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大道留学丨凭实力跻身三大秃顶专业:会计挺好,就是令人头秃
本期分享导师
▼
Wenning
Wenning 导师本科毕业于国内 985 会计学,硕士就读于维克森林大学会计学专业,曾在四大审计、500 强外企财务分析实习,以下是他就读 WFU 会计学项目的经验分享:
申请经验一览
● 维克森林大学就读体验
● 四大审计实习经历
● 如何选择 target school
全文共 4944 字
预计阅读需要 13 分钟
● 申请结果:

● 申请背景:
成绩
绩点 :4.0/5.0(WES 后:3.9/4.0)
托福:105
GMAT:720
ACCA:12/13 门
其它
985 会计本,四大审计实习 + 500 强外企财务分析实习
//1. 我的申请 Timeline//
1
---4、5月
一刷 G、T
2
---8、9月
二刷 G、 T 并确定选校表
3
---10 月
写好主文书和推荐信并完成 WES 认证
4
---11、12月
建议:
如果第一批申请时自己的背景还不够强,建议先努力提高标化成绩或实习之后再申请。因为如果此时申请,竞争者都是早早准备好且背景很强的人,容易被拒。另外我周围有很多第二年 4 月甚至 7 月才被梦校转正的例子,好 offer 是需要等的。
//2. 选专业//
自己喜欢和适合,当时会计在美国比较好就业。

//3. 选校//
国际生就业率
我想在美国就业,所以着重考虑了国际生就业率。这里一定要注意是国际生就业率而不是 overall 的就业率,因为国际生在美国就业需要雇主 sponsor 工作签证但美国人不需要,但不是每个企业都愿意 sponsor。
在美国找工作,是不是 target school 也很重要。公司直接来学校招聘会给你直接与公司的人交流的机会,如果能 impress 别人会大大提高你找到工作的几率;反之的话找工作只能靠自己海投和 networking 了。
国际生比例
我的目标是留美,也希望多一点对美国文化的体验,所以我当时不太想去国际生比例太高的项目。但这个完全因人而异——现在我回国发展反而会觉得如果当时去一个中国人更多的项目,可能在回国求职的时候更有同伴的陪伴和支持,而且也会有更多人脉资源。

这个因素对决定回国发展的人非常重要!我的 dream school 在国内的名气不是特别大,全美综排还不错但 QS 排名不一定。但后来回国求职的时候发现这个因素还是很重要的。就算想要尝试留美的同学我也会建议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给自己一个后路。
● 如何做Research,是否寻求帮助?
● 寻求了哪些资源、平台搜集院校信息?
项目官网
最直接的信息来自于项目官网。在决定出国并确定专业之后,我就在各大梦校官网 Sign up 了 Information Request,填一些基本信息比如姓名和邮箱,这样有什么重要信息我就能收到邮件提醒。除此之外强烈建议好好研读项目 brochure。

其他论坛/知乎等平台
ChaseDream,知乎等都是非常好用的内容平台,有申请经验和就读体验分享等等。在这里你能检索到比官网更全面的信息。
师兄师姐
如果能认识在梦校就读的师兄师姐,从他们那里获得的信息是最一手的。有些项目也有 Connect with current students 的选项,主动去给这些正在就读又乐于分享的同学发个邮件,他们都会很乐意回答你的问题的。这个主动 networking 的过程其实在美国求职过程中也经常用到。
项目侧重点
我所了解的项目中:WFU/ND/Vandy 就业厉害,Umich 商学院名气大且有 MBA 的课程设置,UIUC 课业充实且回国名气大。
Baruch/Bentley/Pace/Fordham/SUNY(Albany & Binghamton) 等当地就业强。
//4. 实习、交换经历准备//
实习
大三上学期我申请了四大寒假实习,认真刷笔试题再准备经典行为面试题后我顺利通过笔面试拿到了四大 offer。
暑假找实习时,推荐大家找日常实习,会比较容易。既然你决定了要出国,就没有必要和其他要找工作的同学去竞争难度堪比秋招的暑期实习岗位,当然能力够强且对申请准备充分的同学也可以投暑期实习提前锻炼一下自己。
我当时投递了很多暑期实习但没什么回音也很焦虑,后来是和一位老师聊天时得到了内推去外企实习的机会。所以自己海投的同时也记得去利用家人、老师和师兄师姐等资源。

