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六郎生平
杨延昭(958—1014年),陪葬于永安县(今河南巩义宋英宗永厚陵)本名延朗,幼随杨业征战。故人极重名讳。因延郎二字与道士玄朗相冲,故自幼改名为延昭。延昭和延朗只差一字,却大相径庭。朗为晴空万里,昭为昭告,昭显。
雍熙三年北伐,杨业率军攻应、朔等州,延昭为先锋,时年二十九岁,战朔州城下,流矢穿臂,战斗愈勇,终于攻下朔州。其父死,便担负起河北延边的抗辽重任。雍熙北伐之后,延昭在景州(今河北景县)、保州(今河北安新县)等地抵御辽军侵扰。
古代战场金戈铁马,英勇将士个个视死如归。舍家舍业为国效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契丹贵族又一次向宋朝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宋军节节失利。当时杨延昭正守卫遂城(今河北徐水县东),九月初,辽军攻遂城,杨延昭等人飞书告急,请求增兵为援。河北大将傅潜畏怯不敢出,遂城遂为辽军所困。于是,遂城城小无备,辽军攻围甚急。杨延昭虽指挥部队将他们一次又一次打退,而由于萧太后兵临城下,自执桴鼓督战,矢飞如雨,危势并不稍减。城中守军不满3000,众心危惧,延昭则从容自若,悉发城中居民丁壮登城,被甲执械,日夜护守。一直坚持到十月间。时当初冬,本不甚冷,适值寒潮,气温骤降,杨延昭命城中军民汲水浇灌城墙,一夜之间城墙变得又坚固又光滑,俨然一座冰城,辽军攻城不下,只好绕过遂城进攻别处。这次战役结束后,杨延昭等即威震边庭,人们称杨延昭守卫的遂城为「铁遂城」。宋真宗特意召他询对边策,并称赞他「治兵护塞有父风」。
铁遂城又叫寒冰城,是六郎的经典战役,从此,辽军开始忌惮六郎,六郎文武双全,也为后来遭奸臣所害埋下伏笔。
咸平四年冬,契丹再发兵寇边,杨延昭与杨嗣共守保州,设伏兵于遂城西北之羊山,待辽军攻城,即以少数骑兵自北诱之,且战且退,至羊山下,伏兵四起,尽歼辽军。杨延昭以此功升任莫州团练使,这就是著名的「羊山之伏」,当地居民为纪念这一胜利,因改羊山为杨山,或曰「藏兵山」。
六郎一生大小战役数百,古代名将之风跃然纸上!
景德元年(1004年),辽圣宗、萧太后率兵大举南侵,一直深入到黄河北岸的澶州,宰相寇准信赖杨延昭等名将,力主抵抗。杨延昭当时上书建议,乘辽兵大举南下之际,出兵取幽、易等州,但宋真宗根本没有挫败辽军的信心,杨延昭的建议没有被采纳。澶渊之盟订立后,杨延昭以为国耻,乃拒绝朝廷「勿伤北朝人骑」之命,与张凝、石普等痛歼辽军。
纵观历史,历代名将无不建功立业而为庸君所累。六郎如此,英雄如此,百姓民心摧残,不无揭竿而旗。
杨延昭景德二年(1005)正月,“改任保州知州兼缘边都巡检使” ,“升领(保州)防御使,后又改任高阳关(今高阳东)副都部署,加如京使。 ” ,连任九年。这时的高阳关正职——高阳关都部署不是别人,正是宋代另一名“镇守三关”的名将“沧州无棣人[今庆云县]张凝”,庆云张凝,可以说是杨六郎的“老战友” 、“老上司” 大中祥符七年(1014)正月初七,杨延昭在高阳关任所去世,终年5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