平上升,对教育投入逐渐加大,甚至内卷到很多有钱家庭都无力承担。我之前在教培行业时了解到,在成都有些有钱家庭,为了提升孩子成绩,甚至每周坐飞机到北京找名师补课。还有很多媒体报道,暑假孩子补课费超过10万元等等情况非常多。 - 2)减少民众对教育怨言。
这里的怨言更多是不公平带来的怨言。毕竟减负不是今天才有的声音,从90年代国家就已经在提倡减负,但正在落实减负的仅仅是普通的公立学校,而那些重点公立学校、私立学校以及校外培训机构不仅没减负,还在通过各种方法增加加负。这对于很多没有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的大多数人来说肯定是不公平,他们的抱怨也一直存在。 - 3)影响国家安定团结
如果长期的不公平,必定会导致底层民众对知识改变命运这在中国唯一可以实现阶级跃升的机会丧失希,这对国家的安定团结也极为不利。 - 4)中高考作为筛选人才的工具属性削弱
因为教育的不公平,导致底层家庭以及普通家庭考上好大学的概率必然降低,而通过中高考筛选出来的人才,是否是考补习补出来的,而不是靠自己的天赋与能力。 - 5)过多优秀毕业生进入此行业,浪费国家人才资源
因为过去教培行业的蓬勃发展,导致此行业毕业生的薪资较其他行业高很多,在成都如果是清北毕业的保底二十万,工作几年50万以上是很轻松的事。其他985/211的毕业生毕业几年也能拿到20-30万左右的收入。因此,每年培训机构招聘应届毕业生是最多的,各大高校大学招聘会都有培训机构的专场招聘。这一方面导致公立学校很难招到优秀老师,另外其他行业也很难找到优秀毕业生。
综上,从国家层面打击教培行业理由是非常充分的,从长远来看也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只是唯一需要诟病的是,颁布如此大的政策,没有一个缓冲期,让大量校外培训从业者措手不及,亏损巨大,甚至很多倾家荡产。
其次从教培机构角度,这次双减对他们的影响是什么?
对于普通家长,了解市场供给端的变化对是否选择培训机构,选择什么样培训机构我认为也是非常必要的。
- 1)全国性连锁培训机构市场份额极度萎缩,并且在逐步转型
无论是新东方、学而思还是线上资本加持的教培机构市场份额都已经极度萎缩,关闭大量校区,已上市的新东方、学而思股价直接从几百美元跌落至几美元。当然他们也在积极寻求转型,比如学而思应用自己的技术实力,向教育科技企业转型,推出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学习系统,新东方则积极探索线上直播,开创了东方甄选,当然还有些在积极探索非学科类的培训。这些举措都证明,全国性连锁培训机构已逐渐淡出学科类培训市场。 - 2)区域性连锁培训机构市场份额也极度萎缩
区域性连锁机构不像全国性机构有资本加持,它们更多自负盈亏,没有太多资本和实力探索转型,更多的是关闭不合规校区,保留盈利校区。这个阶段因为供给减少,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保留下来的校区大体盈利情况还是很好的。 - 3)小机构或工作室快速发展
因为全国和区域性机构树大招风,第一轮双减政策减的主要是它们,因此为规避双减的政策风险,大量没有证的校区关闭,但培训需求并没有下降,机构里面优秀的老师出来自己开工作室或成立小的培训机构非常多。而之前的政策也很难打击到他们,因此野蛮生长很快。但是10月15日教育部颁布的《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主要针对的应该就是这些小机构,具体政策如何执行,对小机构的影响还需看各地的执行力度。不过从国家层面是既要大老虎,也要拍苍蝇。
最后从家长角度分析双减后对我们的影响,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
这里分析家长不能一概而论,因为社会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中国家庭收入有比较大的差异,双减对不同家庭收入的影响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不同收入的家庭来分析。
根据网上数据,中国收入10万以下低收入家庭占60%,10-50万中等收入家庭占30%,50万以上高收入家庭占10%(这只是大致划分,没有严格数据标准)
- 1)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双减政策无疑是巨大利好,他们是被迫参与内卷的,市面上没有那么多学科培训一方面焦虑会少很多,另一方面从升学的公平性上也要高很多。
- 2)对于中等收入家庭,他们既有能力又有动力参与学科培训的群体,双减无疑对他们是利空。毕竟需求没有降低,但可供选择的教培机构变少且质量也大不如从前,价格一定会更高。这部分家长,我的建议是有条件能补就补,不要受国家政策影响,中高考不变(也不可能变),该卷还得卷。
- 3)再说高收入家庭,应该说双减对他们没有太大影响,该请名师还是请名师,该上1V1还是上1V1
以上从国家层面,校外培训机构层面以及家长层面浅显地剖析了双减带来的影响,希望对大家理解双减政策,理解教育行业有一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