交换
交换是我刚入大学就想完成的事情。大一我就参加过学院举办的分享会,了解到国家留学基金委设有交流生奖学金。大一暑假花了一个月时间考出理想的雅思成绩,然后就经常关注学校教务处的通知。返校后尝试申请了去奥克兰大学的交换名额,凭着大一较高的绩点和理想的雅思成绩,我得到了这次机会,并且该项目是国家留学基金委立项项目,所以我也成功申请到了奖学金用来补贴生活费和机票。
如何在文书中体现这些经历?
它们在申请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实习过后我更了解审计工作的日常,也能写出我喜欢或适合这份工作的点,结合这个来写自己的职业规划会更有说服力。交换经历是我大学生活中最精彩的经历之一,在写向往跨文化交流的时候这个经历能更打动招生官。
//5. 简历和文书//
简历
简历最基本的点是控制在一页纸,用动词开头,结果导向并尽可能地量化。此外可以找不同的同学、师兄师姐、导师等修改一下,接受不同的建议来全面完善简历。
文书
时间允许的话,尽量自己构思并起草初稿。过程非常痛苦,但能逼迫你去仔细思考你读这个专业的原因,你的职业规划,你为什么选这个项目等等,写出的文书也更加真实真诚,对后续面试也有好处。

推荐信
我准备了 3 封推荐信,2 封学术+1 封专业,分别是来自两位教授和在四大实习时带我的 Senior。想要提醒的是如果同学有国外交换的打算,交换时就注意在核心课程上表现得积极一些,争取拿到国外教授的推荐信。不管找谁写,一定要早一点打招呼,不然教授可能会因为忙不过来而婉拒。国内教授基本上是让你起草然后给他看,写的时候记得从教授的角度去揣摩,这样才会更真实。
//6. 面试//
我投递 WFU 之后三天左右就收到了 Kira 面试,就是那种系统会随机出现问题然后给你时间准备、录屏作答的面试。
一是注意不要拖拉,至少留两天,因为可能遇到技术问题。我当时到最后一晚,自己的电脑无论如何都安装不上 flash,还是找到好朋友借电脑才顺利完成。当时差点想要放弃,因为本来我对自己能成功申请上 WFU 的信心就不大。(这也告诉大家一切皆有可能,要敢于尝试!)

二是提前收集面经,准备好面经里的问题,很可能会遇到原题。三是作答时注意看摄像头而不是屏幕,这样面试官查看视频时会觉得有眼神交流。
一周后我收到了真人面试的邀请。提前熟悉面试软件,装好插件,如果面试时遇到什么问题也一定要沟通。我当时一直看不见对方的脸但我不确定这是不是正常的就没吱声,到最后才告诉面试官,虽然没什么大影响,但其实我面试中可能会有眼神飘忽的情况出现。面试前尽量 mock 几次,准备好常见的 why accounting/why school/why you 的问题,尽量结合过往经历作答。然后就是放轻松,美国人面试一定会有 small talk,我当时就和我的面试官聊了下当时在学车的经历。
//7. 录取项目就读体验//
学生背景
我们 Class of 2018 一共有 108 人,国际生占比 25%(不过个人认为 WFU 有扩招国际生的趋势,我们上两届只有 9%,而下一届已经达到 37%),共 27 人(其中 26 个中国人,1 个韩国人),陆本 7 人,港本 1 人,英本 1 人,美本 18 人。我们这一届还有 3 个有绿卡的中国人,没有算在这 27 人里,也都是美本。

