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智库)黄铭峰 :一种超越有限认知的英语教学理念与模式实践(
作者:黄铭峰
本文大概3054字,读完共需4分钟
智库研究员简介:
黄铭峰,通识教育战略研究院院长,通识智库研究员。战略史学与应用心理学专业背景,通识教育机构创办人,校长。资深教育规划师、生涯规划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测评专家。
主要研究领域:钱学森教育“世纪之问”的研究与探索,中外教育智库运营模式、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青少年生涯发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规划、职业规划等。
通识教育是一种针对有发展潜质、智力较高、内在推动力强大的未来精英少年的精英教育模式。
这样的未来精英少年,就是钱学森所提倡的“优秀拔尖人才”的培养对象。
未来的世界,随着中国的国家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必将在世界上承担起更为重要的领导责任。
而要担负起这样的世界级责任,必须要有一大批最精英的优秀人才。
这些精英人才必须要具备以下的几点素质:开阔的国际视野、很强的人文素养、扎实的跨领域知识体系、大量的社会实践、多门外语的熟练运用能力、体魄强健精力充沛、情感丰富善于沟通、具有很高的创造能力等。
这是判断一个未来的精英人才是否具备全球领导力标准的核心指标。
要具备以上的能力,学习各国的文化历史、思想价值观和风土人情是每个精英学生候选者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素养,而要实现这种基础的知识体系储备,熟练掌握一到多门外语是一种必须要具备的才能。
从目前中国的外语教学的现实情况来看,中国学生从幼儿园开始直到大学毕业,主要学习的外语还是英语,而且中国式英语最终还是培养了很多听说读写都比较薄弱的年轻学子。
这些学子在国内感觉不到自己的英语水平的程度如何,觉得只要大学毕业英语达到六级水平就可以自由运用交流,但实际情况是一旦有机会到了国外基本上就成为了“哑巴英语”,完全无法和英语国家的普通人进行日常最基础的对话沟通交流。
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中国人的英语是为了应试教育的需要而设计的,很少考虑实际的使用效果。
所以,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四十年间,中国人的英语水平进步缓慢,很多人拥有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但连几句日常打招呼的英语也说不好,更别提和外国人就行深入的思想沟通交流。
出现这样的原因,是一种本末倒置的现象,一个拿外语自己跟自己玩的民族,如何在将来去领导世界?
中国的精英少年如果不能掌握一到多门外语,如何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
每年的假期,中国的精英少年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度,如何与当地人进行文化和习俗上的沟通交流?这些都是我们当下要深入考虑的问题。
英国经济学人麦迪逊预测中国将在2020年之前,GDP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必然进入到盛世期。
而与之相匹配的可以进行全球管理协作的精英人才是否有足够的基数储备,他们有没有能力与世界各国的精英进行全面的体系化竞争,这都是摆在中国面前的一道最大的高等级人才教育难题。
所以,通识智库认为中国的外语教学必须要尽快改革,尽快从应试型英语教学向应用型英语教学方向转变,在2030年之前要培养出一大批符合国际竞争要求的高等级精英人才。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要开始培养不仅仅是英语流利沟通的学生,而是同时掌握2-3门外语的多语种人才,以适应未来世界竞争的人才需要。
在国外很多发达国家,已经从中小学期间就开始多语种的教学,国内的一些私立国际学校也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
但中国很多的公办学校仍然在沿袭着固有的思维模式,对外界的变化缺乏应有的敏感度,甚至很多学生家长也意识不到世界教育的变化走向,仍然在应试型英语教学的道路上“一条道走到黑”,在无知中耽误了孩子的前程。
笔者曾经与很多家长交流过外语教学的观点和建议,有以下几点:
1、英语学习很容易,关键是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思路和方法。
2、中国学生学不好英语最大的问题是不断地在低层次重复,没有完成跨越式、大范围的基础英语知识储备。
3、老师和家长都没有正确、全面、清醒地认识到孩子的大脑潜力,用自己的有限认知和已经被无数次验证过无效的英语学习经验去衡量孩子无限学习潜能。
