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4/1000】读书金句
2022-02-28 本文已影响0人
温暖的娟子
01
佛教修行最基本的要求是断恶行善,
断十恶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恶口、不绮语、不两舌、远离贪心、远离害心、远离邪见。
在此基础上再行持相应的十善业。
不用说解脱道,即使只求人天福报,也是要努力做到这些的。
我不清楚你所说的“十足的好人”是否包括这些。
02
佛教所说的“积累”,落到实处其实做的是放弃。修行者通过六度修行,哪一个不是在教你放弃?
布施,让我们放弃财物、冷漠和怯懦;
持戒,放弃逃避之心和种种不良习惯;
忍辱,放弃傲慢、焦躁和敌意;
精进,放弃惰性;
禅定,放弃散乱、攀缘带来的快感和安慰;
智慧是前五度的结果,最终我们将学会放弃对自我和实有的各种执着。
03
《正见》传达的一个简单道理就是,如果一个人接受以下四个真理,那么他对生活的感受就会大不相同:
①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诸行无常)
②一切情绪皆苦(诸漏皆苦)
③一切事物皆无自性(诸法无我)
④涅槃超越概念(涅槃寂静)
04
情绪的根源:(不存在的)自我
所有种种不同的情绪及其结果,都来自于错误的理解,而这个误解来自一个源头,也就是所有无明的根源——执著于自我。
当我们看着自己的身体(色)、感受(受)、想法(想)、行为(行)和意识(识)的时候,我们制造出一种自我的概念。
人们把这种概念视为恒常而且真实的。我们全都被自我所迷惑了,执著于谬误的自我,不断地制造更多的无明,导致了各种痛苦和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