陆本中 6 个都是本科直录,其中 5 个来自 985/211 高校,余下一个同学有工作经验,专业分布大多是会计/金融;美本同学也大都来自 top 50 甚至 top 30 的院校,只有 2 个同学有工作经验,专业分布更广,包含生物、心理等。
标化成绩的话,陆本同学 GMAT 普遍在 700-750 不等,托福在 105-115 不等,GPA 较高(以 4 为满绩,有好几个 3.8/3.9 的),实习基本上都是四大/八大/知名外企或国企;美本同学申请时不需要托福,但普遍口语能力更强,GMAT 的 range 更广,650 到 750 都有,实习是国内四大/知名企业或美国当地企业。
课程特色
WFU 的课程设置上最特色的应该就是它的小班教学。即使是一门大家都要上的课,108 个学生也会被分成 3 个 session,保证每个 session 上课的人数不会太多,学生也可以更 involved。

除此之外,WFU 还有一个特别的 Financial Transaction Services track(大多数会计学硕士项目只有 Assurance 和 Tax 两个 track),会有一些 Valuation 相关的课程,比较适合想尝试四大 Advisory 的同学。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点是课程越来越偏重 Data analytics,我们这一届就有尝试设置一些课程,但个人觉得效果不是特别好,我们下一届有更多 analytics 课程的选择,之后的课程质量也应该会越来越好。
Career Service
WFU 的会计学硕士项目另一大特点就是它的 Career Service。在留美的难度越来越大的大环境下,相对来说 WFU 的就业率还是排名靠前,而且作为 target school,WFU 会给学生很多机会去和公司的人交流。

抵达美国的第一个暑假就有多个和 recruiter 的 office hour(recruiter 来学校和你一对一聊天),7 中旬的 meet the firms(4 月也有一次,推荐美本同学去这次的,听说来的公司会更多),9 月初的 on-campus 面试。顺利的话你可以只经历在学校的 handshake 求职网站上投递、拿到 on-campus 面试、一次面试通过或二次公司报销 on-site 面试/远程面试的流程,在第一年 10 月左右就拿到次年 1-3 月的冬季实习 offer 并期待之后的转正,而不用经历很多同学都经历过的海投几百份甚至上千份却杳无音信或飞去各地面试的麻烦。
这两年在签证政策收紧的大环境下,WFU 的就业率也受到了一些影响,但是对于还是想要尝试留美的同学来说,WFU 还是很好的选择。

就业去向
WFU 的就业目的很明确,那就是美国四大或 regional firms 的审计/税务/咨询。主要说一下国际生的就业情况。我们 Class of 2018 这一届的国际生共 27 人(不含绿卡持有者),目前留美 24 人,其中 19 人在四大,1 人在 regional firm,2 人在 local CPA firm, 2 人在北卡当地的企业财务;回国 3 人,2 人在四大,1 人在美企财务管培。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这一届留美的人中有 9 人是 WFU 的本科生直升上来的,他们是在大四的时候找工作的,也就是比我们早一年。之所以强调这个,是因为这几年会计在美国找工作的情况每一年都在变差,每一年可能都有公司不再 sponsor/不再面试国际生了云云。
项目吐槽
我对 WFU 这个项目最大的吐槽就是课程的性价比不太高,学费太贵但教学质量一般。小班教学是优点,但课程设置和 CPA 考试的重复性太高,我的本科专业又是会计,所以我读下来的感觉是研究生的部分课程甚至不如我本科的课程难度大,而且大多数课程我都或多或少学过,除了美国商法和税法。

另外一个不能算作吐槽,但是是一个提醒吧,那就是来了 WFU 也不代表你就能进四大或者你能留美,以及就算留下来了你的职业起点也不一定是你梦想中的大公司。作为陆本刚来美国找工作处于劣势,加上政策的不友好,希望师弟师妹们能做好要回国的心理准备。如果真的想留下来,那就要做好海投上千份申请的心理准备,这个过程会很艰辛但如果想留还是有机会的。
—END—