4、无论什么外语学习,上升到最高境界是单词的积累量,语法只是单词组合的搭配方式。所以,中国学生要突破英语学习障碍,首先要突破单词量的限制。
参照网上收集的中美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英语单词总量,我们可以看到:
参考标准(中国标准):
(1)目前中国小学阶段英语单词总量为700-800个单词,100个词组和习惯用语。
(2)中学(初中、高中)阶段英语单词总量为3000个单词,500个词组和习惯用语。
(3)大学阶段英语(四级、六级)单词总量为6000-8000个单词,1000个以上词组和习惯用语。
(4)大学英语专业(专八)单词总量为10000以上。英语托福考试单词总量为15000-20000之间。
参考标准(美国标准):
(1)小学生掌握英语单词量为18000-20000
(2)中学生掌握英语单词量为30000左右
(3)大学生掌握英语单词量为45000-60000
(4)精英学校掌握英语单词量为以上数字的翻番
通过以上中美学生英语学习的一般对比发现,中国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英语单词积累量,与英语母语国家同龄学生的差距是1:25,差距从一开始就被明显拉开。
从中学开始,差距虽然在缩小,但也几乎要达到1:10的水平,哪怕是中国英语专业的学生,单词积累量的差距也达到1:5以上。
所以,中国学生之所以很难学好英语,除了缺乏相应的语境之外,最大的因素是单词量的积累严重不足,平时缺乏这方面的记忆训练,造成很多学生阅读理解困难,慢慢产生畏难的心理抵触情绪。
按照记忆学的角度分析,一个人一生中最旺盛的记忆力是在儿童和少年期,也就是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是记忆的最佳时期,大量的基础记忆应该在这个年龄阶段里完成。
这也是美国小学生在小学阶段里就要去完成接近20000个英语单词量积累的原因。
等学生进入到中学和大学阶段,大脑的思维发育进入逻辑记忆期,就可以为学习更高级的英语词汇打下基础。
考虑到非英语母语国家的学生除了本国语言的学习之外,大量投入到学习英语的时间有限,所以对于英语基础单词量的积累要求可以适当降低。
但从英语同步的角度考虑,要缩小这种明显的差距,大幅度提高中国小学阶段的英语单词积累量是必然的趋势。
针对以上的问题,通识智库提出三点参考建议:
1、当下的中国英语教育要适应未来的全球竞争需要,必须迅速扩大小学阶段的英语单词积累量,争取达到8000-10000以上的单词量。
2、把中学和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单词积累量,控制在相对与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学生单词积累总量的1:3以内。也就是说中国中学和大学阶段的学生要在现有需要掌握的英语单词总量的基础上再提升一倍半的积累量。
3、部分中国精英学校,要以国外普通学校的英语学习标准作为指导,争取大部分学生达到甚至超越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普通学生的英语单词的积累量。
以上的有关于中国学生的英语教学新思路,在小范围地和部分学生家长沟通后,但得到的反馈普遍是:
1、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中国学生连学习现有的英语也困难重重,学校每天的功课又那么多,哪还有精力去增加单词量。
2、想法很美,但没有实现的基础。毕竟我们是中国人,怎么可能跟英语为母语国家的学生去比较。
3、学校不可能采用这种学习方法的,等下辈子吧。
4、即使想努力也无法做到,实在是太难了。
5、简直是瞎扯,不可能的。
通过以上部分家长的反馈,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坚定地相信“不可能”的思维局限,是一种“习惯性认知思维限制”,这也是限制中国学生自我提升的思维障碍。
虽然有那么多的质疑声音,但通识智库认为要实现我们所提出的英语学习目标是完全可能的,社会大众对英语学习的那种普遍“习惯性认知思维限制”必须被超越,才能让中国学生短期内整体的英语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通识智库存在的意义就在于把很多教育观念上所认为的“不可能”变成“可能”。
无论我们的教育观点有多么不可理喻,首先前提必须相信是可能的,接下来才能继续讨论“如何可能”。
通识智库认为,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完全可以采用一套新的思路,用一种创新的方式重新定义中国的英语教育。
甚至,成功的英语学习经验可以直接转化为对第二、第三外语的学习能力,一个学生从小学开始直到大学毕业同时掌握四、五门外语甚至更多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只是取决于这位学生想不想学,想学多少门外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